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共九章八十条,分为总则、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的实施、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相似文献   

2.
李新华  易军 《社会工作》2010,(17):58-61
核心提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江西对口支援四川省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江西省支援灾区共建家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江西省民政厅派出了优秀干部,参与对口援建小金工作。  相似文献   

3.
民房恢复重建是整个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震中丽江县从民房倒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办法,分别按就地试点规划建设、整体恢复重建和易地搬迁建设三种模式进行民房恢复重建。模式之一:就地试点规划统建  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承传角度考虑,就地试点恢复是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关键性一步,也是重要模式,试点村的选择应舍两头取中间,即考虑重灾的因素,也考虑轻灾的特点,国家给予一定补助,灾民群众互助自建,以便迅速找到一种快捷、经济,既与当地财力、物力和民俗相适应,又符合…  相似文献   

4.
彭桂芳 《社科纵横》2010,25(12):20-22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如何让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使灾区人民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充分证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 《社会工作》2013,(1):56-64,152,153
社会工作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高校主导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现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区文化与精神建设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没纳入救灾体系,缺乏制度性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合法性;社会工作服务无固定经费来源,缺乏保障性;社会工作服务基本靠外来援助,缺乏长期性;社会工作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规范性;社会工作服务注重预防与恢复,缺乏发展性等。通过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可以操作的一定模式,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办社工机构为服务主体、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工作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以台湾省9?21地震灾后工作为背景,以清水沟重建协会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清水沟重建协会十几年的在地化经验,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融合,培育社区自我照顾能力,形成社会工作组织、社群产业与社会工作项目互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人”、“钱”和“事”的在地化。在此基础上,再从形式结构与实质特征两个方面对清水沟重建模式的可复制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孙志丽 《社会工作》2009,(20):19-21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灾后社会关系重建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也许是受“脱离理论”的影响,作为微观层面的老年人的行动研究视角被忽视了。笔者作为一名社工亲临Q安置社区发现,培育并发挥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对灾后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家对口支援的统一部署,作为上海市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首批项目之一,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已经在都江堰开展了两个多月的专业服务。围绕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适应的主题,上海社工以社区重建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  相似文献   

9.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灾后社会关系重建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也许是受"脱离理论"的影响,作为微观层面的老年人的行动研究视角被忽视了。笔者作为一名社工亲临Q安置社区发现,培育并发挥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对灾后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08,(15):9-9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2009,(16):44-44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2008,(13):58-58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2009,(4):30-30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2009,(18):21-21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2009,(12):37-37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08,(22):11-11
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各自担当的职责相较,灾后救助中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特质在于整合灾民的环境资源、有效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的自身潜能、建立成熟的社会服务输送体系、帮助恢复灾民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社会工作》2011,(11):8-10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  相似文献   

18.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1,(18):41-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生性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灾区集体亮相,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恢复重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通过嵌入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在向内生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索了一条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为当前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震后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健康和有用的人是地震灾后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重点。震后孤儿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化所处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如何、社会工作又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震后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健康和有用的人是地震灾后“人”的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重点。震后孤儿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化所处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如何、社会工作又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