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06,(9):F0003-F0003
重庆抗战文史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的重庆师范学院抗战文学研究室,该室研究人员参与主编出版了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先后完成了“大后方文艺理论与文艺运动”、“战国策派”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2002年,在原重庆师范学  相似文献   

3.
从抗战初期理论的偏狭性到抗战中后期对文学本质的把握,重庆抗战文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不断得到深化,这一深化促进了重庆抗战文学的发展。重庆抗战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既是抗战文学所留下的需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目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从抗战文学中反省后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月23日至25日,2009年重庆“文学史料与抗战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史料学分会年会在重庆召开。与会代表探讨了发掘、整理、甄别、解读等与文学史料研究直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还从扎实的文学史料出发,对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杂志、作家作品、文学运动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个案研究,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作家从寻找抗战力量开始,到描写抗日战斗,直至亲身上战场感受战争,最后对战争进行了人本思考,其作品具有与一般抗战文学不同的特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作品的艺术色彩,西南联大文学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抗战内容,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水平,取得了描写抗战的最高成就。认识西南联大文学的成就,或许能够充实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关于抗战文学的贫乏内容。  相似文献   

6.
《重庆社会科学》2005,(11):F0003-F0003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抗战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视角去研究重庆抗战文学,是一个很有前途和意义的学术路子。其理论前提有二:一是辨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层面去建构文化的一套概念系统,使之与文学和诸学科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二是处理好重庆抗战文学的区域性与全国性定位问题,主张在全国性意义上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抗战文学简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六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的抗战硝烟已经散去,它留下的是几代人痛苦的记忆。这记忆属于人民,也属于文学和历史。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那段血与火的文学发展历程时,或许可以得到新的启示。日本侵略者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侵入中国,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无条件投降,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一直蹂躏着中国人民。自日寇来的那天起,不甘屈服的华夏儿女就与这些法西斯强盗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殊死搏斗。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一次次地使中国文学发生震撼。一部抗战文学史,就是一面映照抗战风云的镜子。正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五四”文学…  相似文献   

9.
王文英 《社会科学》2005,1(8):105-107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期开辟“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由多方专家学者就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和海外各文化机构、文艺派别、文学团体或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文艺方向、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精神品格,以及抗战时期的小说、评论、戏剧、电影、报刊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见解。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的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往往习惯于把它分成抗战前期和抗战后期两个文学发展阶段。这种分期所仰仗的主要依据是外在的抗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及其对文学产生的牵制和影响。——应该说,认识到抗战这一特殊的历史事变及其比其前任何政治事件给文学带来的影响都要大的事实,这种分期方法对于阐释抗战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风格特色和运演规律是很有帮助的,不失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角  相似文献   

11.
为民族救亡服务的目的使重庆抗战文学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通俗化、大众化有其同构处,也有其异质处。抗战初期,民族意识高涨,通俗化与大众化合流;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党意识抬头,国民党当局支持通俗文学以实行文化专制,中共南方局则推进大众文学以反帝反专制。重庆抗战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体现了中共南方局与时俱进的文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十年来抗战文学的研究有所前进,有所突破;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尚须进一步开拓,有个别看法也不无偏颇,现在略举几点谈谈。有的研究者认为,抗战打乱了新文学朝着大众化方向前进的轨程,言下之意是抗战文学没有继承并发扬文艺大众化的优秀传统,出现了新的“断层”。应当承认,在抗战时期围绕着大众化、民族形式的讨论,出现了否定“五四”以来革命  相似文献   

13.
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弓 《河北学刊》2005,25(5):176-178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以及民族和国家之间正常、健康、和好、互惠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严家炎探讨了抗战时期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个"救亡"的高潮时期,文学中的"启蒙"仍与"抗日"结伴而行,并没有停止。"启蒙"任务后来被取消,真正的原因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封建思想侵袭革命队伍的结果。王富仁一方面分析了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战争文学应当是作家从战争记忆中做出的一种人性的反思;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外战争文学的差异,认为理想的战争文学应当充盈可贵的人类意识和人性意识。黄修己对战争文学做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歌颂正义战争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性层面上批判战争。战争文学最主要的不是战争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提升人性。吴福辉提出了"大抗战文学"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五种类型的"战争体验"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将战时特殊的体验延伸到对民族性的自省,凝结为战争文学的最好的结晶。刘增杰深入论述了抗战反思文学思潮,认为在这种反思文学中,一类偏重于对现实政治层面弊端进行揭露与鞭挞;另一类则站在人类的立场,从精神层面对民族惰性进行剖析。指出:反思文学是抗战文学结出的最成熟的果实,抗战反思文学中保留着永具活力民族记忆。秦弓将眼光投向了已经淡出人们历史记忆的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认为表现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关于抗战的珍贵的民族记忆。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全面启动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研究,借以填补现代文学史不应有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抗战区文学出现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文学和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两者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的特殊空间里各自发生、发展,但两者以中共南方局为纽带,采用不同的方式互动、交流,使重庆抗战文学的主流和延安文学一样都同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前进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中,由于历史语境的变化,中国的民族主义话语始终充满矛盾和张力,并且以文学叙事的方式典型地表现出来.就“五四”文学与抗战文学而言,它们在自身历史语境中的民族主义书写在近代中国的民族文化构建和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成功举办了“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会议呼吁加强对史料的重视,尤其是文学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既为矫治空疏的学风,也为奠定抗战文史研究的坚实始基。在新的历史观的激活下,重新开掘和阐发这些史料,堪称当务之急,并由此带来研究领域的拓新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中日文学关系与文论比较以及地方性的建构,成为研讨的热点。诸多金石之言,也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存在南北两个文化中心,京派和海派。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昔日的中国南北文化中心解体。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是在重庆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中建设的。历史的确实现了冯乃超事前所说的,“敌人要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的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文化落后区域变成文化中心。”抗战的机遇使重庆的文化地位发生变化,使之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抗战胜利以后,重庆的文化中心地位也随之消逝。但是,这段文学地理的历史对于以后四川和重庆的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庆社会科学》2005,(9):F0002-F0002
重庆的抗战文化是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血与火铸成的重庆抗战文化,创造了一系列至今难以企及的文化成果,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展关于抗战文化的研讨,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宣传重庆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2005年8月11日,重庆市社科联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会科学》2007,(9):F0002-F0002
重庆抗战文史研究基地渊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师范学院成立的抗战文学研究室,其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  相似文献   

20.
论山西抗战文学的特殊形态王巧凤山西文学从20年代到30年代初,一直比较封闭。是抗日战争,点燃和助产了山西文学。战争打破了地域界线,外地作家、艺术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与本土作家、艺术家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催生和发展了山西的抗战文学。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