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欣 《社区》2002,(23)
杭州市上城区高银巷社区居委会本着“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服务宗旨,将落实弱势群体的再就业放在工作首位。高银巷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三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清、家庭情况清,力求有针对性地介绍工作,提高就业成功率。对再就业人员采取积极、主动、负责的态度,开辟“岗前摸思想,岗后重磨合”的新路子。与此同时,社区充分发挥“共驻共建”的作用,主动与地区单位沟通、协调,拓宽再就业渠道。在上城区人民政府、杭州市公安局、名城房地产公司、省食品公司、清波环卫所等地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95人。高银…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2,(12):9-9
据《中国青年报》3月7日报道,人们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朱总理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朱总理强调、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3.
吕济民 《社区》2002,(17):62-62
当前,随着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社区低保线工作开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深入持久地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把低保线工作与再就业问题综合起来考虑。从两者关系来说,妥善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是做好低保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岗待业人员,从源头上控制低保对象的微量;才能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使真正需要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可能长久的“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4.
周斌 《社区》2002,(24):11-13
1、再就业服务中心2、“协保”“协保”全称“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是为促进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中年下岗职工进入市场就业而在1997年推出的一项政策。“协保”对象为1957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男性下岗人员和196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性下岗人员。这部分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原单位签订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运用“政府让一块,企业贴一块”模式,给予一定的补偿,保障其养老、医疗等有关待遇,解除后顾之忧,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鼓励进入市场自谋职业。2001年以后,实行“协保”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协商一次性缴…  相似文献   

5.
最近,杭州市上城区召开深化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下一步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四个新的要求。一是社区党建要有新的加强。配齐配强社区党委班子特别是书记人选,大胆选拔若干名从社会公开招聘的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社区工作者担任街道一级领导职务。二是社区服务要有新的拓展。从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重点建好“三张网”,即建好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网,建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网,建好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单位的便民利民服务网。三是工作机制要有新的突破。完善三“会”…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落实江泽民同志9月12日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高度重视改革中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10,(17):I0004-I0004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康复服务、文化体育,法制维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残联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社区时讯     
《社区》2004,(2):4-6
江西省广丰县再就业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江西省广丰县为做好再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联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纽带”功能,建立了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一站式”服务,广泛推行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等措施。2003年以来,通过“一站式”服务享受免费职业培训人数达728人,免费职业介绍869人,拓宽了下岗失业人员的求职渠道,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再就业工作的办事效率。(吕昊辉)* * …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体制外”人、农民工和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四部分人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 ,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 ,生活贫困 ;社会地位下降 ,权利难以维护 ;心态矛盾复杂 ,抱有不满情绪。需要从就业、收入分配 ,法律援助、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不仅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 ,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社区低保线工作开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深入持久地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把低保线工作与再就业问题综合起来考虑。从两者关系来说,妥善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是做好低保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岗待业人员,从源头上控制低保对象的数量;才能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使真正需要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可能长久的“应保尽保”。第一,要明确界定低保范围,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要根据低保对象的不同年龄层次,制定出不同的保障政策。一方面,对于一些年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的发生使社会弱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凸现出来,社区社会组织从产生起就承载着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使命。单位体制的改变等因素使得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区,其中包括对社区内社会弱者的救助与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对城市弱者提供社会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社会组织在帮助社区下岗人员再就业、救助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年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协同政府管理社区“社会弱者”事务及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弱者”的支持工作中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凡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似乎都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意念,并不愿滞留在中心寂寞地等待再就业。要让下岗职工”稳进快出”中心,真正融入新的就业环境,实现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眼下起码须重,点抓好三项后续工作。一、对下岗职工进行身份核定.避免把中心当成筐,什么人都进。下岗职工是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构成的主体,是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者。下岗职工是比较时髦的词汇且已泛化,致使劳动部门无法精确地去定量和计算再就业成功率。正困如此,有必要从现在起,对现有的下岗职工进行身份核定。据…  相似文献   

13.
有专家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许并不只是在于对“老弱病残”等生理弱势人群的关切,更重要的是对身强力壮、德才兼备的“弱势者”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失业形势严峻 ,尤其是失业者中的弱势群体处境更为艰难。本文分析了失业者弱势群体的特征及其再就业面临的特殊困难 ,并提出一系列对策 ,旨在为解决这个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诸多社会矛盾的多发地,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弱势群体的问题与矛盾得不到顺利解决,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没有根本保证。在我国现阶段,困扰弱势群体的最大的问题与矛盾则是收入的低下和生活的贫困,然而这一切又根源于就业出路的狭窄。可以说,不遗余力地拓展弱势群体的就业再就业确已成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弱势群体就业权益之际,由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黄…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芷江西路街道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再就业的现状及对策”这一课题的材料收集工作。材料的收集过程比想象的要困难、复杂得多。一开始,由于居委会关于失业、下岗人员的记录不全面,笔者只得到街道劳动科查找有关资料并按性别、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原单位、再就业单位、失业原因制  相似文献   

17.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弱势群体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阶层,如果从经济上划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穷的群体应当都属於弱势群体记者:这次政协会议上总理提出的“对弱势群体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广泛关注,现在很多人首先想知道“弱势群体”是否就是贫困群体,能否用一条收入线来对“弱势群体”的范围做出明确地界定?蔡继明:“弱势群体”是对一个社会阶层的描述。我想对社会分层有二个依据,一是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已经有了稳定的阶层;二是这种划分是否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趋势,利於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无论以什麽…  相似文献   

18.
左勇涛 《社区》2003,(3):47-47
厦门市思明区常住人口13万左右,弱势群体主要由纳入低保的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构成。 在援助弱势群体工作中,思明区努力做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多年实践中,贫困农村社区的弱势群体是最重要的目标人群和受益对象,组织人类学的观点探索以何种原则与视角识别农村弱势群体,有利于在扶贫工作中提升该群体的生存主体性与发展的积极性。农村发展实践进入行政村和基层社区层面的微观操作时,不仅要识别个体层面的弱势者,还需要识别组织层面的“弱势社区”/“弱势自然村”。相应地,开发具有操作性的弱势群体指标体系,应该是一种立体综合的、开放性的、工具箱式的指标体系,并以地方应用为导向,主要应用于中观层次(县域内)或微观层次(乡镇之内、行政村内)的弱势群体识别。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的问题党的组织不健全。社区党员数量不少,特别是大批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流向社区,但部分社区却没有相应建立党组织。有的虽建立支部,但班子不齐不力,出现的党建工作“空白点”和“盲区”。干部结构不合理。社区居委会干部仍以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当中“年龄老的多,文化低的多、身体弱的多”。由于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致使社区党建工作不能紧扣时代脉搏,缺少生机与活力。党组织作用不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逐步向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人”转变。大量单位的事变成了社区的事,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