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坤 《殷都学刊》2010,31(2):117-123
中国古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大山崇拜心理。昆仑神山是大山崇拜心理的原初形态和终极代表。秦汉以降,五岳被异化成为现世中的昆仑神山,并继承了神山的职能角色。五岳封禅文化是大山崇拜心理的必然产物,也是其典型形态和成熟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令人向望的神仙境界。论文对西王母崇拜在中国社会的影响、道教神仙系谱中女神西王母形象的建构、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的内涵进行详细考察,认为西王母神话是昆仑山文化的要素之一,更与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西王母神话与昆仑山神仙境界说,在道教神仙信仰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道教女神西王母与昆仑山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3.
"河出昆仑"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的古老信仰之一,这是一种在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产生的河源信仰与昆仑仙乡信仰错综交织的文化心理和土地崇拜文化表象。其中蕴涵了上古人们对土地有巨大生命力"万物土中生"的亲和体验与认识;而鲧窃"息壤"治水的悲壮,成就了禹治水患成功和"敷土定九州"的功业;周穆王西游沉玉于河、树槐于昆仑山的祭祀活动,则是土地崇拜的具象,也是"予一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和全部土地的折射反映。  相似文献   

4.
皋陶是中国史学界和法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是我国造狱的先驱,被尊为狱神。皋陶被塑造为狱神的主要原因:他被认为是“法之宗”,“道之宗”,在他身上寄托了中国人的法治理想;他创刑律、造监狱。是中国刑法的鼻祖。皋陶的思想和业绩形成的皋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官方正统儒家思想的源头。他被当作祖师神、行业神受到狱吏狱卒等从业者的崇拜;也被当作生活保护神,受到囚犯和普通民众的崇拜。对狱神皋陶形象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探讨我国民间信仰和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藏族对自然的神圣崇拜观念蕴含着朴实的生态意识,而其中的神山观念尤为突出。藏族人民受自然崇拜、灵魂崇拜、本教及藏传佛教的影响形成了现今的神山观念。对神山的崇拜与敬畏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宗教仪轨和禁忌。这些仪轨和禁忌反过来客观地保护了藏区的生态。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藏族的神山观念对在发展中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护生态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士族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金字塔中层,上达天听,下播黎民;上体现国家意志,下反映社会人心,在国家政治功能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民族文化心理上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晋以来,士族文化心理一直成为支撑民族文化心理的核心。汉晋士族文化心理的建构始于汉武帝。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完成了儒学的经学化,有效建构了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文化崇拜。在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双向推动下,经学化儒学所衍生的偶像崇拜,经学取士制度所衍生的权力崇拜,又使得汉晋文化心理表现得异常丰富。然而,随着以王羲之为首的东晋士族登上文化舞台之后,逐渐解构了汉晋以来的偶像崇拜、权力崇拜及文化崇拜,从而使汉晋士族文化心理发生了历史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从神圣领地到情爱禁区--桑文化发展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桑文化发展前后形态不同.起初桑文化崇拜是一种神崇拜,生殖崇拜随之伴生,桑林成为男女欢会之所.随着社会礼俗的发展变化,桑林游戏逐渐被视为异端,成为情爱禁区.礼俗的发展逐渐改变了桑文化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母性崇拜与古代文士的审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性崇拜是指女始祖崇拜和女阴崇拜 ,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这种文化意识以渗透的方式影响了中国核心文化——儒道文化的建构 ,并作为一种文化因子积淀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使中国文化呈现出独特的人文特质。致使以柔为美成为中国古代文士的审美价值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厚的文化宝藏,为深入开掘古代玉文化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中国早期的石玉崇拜和水崇拜等皆可在其中寻见踪迹,"石"、"玉"、"水"等成为构建小说的重要审美意象.其中,"通灵宝玉"作为最重要的审美意象,具有远古生命文化审美的符号价值,表达着玉石文化对生命的开启意义,负载并消解着历史传统文化,并深陷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物,“五四”以前,长期被称为“圣人”,受人崇拜;“五四”以后,却成为打倒、批判的对象。同是一个孔子,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如此悬绝呢?我认为“五四”以前,崇拜孔子是有道理的;“五四”以后,打倒、批判孔子,也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从政治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五四”以前,中国社会是封建、半封建社会,孔子思想能为这个社会服务;“五四”及其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孔子思想已成为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谭德贵 《东岳论丛》2004,25(3):127-13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的《周易》 ,有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从根本上讲 ,《周易》强调可知论 ,因而主体就可以认识三才 (天地人 )的所有发展规律。