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等。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促进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家庭与孩子之间应建立心连心的沟通;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采取“反哺教育法”,组织学生评价家长,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孩子的“三农”教育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快乐青春》2010,(7):157-158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坚持十大原则。 一、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相处,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父母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相似文献   

3.
人才强国战略与科学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要大力开展科学人才观的教育;科学人才观主要表现在“本质观”、“结构观”、“资源观”、“成才观”,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特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家庭更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是学知识、学做人的打基础阶段。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结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的思路是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严格要求。下面简单谈一下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1.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用自身的良好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人格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通过暗示、感染等方式传达给孩子,孩子则通过模…  相似文献   

5.
正家长往往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负责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孩子的性格、思维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这其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家长要认清自己的缄默知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并对缄默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展开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教冲突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这是科学的教育观念,我极为欣赏。孩子应该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是爱的一大部分。 丈夫的教育观念仍旧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父慈母”上。在儿子面前,脸板得象一大块铁,不见喜怒哀乐,还动辄拿出“三纲五常”来教育儿子一顿。他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8.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应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 ,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 ,尤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为创新教育创设一个合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7,(3):125-128
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模糊,爱心、责任心和分享教育内容的缺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以及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减少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培育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孩子;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举办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位一体的亲子活动,促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我们要更新家教观念,改变以往重智轻德的倾向,形成“要成才,先立德”的共识,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大教育资源,它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才算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从“文本”范式向“人本”范式转变;从主体中心模式向主体间性转变;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与学科形态转化;从重视单一的意识形态目标向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以单一理论课课堂教育为主向重视各门课的育人作用转变;从救火式模式向育人模式、前瞻模式转变;从以传统课堂教育为载体为主向校园文化与网络为主的现代载体转变;思政队伍由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向专业化培养成才的转变;由封闭的学校教育向注重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合力构建的转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对苏、鲁、豫、皖、京、浙、桂、川、陕、辽等省、市进行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实证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家风与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密切联系较为认可;父母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但其知识来源较传统社会发生显著变化;肯定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美德仍是当代优秀家风的基本内涵。调查中也发现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对此,应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日常生活中的熏陶是传承好家风的重要路径,营造和优化世风是培育优良家风的重要条件,要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孩子教育和家风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凝成合力是培育优秀家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组织化教育的原型,家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是人类社会主要的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人的职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性浪潮的冲击,在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两种动力机制作用下逐步向学校教育作出让渡,出现了“脱域”,其“在场”的教育意义被虚化。对现代性的反思中,家庭教育重新返场,在“结构—制度—文化”动力框架作用下“嵌入”到教育场域中,为教育之现代性“隐忧”祛魅。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在场”的育人共同体,是家庭教育的发展愿景:以共建逻辑型构家校育人制度共同体、以共享逻辑培育家校育人理念共同体、以共治逻辑形塑家校育人行动共同体、以共鸣逻辑筑牢家校育人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程柯 《南方论刊》2009,(9):104-105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了解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要求,是新课程理念下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5.
徐光臻 《家庭科技》2021,(11):35-37
家庭教育中父母陪伴的常见误区 将孩子委托给他人照顾 将孩子委托他人照顾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以下两种类型的孩子:一是农村留守儿童,二是城市父母双职工的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父母双双外出,到城里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祖辈照顾.由于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孩子的学习难以起到辅导的作用.有些长辈一味溺爱孩子,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严格的管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当今家长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乐观化的期望观、多元化的评价观、广泛化的兴趣观、风格化的学习观、个性化的发展观,这样改变了过去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有利于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凌石德  刘荣华 《理论界》2007,2(2):24-25
人才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的战略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人才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树立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人才观;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实现大学教育的五大观念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更新观念是发展大学教育思想观念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言之,必须实现五大观念的转换:即应实现由国家办学观到社会办学观、学科本位观到市场本位观、政府服务观到客户服务观、精英人才观到复合人才观、机械管理观到生态管理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最早接受的教育,比之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更具基础性,因而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父母的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法极大地妨碍着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父母应当积极地学习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0.
符号互动理论从师生互动、社区互动、家长孩子互动三方面入手,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融合教育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此,在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融合教育应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促进融合教育互动的实施;构建政校合作良性互动管理体系,弥补政策的不足;构建符号互动视野下的师生互动关系,增进师生交流;建立互动式家庭教育模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