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叙笔”的主旨是论述各类文体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定在《文心雕龙》的整体结构中不具“纲领”地位;“论文出来.“敷理以举统”居“纲领之要”地位;”论文叙笔”的理论纲领与其所体现的理论宗旨,是“文之枢纽”部分关于文章写作根本原则的理论的贯彻与具体体现,是《文心雕龙》“禀经以判式”和“抑引随时、变通适会”理论原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论文叙笔"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体类别可以粗分为33类.本文以"文用"作为中心议题,认为它是"论文叙笔"的分类标准.首先剖析其思想基础与实践范例,其次以"论文叙笔"为例详细加以分析,最后,在"文用"的基础上讨论"论文叙笔"的次第.  相似文献   

3.
“论文叙笔”各篇,实际上是以文体为单位的综合性的文论,它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多方面地体现了著者的文学理论思想。它所体现的创作论思想是“剖情析采”的引申,生发,深化,补论,几乎涉及到创作论中所有的理论观点,是创作论在文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的特征主要是描述的客观性和说明的准确性。说明文的教学应抓住其文体的基本特征,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是,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看,说明文的文学性也应当受到我们的重视。 必须承认说明文的文学性 说明文是一种非文学体裁,非文学体裁是否具备文学性,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为了维护文学的“纯洁性”,从纯文学”的角度看问题,或从狭义的文学性的定义出发,住住认为非文学体裁不具备文学性;也有人为了精细地划分各类文体,不主张提非文学体裁的文学性,认为提了会导致文章体裁界限的混淆,使初学者难以区分,为写作教学带来麻烦。由于构成各种文体的语体之间存在着交叉现象,所以,就很难排除非文学体裁中具  相似文献   

5.
一、分而论之是基本方法刘勰在《序志》篇声明不愿在前贤“弘之已精”的儒经注解上倾注心力,以为即使有所“深解”亦“未足成家”,于是才作了论文的决断。显然,他自信在论文上能够独占鳌头、睥睨古今。随后在表述立论构想的时候他提出,“上篇”是“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下篇”则为“剖情析采,笼圈条贯”。其系统归纳与解剖分析相辅相成的清醒意识显示出理论上的成熟。“囿别区分”与“剖情析采”的共同点在于对文学现象的分解。前者按体裁分类探讨文学的流变史,后者剖析文学艺术表现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议论     
<正>清末小说理论家夏曾佑在论小说时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味的话:“叙实事易,叙议论难。”议论作为议论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并不存在“叙议论”问题,而一旦进入小说中,就存在一个“叙”的问题,议论失去了在议论文体中的主体性,要“寄人篱下”,得“羞羞答答”了。小说是文学大家族中的一种,在其它文学体裁中都存在着如述问题。因而,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就有了与一般议论不同的特殊含义,“文学议论”命题因之成立。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蕴含着系统而丰富的文学理论思想,这一点早已为国内外学界所公认。但是,历代研究者与讲授者大多着眼于“剖情析采”即创作论部分,而忽略了对“论文叙笔”即体裁论部分的研究。这就割裂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留下了一个研究上的“空白”,给人的印象似乎《文心雕龙》只有创作论那些篇论文学术价  相似文献   

8.
新闻和文学的分野与融合——新闻文学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文学”界定的是这样一类文体,它既有新闻体裁要素,又具备文学体裁特征,创作者以非凡的勇气和才华,将两种文体要素溶于一炉: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文学创作的形式活泼,融汇感情,文字精彩之长,补新闻写作结构呆板,语言枯燥之短,典型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具有深刻思想性和普遍意义的现象和问题,使新闻价值的体现达到了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诗论     
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贯穿着古代文学的始终。因而中国古代文论主要的是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文”,尽管是泛文学的,但其主干则是诗赋。“文心”,相当一部分是诗心。刘勰提倡“宗经”,其一是《诗经》。根据五经总结的“六义”,其中如“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也可以说是诗的义则。“文之枢纽”中的《辨骚》篇,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屈骚的艺术价值。风、骚并峙,在理论上揭示了古代文学的两大源流。“论文叙笔”中,《明诗》篇论述了诗的历史、诗的特征。《乐府》篇论述了诗与音乐的关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时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武则天因为政治 与文化的需要,一方面广开才路,网罗人才,一方面改革旧章,发布新令,一方面又重视词 臣,奖掖文学,渐渐造成了文学彬彬之盛的局面。这种政治环境使得很多文人在诗体文体方 面努力探索,以使得某种体裁定型,成为后世的典范,或对较为陈旧的体裁进行革新,使之 趋于完善。在诗歌方面,有“沈宋体”、“陈拾遗体”、“新歌行体”;散文方面,有刘知 几史传体等。这与当时文人探讨文章的个性有关。这些文学新体对武周一朝的文学发展,乃 至整个唐代文学进程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之"文体"理论是需要综合全书加以审视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论文叙笔",应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其贯穿于创作活动始终的文之整体观,这一动态的"文体感"把握对当今之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文心雕龙》的相关篇目分析,现代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文体感"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文体之规范归属感、文体之选择、文体之定与变、文体之整体自圆。  相似文献   

