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新型的控制形式下强大的社会整合力,马尔库塞指出唯有艺术向度保留有一种表达的自由,并力图在审美艺术中发现其政治潜能。在他看来,审美形式作为艺术实现自律的根本,使艺术异在于现实并赋予了艺术审美这种表达的自由,艺术的政治潜能正是在其自律的基础上实现着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他创造性地将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寻求人的解放与艺术审美结合起来,指出人的解放之路实质上是通向审美之路。然而,由于马尔库塞对艺术审美的政治潜能的高估,使得其视野中艺术审美的政治潜能无不带有一种乌托邦的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2.
审美正义的厘定需借助于伦理与道德的厘清,审美正义是在艺术自律前提下的一种艺术伦理,它既非一种道德主义,也非一种审美主义,前者是一种严格的道德律令,后者本质上是一种趣味主义和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重申审美正义的实质就是要回归伦理美学。  相似文献   

3.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诺德·伯林特提出的"一种美学还是两种美学"难题是关乎环境美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但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却不尽如人意;审美参与和审美静观应成为环境审美和艺术审美各自主要的体验类型,避免以其中某种模式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企图;环境审美和艺术审美包含共同的体验类型,这决定了涵盖环境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内的一门更具普遍性的美学学科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广告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角度.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艺术的百花齐放,使现代广告设计的审美在艺术美、技术美、设计美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文章从艺术、技术、设计的不同角度,分析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审美.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在美育中有重要地位。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其一是影视艺术审美的直觉性 ,影视艺术的鉴赏首先是一种直觉的审美 ,影视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创造直觉美 ,以画面与声音的交融强化直觉美。其二是影视艺术审美层次的复杂性 ,多种流派、多种文化以及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共存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建筑的艺术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是建筑师在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建筑师在进行艺术设计与艺术构造时 ,应充分注意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契合民众审美情趣、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民族特色等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审美经验,是审美意识中的一种心理意识和心理能力。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判断是由外向内的发现。通过对音乐审美经验及其美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艺术的创造、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整体把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出发,分析湖湘青铜器的原初性与复功用性、造物观念和艺术的表现四种类型的造型程式化的表现艺术手法,并从美学的理念出发叙述了湖湘青铜器审美创造心态、审美意识的特性,以及在审美功能中的教化作用。推论出湖湘出土的青铜器的艺术审美观实现的是一种审美愉悦感的反映,获得的是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艺术与美学合流,把艺术的本质看作美的,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本文从艺术出发,论述了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人是一种艺术的动物,艺术是人创造本性的表现,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时间中的存在性决定的,艺术本质上是生命中的幻想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具有音乐审美的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味,作为一种最普遍、最深入的艺术形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朗诵艺术是一种由朗诵者和观众共同参与创造,有主体、有对象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式,它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在朗诵实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将赋予朗诵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多元化的艺术包装又将提升朗诵的审美效应和艺术品格,达到文字与声音、形象的完美结合,产生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波希米亚不仅代表一种生活风格,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现代文明的独特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波希米亚精神与现代主流社会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它反抗中产阶级价值观和平庸刻板的生活方式,尊崇艺术和审美,并凭借艺术和审美来实现自我生存的确立和对现代主流社会的审美反抗。  相似文献   

14.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理论对于突出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对于数字艺术,由于其交互性、虚拟性和可复制性等特征,欣赏者容易陷入一种艺术与现实混沌不分的数字沉迷状态,奇观化、戏拟和拼贴等陌生化艺术程序成为数字艺术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反映论和再现说不是文艺研究的惟一方法 ,也不足以揭示艺术本质的全貌。艺术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物态化形式 ,研究审美体验是揭示艺术本质的重要途径 ;审美体验与人的生命存在直接相关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是对导致人和社会异化的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反拨 ;现代主义艺术重在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17.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同时它更是一种用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本文将舞蹈与音乐、绘画、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把握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怪诞     
怪诞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美学术语。在我国近年发表的有关怪诞的文章中,多把怪诞作为喜剧的一种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法。也有人把怪诞作为美的一种形态,认为它既表现在自然界、现实生活中,又表现在艺术领域,为古今中外美学理论所重视。本文不准备从纯艺术手法、技巧意义上探讨怪诞。因为,当怪诞成为一种美学事实和艺术表现时,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手法、技巧的探讨,它首先应是某种社会心理和审美意识的表现。也正因为此,我们也不同意把怪诞这种审美形态作无限延伸。把古今中外、自然界、艺术界一切奇特反常、标新立异的事物都列于怪诞范围。这种规定,实际上使怪诞失去了质的规定性。怪诞审美追求与一般的追“奇”好“怪”不同,后者只是审美个体的主观趣味表现,前者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总体的审美意识。本文所讨论的怪诞,主要是指一种重要的现代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这种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主要是西方近现代非理性文化精神的产物,它的审美追求大不同于传统艺术和审美,具有传统美学范畴概念所不能概括的内涵,它的最典型形式是西方现代怪诞艺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为文学艺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使文艺研究具有一种实践性的话语活力,同时,这一理论也对艺术审美价值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艺术生产时代,艺术呈现出非艺术化的悖论性存在:艺术要获得存在,就要以一种非艺术化的趋向而存在,艺术的发展日益无法依据其自律性而发展,却日益依赖于技术和资本等艺术之外的因素,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艺术越要肯定自己,就越要进一步否定自己,而当艺术不断否定自己的时候,它也就不断地"前进"了。既然在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处于一种非艺术化的悖论性存在之中,那么,在这种非艺术化的悖论中,艺术作品是否还具有审美价值呢?艺术生产还能否生产出艺术审美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在大众文化当道和消费意识膨胀的语境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仍然能够被创造出来,审美价值仍然有实现自身的路径。在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在于其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对通感的解释应从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并从人类感官的先天关联性讨论艺术通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从而将艺术通感定义为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心理动力,表现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