但是 ,在《易传》的作者看来 ,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 ,认识主体在先天上是不平等的 ,圣人可以通晓宇宙的所有发展规律 ,作为一般君子只要依照《易传》提出的四种“圣人之道”就可以了 ,而被统治阶级则基本被排除在认识主体之外。在此基础上 ,它所阐述的几种认识方式、实践观、真理观 ,虽然很深刻 ,但却充满贵族气息 ,并由此导致了真理问题上的绝对化、教条化 ,是典型的圣人崇拜 ,这种思想与《易传》的其他思想一脉相承 ,成为中国专制文化的根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中西方异质文化范型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文化始源、归属等上考察,以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为母性崇拜,后者为父性崇拜。母性崇拜文化范型的本质性差异表现在中国文化上是守中致和的精神,而父性崇拜表现在西方文化上是二元对立模式,二者形成尖锐的对立。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表现在哲学观念上,西方是父本主义,中国是母本主义;在宗教信仰上,西方基督是典型的一神教,男性尊主教,而中国是多神教;在文学叙事中,西方由于父性崇拜,造成了母性人格的缺席,而中国则每每是母性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苏赵   《社会科学研究》2012,(5):170-17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学说,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其内容主要指天道与人道、天为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形成了具有天人同源、天人同气、天人合化、天人同心、天人合同、天人和合、天人同乐等一系列天人合一关系的理想和愿望,从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的心理趋向上表达了追求生态文明和生态自然的美好目标,对于树立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道两家对妖异来源的不同认知和处理方式,决定了照妖镜叙事中的常镜与神镜之别;在阴阳生克、君臣伦理的秩序中,照妖镜能量和功用被放大,由器而"道",成为象征道教秩序的乾元宝镜。照妖镜经历了由工具崇拜、镜像巫术,到道士捉妖等宗教层面的演化,又因小说的影响而成为精神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具象体现。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夸诞变形有文化认识的价值。道家以镜为喻的认识论是照妖镜演变的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洋文化随着中国革命过程不断被中国化,最终成为扎根于本土文化基础上的统治思想。唯物辩证法之所以被中国人民所认同,根本原因在于它本身的性质和中国社会的需要,不可否认它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互释过程,一方面是唯物辩证法中国化,另一方面是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6.
殷墟妇好墓玉阴阳人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杰出代表。其两性兼体的外在形式,是人类两性同体崇拜心理的具体表现,代表着对和谐、互补带来的终极的、完美的神性力量的崇拜,应是当时人们心目的集创世神、祖先神和保护神于一体的至高神。这种两性合体的文化代码,同时也成为我国传统阴阳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当前双性化教育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7.
杨淑琴 《北方论丛》2004,(2):99-101
以儒释道精神为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生活和行为方式;而儒教、道教、佛教作为宗教对中国普通民众的影响尤其体现为对其天命观、鬼神崇拜意识等宗教心理的塑造.在儒释道教化大背景下阐释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对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有相当多关于唐代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一些日人相信这些东渡日本的传说,而且还提供文献及遗迹作佐证。杨贵妃在日本是个千面佛,以日本神祇、观音、天仙、政治家、难民及女刺客等不同身份出现。日本的杨贵妃传说虽然流于荒诞,但背后有丰富的历史意义,有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日本被本地化。在日本流传的诸多杨贵妃传说中,热田神宫版最具创意及影响力,在日本思想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都很有意义。将杨贵妃当作是日本天神的化身,以保护日本是集中古以来流行的本地垂迹说及护国思想。这种思想将中国传入的东西本地化,将中国的东西挪用,变成日本自己的东西。日本中世以至近世热田神宫的杨贵妃传说令中国人眼中的红颜祸水摇身一变成为护国神明。日人崇拜杨贵妃并非因为她是中国人或是基于中国崇拜的心理,而是因为她是日本神祇的化身,所以与民族认同不但没有冲突,反而强化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王先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王著")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艺术心理思想的著作.说王著全面、系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主要历史时期及中国古代所有重要的艺术心理思想;说王著深入,是因为其是将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放置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心理这样广阔的宏观背景上来展开研究的,在研究方法上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作参照和导引的,是与古代及现代的艺术活动实际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独特的崇拜:圣人崇拜。这种崇拜,主要是由儒家倡导起来的。千百年来,儒家学派俨然是一个以圣人崇拜为特质,以“学为圣人”为宗旨的学派。圣人崇拜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曾有过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能感受到。尽管“五四”运动以后,本来意义上的圣人崇拜已经解体,但变种形式的圣人崇拜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一度主宰过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人们崇拜的对象是变了,但崇拜的方式和心理依然如故。如以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人物是圣人式的人物,道德上完美无疵,思想和行动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