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哀伤服务目前还是为大家所不熟悉的新名词。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哀伤服务借助发达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服务规模,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高,哀伤服务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谢勇才 《社会工作》2015,(2):108-119,128
中国学术界对于独生子女死亡问题的研究主要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余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此项研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果。文章系统地回顾与评述了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于独生子女死亡问题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通过梳理与归纳十余年来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与独生子女死亡问题相关的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发现十余年来我国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领域集中在独生子女风险、独生子女死亡、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独生子女死亡父母的社会保障、独生子女死亡的政府责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和"后独生子女时代"的开启。但是却既不意味着独生子女人口的消失,也不意味着在"后独生子女时代"中没有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大约1.7亿独生子女人口,今后一段历史时期中,独生子女人口的规模还会有所增加。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失独家庭"问题、亲属关系缺乏问题、以及独生子女文化的社会影响问题等等,是"后独生子女时代"中长期存在且值得重视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至企业领域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可行发展模式有员工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及社区社会责任模式等。企业社会工作的各种服务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员工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介入模式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至企业领域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可行发展模式有员工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及社区社会责任模式等。企业社会工作的各种服务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员工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介入模式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浩 《社会工作》2014,(6):73-81
本研究基于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这两种不同层面的综合分析视角,分别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社会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当前老年个体和群体的发展现状,并从政策理念、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等四个方面对老年照顾服务政策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老年照顾服务政策总体上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在满足心理和情感需要方面仍旧存在不足。同时政策本身增进了老年人的代际依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独立性,赋权和社会参与的不足加剧了这种局面的形成。随着我国进入追求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的阶段,必须推动老年服务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其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方面的整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建院20多年来,作为首都养老服务机构的窗口单位,在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集颐养、护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体系,并形成了为老服务三大特色:其一,立足养医融合,满足多元需求;其二,实施养社融合,提升生命质量:其三,着力标准化建设,创建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8.
赵金才 《社会工作》2011,(24):52-5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终服务事业逐渐进入国内学界和公众视野。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专业,在介入和推动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发挥积极效用。同时,从本土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当前临终服务领域的路径除了要关注临终关怀,还要发展死亡教育事业。对临终关怀的探讨,在本土语境中利于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范围,对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灾后心理创伤的治疗,不仅是应急的,更是长远的。对灾后失亲者的救助中,尤其需要介入哀伤服务。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协助政府整合社会资源,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方萍 《社会工作》2014,(1):74-80
在新时期我国信访工作面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法律法规制度仍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访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的“减震器”、“减压阀”的地位更加重要。文章通过对因独生子女政策争议引发的信访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指出“社区为本”的社区信访工作的特点与可资借鉴之处,并对该事件反映出的制度层面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政府单一管治模式在防治高频率、多地域、社区性、诉求合理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方面显得难以见效。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指政府将经济项目决策中的环境风险与社会风险评估、利益协调、情绪疏导、行为矫正、社区关系调制等服务,交给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来完成,并支付相关费用,由此形成一种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政府提供、社会工作组织生产、民众消费"多元服务方式。传统购买模式的有效性,关键是以"环境经济项目"为顶点,政府、社会工作组织为两大治理主体,以购买、考核为两大核心要素,构筑"政府、社会工作组织、公众、传媒"四位一体、相互监督制约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冬冬 《社会福利》2014,(10):41-42
正儿童福利机构是以养护孤残儿童为主要目的和功能的社会福利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构养育的特殊性,传统机构养育的不足逐渐凸显,比如机构内孤残儿童的性格孤立、社会适应能力弱以及生活技能缺乏等。为了回应孤残儿童的需求,更好更全面地为孤残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医疗、康复、教育、护理等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说,社会工作仍属于新兴行业,大  相似文献   

13.
张威 《社会工作》2016,(4):7-38
德国的家庭专业社会服务经历了“从个体到环境”“从介入到预防”“从监督问题到支持家庭”的历史演变。保守型福利国家和社会法制国家的框架、较强的国家性和社会福利市场经济思想、独特的社会教育学思想,造就了当今德国“高度立法化、高度机构化、高度职业化”的家庭专业社会服务及其法律体系。其“政府的高度统领性和参与度”、“预防思想”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双重视角,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兴起的女性服务,是否促进了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女性服务在价值取向、需求分析、介入手法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并以妇女为本、女性的三重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外化问题、互助小组、集体方式、男性参与和女性参与等八项标准来考察77个女性服务项目,以理论的透镜对我国女性服务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务的广东经验.研究发现,女性服务的项目设计普遍缺乏社会性别理念,项目给女性带来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女性服务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性别平等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福祉,而女性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理念,这正是对社会工作者性别敏感度的考验.要让服务真正有利于女性,必须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并建立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资助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童敏 《社会工作》2016,(3):25-32
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我国社会工作进入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服务专业化的不足已成为限制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现行三大专业方法并用的专业化推行方式进行逻辑分析,以及对与本土专业化发展的内在矛盾的揭示得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遵循项目服务专业化推进的逻辑,即以服务对象的自然生活场景为出发点,注重专业人士之间以及专业人士与非正式支持网络之间的团队工作方式,关注服务对象的能力和资源的挖掘,倡导一种预防为主的综合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处在专业化发展的初期,与高度专业化发展的西方社会工作不同,需要学会处理与服务对象、服务合作者、服务出资者以及服务管理者的关系,保持项目服务具有针对性、转接性、整体性和累加性。只有这样,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才能从“非专业”的处境中走出来,迈向专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发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哀伤服务日渐被关注。那么,追思会由谁组织策划?当然是哀伤服务的提供方。而无论是谁组织,都需要尊重丧亲者本人的意愿,需要特别关注丧亲者的感受。如果丧亲者本人愿意或主动提出举办追思会,并且其本人有一定的操作能力,那么完全可以让丧亲者承担组织策划工作,服务方只需尊重其意愿协助操办即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由社会来承接,人民群众需求意向的表达,将会在社区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余建华 《社会工作》2011,(12):17-19
美国社会工作服务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本文借鉴美国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宏观层面,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2011,(6):17-19
美国社会工作服务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本文借鉴美国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宏观层面,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社会工作重要的领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是综合程度最高的服务。由于社会转型,社会成员从原来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伴随着社会发展,礼会成员的需求从温饱型转变为多层次的需求,包括物质、心理、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且都在加速度增长?我国传统社区只能基本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需求和生活服务,而当前社区也成为社会矛盾集中和纠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