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新阅读     
据2009年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三成受访者对自己读书状况不满意,更有六成多的人希望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带动自己读书。生活节奏改变读书现代人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总有各种理由。最常见的是"没时间"。读书固然需要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  相似文献   

2.
争议:职场小说带领我们向前进?逛一逛书店,你会看到今年人们不读书,读书就读《杜拉拉升职记》。这本被称为"不得不看的职场小说",读起来真实、可信,仿佛就在身边,很多人可以像阅读自己的故事一样阅读它。杜  相似文献   

3.
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以语言为本位的艺术;新吟唱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是以音乐为本位的艺术。传统吟诵在吐字发音、用气方式以及音色等方面与新吟唱均有所不同。从传播的角度看,传统吟诵是读书的方法,是教学的手段,举一反三是传统吟诵最突出的特点;新吟唱则不具备这些优势,不能以同一曲调去吟唱第二首诗词。传统吟诵与新吟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5.
读书联欣赏     
重视读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对联,令人喜爱。撰写读书联的人本身就是志在书山探宝,心向学海寻珠之人。他们撰写的读书联或谈志向,或谈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谈心得体会,或谈读书之益,或谈学习态度,都是肺腑心声,甚至是毕生苦读的经验,但总是意关爱书,指明读书的作用.指导读书、强调读书与实践并重,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淑女·书女     
毕淑敏 《社区》2011,(2):6-6
假如除去经济的因素,比如想读书但是无钱读书的女子,天下的女人,可分为读书和不读书的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8.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9.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5,(6):38-38
山东省龙口市润新社区成立之时,恰逢全国社区读书活动启动,他们立刻把这项工作摆在了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挂帅的领导小组,确定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社区建立了20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在图书室配备了书柜、阅览台、饮水机等设备,采取多种形式购置各类图书。同时,根据居民的分布情况,在全社区成立了35个由社区成员代表为组长的读书活动小组,明确了社区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居民读书小组和具体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工作职责,将读书活动的任务、责任进行具体分解,形成了居委会主任亲自抓、负总责、带头做…  相似文献   

11.
程立海 《社区》2008,(11):59-59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决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睑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入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  相似文献   

12.
四季夜读     
彭云 《今日南国》2013,(2):38-38
读书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人生,所以读书乃人生重要之事。读书无需论地论时,读书大可随时随地,你可在晨霭中卷不离手,亦可于午后暖阳下书香浸淫;你可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上对字迷醉,亦可于草长莺飞的绿地里轻吟平仄。然而,对于读书人而言,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夜读是一种境界。夜读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长北小幺 《社区》2009,(20):63-63
为给社区读书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表达对社区干部组织居民读书的诚挚敬意,推动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本刊向全国读者征集稿件。征稿主题:“我(家)与读书”“读书心得”“我为居民读书忙”稿件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内容真实,主题突出,叙述生动,条理顺畅,文笔清新。字数在15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14.
郭泉真 《社区》2008,(23):7-7
人到底为什么而读书?“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雷达说。伟人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智者答:读书对于智慧像体操对于身体(爱迪生);于丹答: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圆满;胡适答: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看似各有不同,其实都有共性,所为就是所爱。  相似文献   

15.
艳洪 《山西老年》2013,(12):22-22
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科学文化知识越来越重视,作为科学文化知识载体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示出来。然而,我国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思潮却沉渣泛起,它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发展,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一、“新读书无用”论思潮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危机。当前,存在着“多读书不如少读书,不读书也能挣大钱”的社会现象。在“全民皆商,  相似文献   

17.
叶履森 《社区》2014,(17):5-5
古往今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多,所以做有关读书文章的人也多。谈到读书,有人称其乐,如古人所说的“一卷陶然”,而“红袖添香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漫了,如钱谦益、王闽运等皆是;也有人称其苦,如称读书为“苦读”或“十年寒窗”。宋人黄庭坚称读书既不言苦,也不言乐,说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需要,譬如人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是须臾不可离的事体。  相似文献   

18.
孙宝华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可是很少有人称他为“孙校长”,通常称其为“书生校长”、“书迷校长”。他虽然身为校长,但既不擅酒场应酬,也不喜人际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不是站在书橱前找书、翻书,就是伏在书桌上看书、奋笔疾书。他不仅自己是书的崇拜者、迷恋者,还倡导全体教师读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他每次都强调:“多读书才能教好书;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没有爱读书的老师就没有爱读书的学生;只有多读书,你才能读出先进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的读书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社会每个人关心的社会问题。从家长到老师都希望少年儿童能够爱读书、多读书,健康全面地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才。作为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更有责任把握好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向,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20.
周二中 《社区》2008,(14):15-15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在世,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