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九八○年已降到9.17‰,成为广西县级单位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县份。龙胜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长有所照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达到国家在一九八○年全国人口自增率降到10‰以下的要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利用暑假到该县作了实地调查,现对调查材料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则相对适中,不过有一些省份的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则是负增长,少数民族所占比重也略有下降。此外,本研究也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与邻近地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县、区、镇、乡、村的调查得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20‰。实际上,人口增长率比上述统计数字还高。就上海市而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就全国而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中,每年增长也在22‰左右。可以这样说,解放后,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现状严重超社会经济负荷,这给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使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人口的发展也很不适应,控制民族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对象和重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称民族地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文章利用五次人口普查及各次人口抽样调查的分年龄组数据,及各地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人均GDP的增长率为因变量,各年龄段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等指标为应变量,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及转变对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长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使长三角地区快于全国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曾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基本目标的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在1971年到1979年的短暂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人口净增数由2237万减少到1125万,自然增长率由23.4‰下降到11.66‰。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基本国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1980年到1990年,每年人口净增数由1160万猛增到1500万,自然增长率高达14.7‰。近4年每年入口净增数一直在1400万左右,比七十年代多出300多万。1995年春,全国总人口已达12亿,提前5年突破…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度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实现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条件也不一样。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来适应最佳人口规模。但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因此,必须借助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为西北地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9.
厉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可是,有人却把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谬论相混淆,这是极其错误的。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样来控制人口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和马尔萨斯的旧人口论相提并论呢?不能。”并且还说过:“我们要搞计划生育来反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计划生育是进步的,共产主义的。”正确区别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人口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是和我国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有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则是歪曲事实,为资产阶级辩护的谬论,二者毫无共同之处。马尔萨斯人口论主要论点是:如果没有特殊的阻碍,人口按几何级数(即以一、二、四、八、十六、三二、六四、一二八……增加率)增长,每过二十五年翻一翻,而生活资料,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的增长,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只能每二十五年按算术级数(即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增长率)增长,所以人口的增长大大快  相似文献   

10.
海南特区同我国开设的其它特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这个海岛上聚居着占全省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这种情况是其它经济特区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权是以整个少数民族为发展主体的一项集体人权。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说明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立足于少数民族自身。因此,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权的内容就是各少数民族地区有决定自己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权,有对其经济资源的控制与配置权,并且为促进其经济发展享有接受外部援助的权利。其中,资源配置权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把生活在占国土面积60%的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摆到我们面前,昔日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的民族地区,今日也同样面临着以人口失控为症结的资源涸渴,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自1953年的3532万人增加到1964年的3992.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41.82万人,年递增率为11.2‰,接着从6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全国为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并于80年代初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计划生育的一项中心内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重视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执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3年的18.09‰;人口自然增长率则由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5年的10.55‰。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的“十二亿人口日”推迟了整整九年(1995年2月16日我国人口达12亿)。以1973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实行计划生育的20多年间,我国人口少增加了约3亿多人。“九五”期间,我国力争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10.83‰以内。从总体看,目前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这个低水平是很不稳定的。在广大农村,尤其比较偏远的地区,人口仍呈较大幅度增长,如西部地区目前人口出生率每年还在20‰以上。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但农村已婚育龄夫妇较普遍地生育第二胎,少数甚至第三胎、四胎,这种现象称之为超生。超生是与计划生育所提倡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背道而驰的。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现实,阐述了党和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依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贫困山区大多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 ,要解决贫困山区的人口问题 ,就有必要弄清少数民族山区的人口发展情况。笔者通过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发现其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问题。因此 ,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 ,就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大城市周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各大中心城市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活跃城市经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等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成都为例就如何有效地发挥少数民族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具有区内流动率高于跨区流动、跨区流动性别比高于区内流动、经济性流动已占据主体地位等特点,形成了少数民族人口向非传统聚居区、汉族人口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双向流动"格局.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原因的分析发现,区内经济和资源压力大是基本原因,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区域落差大是直接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是诱导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不仅对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人口总数虽然仍有可能增长,但有许多地区人口出生率正在开始下降。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和苏联,其人口增长率是零或接近于零。在某些国家,最明显的是东德和西德,人口总数实际上则在下降。  相似文献   

20.
进入 90年代 ,延边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其原因在于出生率低 ,死亡率高 ,育龄妇女国际结婚率高、育龄妇女生活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对生二胎者采取一系列优惠与鼓励的政策 ,作为政府也应加强舆论宣传 ,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战略、政策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则中 ,逐级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