12.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正是其美学生命的显现。刘勰将其在独特的人生旅途中获得的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道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和文体论之中。其中,在“论文叙笔”的文体论中,刘勰以宗经、溯源、矫讹、趣新的生命意识创造了风矩骨采、金相玉式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3.
韩柳的文体复古脱离了形式上的僵化模仿,没有回到古代“著述”之路上去,而是沿着篇什的基础发展,形成了一种新体。这种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处下工夫,求气与言辞的契合;一是在体裁运用上求新。他们大量创作散体单行的文字,其用心是以散代骈,把无韵之笔提到文学的行列,激发散文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文体学理论回归中国传统文章学的语境发现中国文学自身史实,赋予中国古代文体学之“体”明确的文学概念,即体裁、文体类别、体性、体貌风格、具体章法结构与表现形式、文章或文学本体,从中国文学固有的文体角度,以西学为鉴,以科技为助,以制度为考,以实物为证,切入研究文体学。新文体学理论的介入让中国古代文体学得以复兴,具有战略和方法论意义,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都对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理论上改变了既有的文体观,为中国古代实用文体研究找到学科归属,刺激学人打破文学研究与非“纯文学”研究之间的壁垒;在实践上更多地关注古代那些以实用文体取胜的作家或群体,非“纯文学”作品文体特点及其使用、运用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散文史和文章学的研究空间,从而扩大了文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文体与风格     
文体之“体”,首先是指体裁,这一概念,可能在东汉时代就已开始了。蔡邕《独断》说:“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这里的“文体”就是指的文章的体裁。这种文体有形可见,是比较具体的。 到了曹丕时代,文体的概念就扩大了。《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应当指的是体裁,因为下文说:“王粲长于辞赋,……然于他文,未能称是。(陈)琳(阮)踽之章表书记,今之雋也。”  相似文献   

16.
漫谈散文     
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一文中曾写到:这个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它也许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论文,和“社会科学”隔壁居住,然而一墙之隔,使这些“杂文”仍然是文学的子女。它或者是个人抒情气氛很厚的东西,和“诗歌”隔壁居住,然而一墙之隔,使这些抒情文和它的堂姊妹那叫做“诗歌”的性格嗓门,大有分别。它或者是包含着一个故事,和“短篇小说”隔壁居住,然而这“小品文”的声音笑貌,又和它的堂兄弟大有不同。它也许如实记事,也许夹叙夹  相似文献   

17.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黄爱华文学文体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有关文学文体诸问题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文学文体的一般阐述,文学文体具体的语言因素构成情况,文学文体的分殊(模式和体裁),文学文体与语言发展的关系,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发展,以及文学文体批...  相似文献   

18.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子略”其他九家一样的文体那样重义理,也不如史家之记实,而是一种包括叙事内容的实用文体.《汉志》对“小说”“迂诞”、“依托”的定位为“小说”文体艺术虚构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汉志》“小说”源自民间智慧,是本土小说的早期形态,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在学术上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文”、“笔”并重 ,强调有补于世的务实文风 ,是摒弃文坛浮艳文风的宣言书 ,是我国写作学史上文体研究的典范 ,是包括文学文体和各种非文学文体写作的理论指南 ,是构成《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文赋》和《文心雕龙》的文体风格理论承前启后:陆机继承和发展为10种文体,彰显"应、和、悲、雅、艳"的艺术风格,刘勰总其大成为论文叙笔共35种文体,彰显"风清骨峻"的艺术风格。同时,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渊源是:一方面,文体是自在自为的存在,陆机主张"禁邪制放",刘勰标举"本道师圣";另一方面,风格是自由负责的选择,陆机倡导"奢、当、无隘、旷"的风格标准,刘勰遵循"因性练才"的风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