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决策中的社会心理优化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欣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28-130
从理论到实际 ,从社会心理对决策的重要影响、社会心理的性质与功能、改革中的社会心理优化和控制等几个方面 ,分析了社会心理与决策的关系和作用 ,提出了充分运用对社会心理的优化与控制进行科学决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3.
郭敏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3-96
新词语是新时期以来语言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特别是对外交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观念,致使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中大众的追求富裕的心理、经济简练的心理、新颖的心理、高雅的心理以及个性的心理是社会的主要心理。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新词语大量涌现。为了准确地理解新词语和正确地运用新词语,我们选择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去研究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与社会心理的交互整合是指网络与社会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包括网络对社会心理的整合与社会心理对网络的整合。网络对社会心理的整合是指网络的发展使社会心理的变化加快,扩大了社会心理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需要层次的上升和多样化,增强了人们对科技的信任和社会进步的信念,提高了社会认知的地位,并推动社会认知模式的发展。社会心理对网络的整合是指社会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各种社会心理对网络的影响,使网络逐渐获得和完善自己的社会属性,并形成和实现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心理相互融合,实现网络与社会心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姬兴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25-27
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改革中攀比心理的加剧,对改革的深化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探讨改革中攀比心理加剧的原因,有利于给改革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民族心理与边疆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民族心理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其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它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对边疆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淡化民族自我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李海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7-9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我国的边疆地区,与许多国家毗邻。政治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心理状况对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存在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心理状况,提出优化西部民族地区政治心理的措施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该文就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关系进行探讨 ,试图揭示国人社会心理现代化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障制度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燕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65-68
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期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呈现出医疗需求与保障的失衡、城乡医疗保障失衡、医疗资源分布与配置失衡等特点。作者分析了身处这种制度环境中的社会公众的心理问题:由二次分配不公所导致的相对剥夺感、对医疗保障的消极预期导致的心理无助感以及公众的不信任感导致的非理性、不合作行为等。最后指出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转型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的考察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余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3):27-30
社会心理与公民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两个层次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健康的社会心理促进公民道德的形成 ,公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建立在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中。当前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明显滞后 ,公民道德滑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必须以调适社会心理为基础 ,以规范公民行为、弘扬社会公德、唤醒社会信任、树立良好风尚、形成社会正气等来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心理认同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永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20-24
民族心理认同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的重要因素,它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起着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因此,进行民族心理认同研究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立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实际调查表明,失地农民对政府征地和拆迁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被征用土地的态度、对征收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评价及对被认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认识和情绪反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偏差。文章从这个特定群体的社会心理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成因是群体极化思维形成了对征地的认识偏差,不恰当的社会比较形成对征地的利益评价偏差,社会焦虑形成了对征地、拆迁的不良心理期待,并根据这些社会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6-26
李颜伟在《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业化的非常时期,美国知识分子充当了社会改革的谋士和牛虻。这一时期,大垄断阶层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引发了贫富分化、劳资对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地位革命”,导致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边缘化,使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被挫败,同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劳资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也震撼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社会安全意识,促使他们产生了有所作为的内在冲动,他们率而改革,匡扶正义、革除社会弊端,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颜伟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40-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业化的非常时期,美国知识分子充当了社会改革的谋士和牛虻。这一时期,大垄断阶层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引发了贫富分化、劳资对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地位革命”,导致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边缘化,使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被挫败,同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劳资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也震撼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社会安全意识,促使他们产生了有所作为的内在冲动,他们率而改革,匡扶正义、革除社会弊端,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行为与其渴求成功、追求正义、求稳怕乱的心态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张国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4):7-11
改革与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条主线。发展是硬道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改革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把改革放在首位,另一面要注意发展对改革的制约作用。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一方面,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稳定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宗教心理调节功能的现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映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5):53-55
宗教自产生以来,之所以在现代社会还能继续存在并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具有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的功能,它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籍和安全感.本文论述了宗教心理调节的多重性功能,阐释了宗教心理调节的两重性思考,并对宗教心理调节进行了多维度分析,揭示了宗教心理调节功能的现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俊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把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写入国家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深化了社会建设的主题,也把握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心理建设”的思想,梁启超、蔡元培等人也把社会心理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鉴于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全面启动社会心理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软实力,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复兴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心理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王长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2-14,18
指出民族政治心理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到消极民族政治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和依存的土壤,采取相关的对策,优化民族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优化了农民的心理。促使农民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个性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敌对、焦虑心理日渐消除;心理健康水平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