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气助词“吧”的主要功能在于参与句子的情态表达,对它意义的归纳或描写应该以它的情态表达作为依托。本文结合“吧”的实际用例、它与其他语气助词的对比以及汉日对译语料的分析,对“吧”的语法分布及语义作出情态上的解释。认为“吧”的情态语义为“对命题内容作出推量,并要求确认”。大量运用于祈使句是“吧”之情态语义语用化的结果。不同语言的语气助词在情态表达上的特点在语言类型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超 《阅读与作文》2009,(12):20-20
像“吗、呢、吧、啊、唉、哦”等都含有“口”字旁,表示说话时候的语气或说话、感叹的声音。有些小作者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这些语气助词、叹词,不仅使得作文的语言活泼了,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增强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河南方言的助词“哩”可以在多种句子中出现,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定语标记“哩”的来源,有人认为和普通话结构助词“的”来源是平行关系,有人认为来源于方位词“里”.定语标记“哩”来源于方位词“里”更有说服力.定语标记“哩”虚化为表确认的语气助词“哩”,这个语气助词和唐代表示夸张的语气助词“哩”无关;状语标记、补语标记“哩”分别来源于名词“地”和动词“得”.“哩”没有标句功能.  相似文献   

4.
淮滨方言语气助词“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和“着唻”一起用,在某种意义上,它相当于普通话的“了”。本文从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句类分布,以及与普通话“了”的比较等方面分析语气助词“唻”和“着唻”的用法,以期对了解淮滨方言特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的疑问语气助词有三类:纯粹传疑的“乎”,纯粹反诘的“哉”,要求证实或有倾向性疑问的“欤”(与)、“耶”(邪)。上古“与”和“邪”作用相同,在不同书中分别使用。上古汉语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所用的语气助词没有分别,现代汉语一般疑问句的语气助词不同于选择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现代汉语的一般疑问语气助词的由来是跟下列句式有关的: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哈萨克语限制语气助词和否定语气助词的 5个成员的用法分布情况和各种意义做详尽描写 ,并探讨其来源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文学工作者要研究,语言工作者也有必要深入研究.因为它也是一部运用语言的精品。语气词能够帮助语气的表达,同时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就是了”是一个特殊的语气助词,常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它在《红楼梦》中出现了百余次,有特殊的作用。本文拟从中选出较典型的例子,分析它在表示语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对于凉山彝语的语气助词 的研究,还显得不够深入。本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语气助词 的用法,并分析了其特点。本文作者认为,凉山彝语的语气助词 的功能是对已经实现或者主观上认为已经实现的事态加以与其情况有关的说明的。而对语气助词进行这样的解释就可以说明它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不可说”论及其诗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不可说”论及其诗学影响王柏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就人们使用语言的日常经验而言,语言是传达意义的工具。当语言有效地传达了说话人的意思,说话人就不会意识到语言的存在;人们对语言的注意往往是从“言不尽意”或“不可说”开始的。于是,在一些关于语言的论...  相似文献   

10.
“饮食”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范畴,早在上古时代,汉语的“饮食类”动词就很丰富。在众多的“饮食类”动词中,“尝”的词义演变轨迹很独特,它由饮食动词最终发展成了语气助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一个自足的孤立的系统,词义的发展演变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先民们早期食不果腹的饮食生活和频繁的祭祀活动推动了“尝”的词义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1.
梅县方言的语气助词"来"可以表示先行、预警、命令和征询的语气。语气助词"来"是在话语省略和结构重新分析的条件下实现其语法化的:从趋向动词到目的标记再到表"先行"的助词,最后进一步地虚化为情态意义丰富的语气助词。其他外部方言表"先行"的句末助词也体现了相似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江淮方言中“说的”是后置型间接引语标记,标记相关信息是言者从他人那里道听途说而来。在道听途说来的信息的真值的不确定性受到质疑的特定语境下,后置型间接引语标记“说的”词汇化为表示反预期意义的句末语气词。从间接引语标记向反预期标记的演变还见于上海话“伊讲”、台湾闽南话“讲”和日语 (tte)。所不同的是,演变出的反预期标记是句末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副词,抑或句末语气助词。这取决于演变前的间接引语标记是前置型还是后置型,是孤立型还是黏着型。江淮方言“说的”的历时演变可以从该方言中“说的(话)”的共时多功能性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主要内容“语言游戏”说的考察,把西方哲学中的意义问题带入到语言分析理论中进行研究,力图揭示出语言分析中所蕴含的伦理意义。分析哲学放弃了对知识和人生问题的浮夸奢求,却仍然启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语气的表达在所有语言中都具有普遍性,语气的种类也都有共性,只是语气表达的具体手段各有差异。其中,英语的语气和汉语的语气都可借助语调、语序、情态动词、副词、叹词等来表达,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手段,语气助词就是汉语有而英语无的一种语气表达手段。针对这一现象,汉译英文小说对话时要恰当使用语气助词辅助传达语气,并遵循四个原则:个性化、情景化、目的性和情感性,译者应充分认识语气助词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禅宗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语用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对禅、维语言观的比较多从纯哲学角度进行。从语用学的意义和语境视角对禅宗“不立文字”、“平常心是道”与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语言思想进行比较也是有意义的,前者的“佛法大意”对应的是后者“不可说”的“人文意义”。意义和语境是奠定禅维瑰丽的语言哲学宫殿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其语言思想跨越时空鸿沟,镜像映照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语气助词“了”字的修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助词“了”字用在句子(含小句)的末尾,语法意义主要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了”字条。以下该书简称《八百词》)这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一”是古代汉语中应用广泛,语义繁复的词儿,它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在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有所不同。具体说来,它除了作数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外,还可以作副词、语气助词等虚词。随着词性的不同,它的意义也就随之不同;即使是同一词性,由于语言环境的变化,它的词汇意义也随之改变。对于“一”的讨论,自清以来,专家学者们的专著,已论述得不少了。不过,他们对“一”的虚词用法谈得较多,而对“一”的实词用法却讨论得很少。本文旨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一”的虚词用法和实词用法一并讨论,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尧典》《皋铁谟》《甘誓》分别有5、12、3个“予”字,一般都解作第一人称代词,本文认为可作语气助词解。  相似文献   

19.
1.0 语气助词“的”的语法作用 语气助词“的”是指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肯定和确认语气的助词。它在句子里的存在不是出于结构上的需要,而是出于句子所要表达的某种语气的需要。它也不是隶属于哪个词或短语的后附成分,而是属于整个句子的。“的”在句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李讷等人对语气助词“的”表确认的话语功能的观点,从句式的角度出发,解释分析“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和“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这类句子中旬尾语气词“的”的省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