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6月,在学院首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之际,作为专业早期发展的亲历者,我内心无限感慨,当时就写下这样的话:你们的学业、我的事业,还有我们的专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但到目前都还不能确定地说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有了确定的方向。专业社会工作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紧密结合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及发展变化。根据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文章首先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的关系,两者在理念、方法及内容上都有着密切联系。然后在重庆科技学院2011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过程中,将社会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这个范畴。所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大社工理念下,可以尝试建立两个专业方向:社会管理方向和社会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洪英 《社会工作》2008,(13):61-61
受学生就业和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应该实行通识——专业教育,要给学生较宽的知识,包括应用性的知识,以使学生能有更宽广的事业处理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也能适应其他社会领域的工作……把社会工作教育看作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有较稳定的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有较宽广的社会适应性。这可能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选择,高素质的教育来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困难及教育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或许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所营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的现状,总结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7.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最早在美国萌芽与建立,经历了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新趋势。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从一种助人的方法发展成独立专业的历程。专业角色经历了友好访问员、访问教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浅谈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利用——以安徽某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强调实务与操作的应用性学科,对实验室的建设有其特殊的要求,并非常注重实验室的利用。学生在实验室教学中不断进行角色扮演,分享交流,以便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实验室的利用不应仅局限于日常教学,也应充分发挥它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但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与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加大建设的力度和提高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12):78-86
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包括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应当自觉服务于社会治理,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政府推动对于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土专业社会工作需要辩证适用"案主自决"、"不评价"等工作原则,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主战场应当在城乡基层社区。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中国特色同时带来问题,例如,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影响到保密原则的遵守,本土实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社会工作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的界定的混乱。因此,在现阶段发展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更应该自觉服务于创新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且发展规模与日俱增,但发展质量和效益却不容乐观,究其缘由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问题,总体表现为“热”“冷”两重天、专业发展境遇不佳。本文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认同、学校专业设置与投入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实务为取向的应用性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为实践服务。社会工作教育无疑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辅相成,但二者并非天然和谐发展,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工作教育者保持专业敏感性和前瞻性,对社会工作教育做出必要和及时的回应与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华南地区高校第1个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四百人以上。近三年,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时的就业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设立以来,在经历了前十几年缓慢发展以后,最近几年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时期,国内高校尤其工科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数量成倍增加。社会工作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与很多工科院校或以有工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方针不谋而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把社会工作专业办成工科院校的亮点和特色,就要在办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的应用型定位。  相似文献   

13.
李同 《社会工作》2011,(20):15-18
社会工作助人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专业关系直接影响助人实践的成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对专业关系有比较细致的研究和相对详尽的实务原则,现阶段的本土性社会工作则由于本土文化、专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在实践中对专业关系的把握需要注意自身的特点。高度情感卷入、有条件的接纳、案主自决的适当介入和时间上的延展性构成现阶段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专业关系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对这些特点的总结、理解和把握将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制度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朱凯  古学斌 《社会工作》2023,(5):23-40+105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闫伟 《社会工作》2008,(17):62-63
学习社工专业已经两年了,其中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快乐。记得刚入大学时,我对社会工作专业不是很了解。每天我都在追问“什么是社工”“社工做些什么”等类似的问题。但在图书馆里,我终于看到了答案——《社会工作》杂志给我很大的帮助。虽然那时对专业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但是通过阅读《社会工作》上面的内容,我了解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的社工理论与实务,这也给我的专业学习带来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赵学慧 《社科纵横》2010,25(9):55-56
本文对社会工作性质进行了反思,指出社会工作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反思社会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社会工作是在转型期社会问题、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方法、受助者环境、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目标等多重影响下得到发展的。并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人本化等不同方向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是一个多面体专、世,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当丰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其核心专业素养在于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力和积极的行动能力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设立以来,在经历了前十几年缓慢发展以后,最近几年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时期,国内高校尤其工科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数量成倍增加。社会工作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与很多工科院校或以有工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方针不谋而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把社会工作专业办成工科院校的亮点和特色,就要在办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的应用型定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已走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和艰难发展的坎坷历程。笔者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政策研究、参与观察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医务社工历史变迁,简要描述分析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系统预测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前景。从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角度看,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1978~1991年、1992~1999年、2000~2006年、2007~2011年4个发展阶段,医务社工发展与制度建设特征明显。目前,医务社工从业人员队伍构成多样,"医务人员为主,专业社工为辅"特征明显。医务社工实务普遍存在于医疗卫生机构之中,医务工作服务对象涵盖各类病人和弱势群体。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建设方式多种多样,实际从事医务社工为主、设置医院社会工作部为辅。医务社工的服务领域、职责范围、实务模式与专业能力建设是医务社工制度建设的核心议题。医务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课程设计、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与实务模式研究等议题浮出水面。总体上说,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尚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培养,实务模式与专业能力建设,基础理论、政策、实务、专业发展研究和组织建设是优先领域。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和社会福利时代来临,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人社会需要结构战略升级和国家形象重构,为中国医务社工发展创造难得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20.
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能性与可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当前复杂的贫困情势做出的战略部署,与传统的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更加关注个体的疾苦、社会公正与科学的方法。精准扶贫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内在契合性为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了可能;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对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使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实现了可及。精准扶贫也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