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科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在探索自然界时,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都愈来愈不可能通过直接观察来窥其奥秘,而往往是先提出来某种假说,再通过实验予以证实,这说明假说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必由性,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形式,所以,科学地认识假说作用,自觉掌握假说的方法,对我们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一对假说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假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形式。这种形式,从现象与已知知识的矛盾出发,用逻辑方法特别是类比的科学想象,提出对未知事物有待证明的推测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中国 2 0世纪现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他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探讨 ,既指出了科学万能论的错误和科学本身的局限 ,又强调了科学不可泯灭的功绩和功能。他十分重视人生观的特点和意义 ,并探讨了与人生观相关的一系列哲学问题。在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上 ,他重点强调的是二者的区别 ,对科学家企图用因果关系解释人类现象的认识论根源等作了分析。张君劢的人生观引领了中国 2 0世纪 2 0— 4 0年代的人文思潮 ,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许多伦理学家如苏格拉底、洛克和摩尔等都力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伦理学问题当成是一个科学问题来处置,竭力确认伦理学与科学的正相关性,企望建立起“科学的伦理学”,走向了道德问题上的科学决定论.对于这种科学决定论,卢梭、休谟还有康德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抗.他们要求在事实与价值之间作出分离,并预示了伦理学的超科学性.伦理学不是自然科学,因而也不能以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来把握.道德公理既不能经验证实,也不能逻辑证明.科学理性说明不了道德的行为,不能最终解决伦理问题,相反,科学对道德的承诺很容易变成对道德的暗中消解.这一点在西方伦理叙事的神学有效性那里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反映消费资料生产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公式来表现。但是,“公式本身什么也不能证明;它只能在过程的各个要素从理论上解释清楚以后对过程绘图说明。”①所以,这里不是企图通过公式来证明什么新的原理,而是为了把消费资料的生产在内含的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用简单的符号和公式表示出来。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生产全部用于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自然科学到底如何结合,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不少教科书也似乎做出了定论,但对于二者为什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当前,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始终是一种相互疏远的关系,其间虽然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仍缺乏结合的能力,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在马克思看来,过去之所以没有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真正结合,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哲学与自然科学实质上是一门科学,即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当我们把哲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看作是一门科学的时候,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就不再是一种意志的结合,更不是一种离奇的幻想,而是一种真正的现实的结合,即通过工业实现二者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则阻碍社会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与宗教神学作斗争,并不断清除上帝作用的过程。近现代资产阶级要利用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又要利用上帝的超自然神力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既需要科学,又需要宗教,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作者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在应用科学上造成的弊端,正确的道路决不是科学与宗教的调和,而是科学的发展加上社会的变革,使人类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哲学中的自然主义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就是在哲学研究中倚重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由此给哲学理论带来机能论的、演化论的、建构论的特征。事实上,哲学中一直存在自然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依基切尔的总结,是认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的做法,即把认识论建立在关于认识主体的特性以及关于这一主体与之相互作用的实在的特性一般观点。①首先,自然主义强调认识主体的地位,认为非此不能对认识论问题做出适当说明;其次笃信哲学和经验科学具有连续性,认为认识论的解释和证明是与对人的心智经验以至于与相关的自然科学过程的说明相伴随的;最后是把求知看作…  相似文献   

8.
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实验主义进路首次挑战了传统的"观察负载理论"的观点,使得科学实验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视野。它打破了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传统,重新认识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在科学实在论上的观点有助于建构实践的实在论。但是,新实验主义有其自身的缺陷:论证和强调实验有自己多种的独立生命,并没有表明理论也有自己的生命;力图从证明实验具有更基础的地位的观点出发证明实验与理论可以二分,并不能证明一切实验都与理论二分;虽然把实际的实验之细节带入到科学说明中,但仍然囿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表征主义说明框架中;其向逻辑实证主义的部分回归也影响了科学哲学家对新实验主义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著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本文仅就恩格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所论述的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绝对必要性,谈点肤浅体会。 翻开自然科学历可以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过程。继古代科学和欧洲中世纪科学之后,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至十九世纪末而告终。依据恩格斯的观点,从自然科学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分  相似文献   

10.
怎样理解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两大对立学派——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初步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看法。一、逻辑主义的“划界”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根植于本世纪二十年代逻辑经验主义的维也纳学派。他们企图在实证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用弗雷格—罗素模式的形式逻辑来分析经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哲学”来拒斥“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经验自然科学理论中充塞着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成分,造成了思想和概念的混乱。因此,“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测量科学与非科学的尺度,而是决定在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尺度。当然,我们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居于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之上,并不意味着忽视二者在产生、发展及各自的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强调"统一",并不排斥区别与个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历史观与科学观和自然观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它只是包含有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身的辩证法。我将证明,这种看法是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专注于“人类史”而非“自然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界规律性的知识,是人们争取对自然界自由的一种武装。自然科学的全部历史证明,实践和思维是自然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而“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于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选集》第3卷第398页)这就是说,实践标准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自然科学家怎样看待实践标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科学家天天和自然界打交道,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必须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是伟大的;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同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但是,当人们从世界观的高度对他作一总的评价时,却总要在“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者”之前冠之以“自发的”这一限定词,似乎“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者”与“自发的”倾向之间有着不可变易的必然联系。这种传统的片面认识,在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中,具有着十分消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论及哲学发展变化问题时,常常要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①以证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发展的意义。然而,究竟应怎样来理解恩格斯的这一句名言?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也会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划时代的发现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如果要改变,那么这种改变又应如何理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哲学界未必一致,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从统一科学谈起谈论统一科学的问题几乎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时髦并不总是意味着昙花一现,或许那些长时期均能立于时髦之地的物件便是那个时代的大趋势。出于不同侧重的需要,人们有时又用科学的一体化和科学的综合来系指我们所说的统一科学现象。近一个世纪来的自然科学发展,较之文艺复兴后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分化特征,综合的确是一个明显的标志。现代自然科学既分化又综合的立体图景,可以被看作自然科学日趋成熟的表现。我们觉得必须强调的是,统一科学的~a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提供任何理论依据,相反,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文化价值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文章通过对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理解,着重分析了经济学自然主义倾向中实际隐蔽着的“伪道德中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军 《北方论丛》2008,1(1):135-138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健 《天府新论》2022,(4):138-144
微信“朋友圈”既是现代精神的典型显象,同时也在形塑未来社会的伦理品格。已然与将然交叠穿梭,使“朋友圈”呈现三重吊诡:首先是熟悉与陌生的置换,人们一方面与陌生群体畅享几何倍增式的互粉关系;另一方面,又将有着一段“不可解之情”的熟人关系变为某种“弱连接”。其次是自由与秩序的悖谬,当人们不再依循血缘、地域来建立社交网络时,正是自由意志的某种体现;但同质化的“秀”“晒”“炫”,又迅速将人们囚禁在资本衍生的“铁笼”内。最后是理想与虚无的变奏,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既有意气风发、高标理想的一面,也有佛系心态、甘于躺平的一面,常常游走在希望与恐惧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