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展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文学理论教材体系要从唯物论能动的反映论出发,以“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为基本思想,阐明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本质与其特殊的审美本质的统一,并具有物质化形态的基本属性;文学活动是有系统的整体,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构建理论体系;强调技巧功能和创造意识,具体突出文学的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重视文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介绍科际整合的理论和方法,开拓视野;运用比较方法,加强中西文论比较,阐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张伟(复旦大学)卢卡契在晚年巨著《审美特性》中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人的审美领域,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拟人化思想,用以说明艺术把握现实的审美特性。卢卡契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艺术通过塑造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在借鉴、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中显露了崭新的气象.许多论者日益倾向于把文学理解成一个过程,主张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方面及其相互关联与过渡中对文学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应该说这是使文学自身的各种规定得以丰富展开的一条必由之路.然而,我们的思考一般地停留在这里显然是不够的,为了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需要认真地寻找一个正确的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审美移情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文学创作中 ,作家常用的移情手法有拟人、借代、象征、寄情于物和身与物化等。审美移情的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把艺术家丰富的情感或抽象的思想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二是有利于艺术作品形成优美、含蓄的艺术韵味 ;三是有利于创造优美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5.
张玉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08-115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艺术的现实反映性。这些都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正> 一本文所论意象,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文艺创作过程中主体的某种特殊心理状态和心灵产生物的规定,我们称之为审美意象。对审美意象的认识,应从表象开始。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的,当时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反映。这种反映在头脑中是具体可感的,但与知觉相比,它具有模糊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它又是一个或几个同类事物主要表面特征的综合结果,具有概括性,因此是感性到思维的桥梁。对表象的进一步综合概括,形成一种抽象化的,以同类事物的共相为认识内容的概念,这就是观念。在一般的科学活动中,观念活动意味着对表象的舍弃,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表象的感性内容从不曾被观念冲淡或淹没,而是其感性内容通过与观 相似文献
7.
8.
9.
艺术上的庸俗反映论的基本特征,是把艺术反映对象看作一种不需要艺术家具备相应审美反映能力的自在之物。因而在创作中,艺术家无须考虑生活现象与自身之间有没有内在适应性,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入自己的作品。近年来,我们的文学在获得长足进展中,也伴随过某些偏差,诸如毫不顾及 相似文献
10.
11.
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形象反映,抑或是对艺术家个人心灵的情感表现?这是文艺理论上引起多次论争的重大课题.艺术反映说和艺术表现说分别代表了一个方面的观点.这两种理论主张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们的产生是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结合着的,因而组成了一个历史——文化的系统;这两种理论主张也都是对艺术活动过程的说明,因而又组成了一个过程系统.我们下面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论证两种理论观点的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这一论证来说明我们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偏差,使理论探讨具有现实针对性.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文艺的反映说和表现说也是如此,它们都有悠远的历史传统.文艺的反映说,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那里就已露端倪,他提出过艺术是自然的摹仿的命题,稍后于他的德谟克利特也阐发了这一观点.他们的艺术思想成了当时希腊人对艺术的普遍看法.到后来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分别对艺术提出责难和进行辩护时,也是以文艺摹仿现实的观点为依据的.柏拉图认为,存在着理念、现实和艺术三个不同的世界,理念是永恒的,现实是实在而短暂的,艺术是虚幻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现实是对理念的摹仿.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与审美经验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的培养与传递是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艺术活动培养起来的审美经验具有客体指向性、感受自由性、情感超脱性、主动发现性和综合完整性等特点,其总体效果是提供一种高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使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见。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培养文明感、孕育创造力、传授交流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在由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组成的整体艺术活动中,审美个体的审美艺术经验得以全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对色情与艺术本质差异的美学反思,既有利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根本区别,解开审美之谜,更可在比较视域下深刻理解艺术的本质及创造的真谛.艺术存在之根就在其“形式”,艺术家就是“形式”的发现者、创造者和展示者,审美所“审”者就首先是世界的“形式”,“影响的焦虑”其实就是“形式的焦虑”.因此,“审美之难”即为“形式之难”,这“难”来自于主体的自然性和对象的当下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艺术审美创造与模糊性思维唐玉宏最瑰丽的追求似乎总伴随着神秘的模糊性,甜蜜的爱情是如此,深情的憧憬是如此,艺术的审美创造更是如此。当我们涉足艺术创造的模糊现象时,便深深地陶醉于这一感人的审美境界之中。-、模糊性与明晰性的统一感性的观念分朦胧的和明晰的两... 相似文献
15.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审美文化呈现出商品化、感性化、全球化、图像化的新特征。诞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电影,凭着它与生俱来的商业娱乐性、再现现实的逼真性,成为当代最典型的审美文化形态,一方面它受到当代审美文化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学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艺术形式对于实际生活的相对自律;二是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相融相济.但是在当代市场权力和技术理性主宰下这两大因素正在被消解,形成以割裂艺术、弃绝所指为特征的反艺术反形式的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更新之路在于守住自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17.
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同为综合艺术,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戏剧艺术是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电影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8.
艺术自律论是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原理,近代以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均受制于艺术自律论,现代实验艺术的元叙事就是艺术自律论。艺术自律论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它体现着启蒙话语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启蒙时代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之间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是艺术自律生成的历史机制。艺术自律论由康德美学开端,历经唯美主义、批判理论、形式主义、新左派等现代思想文化潮流,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救赎功能的意识形态。二战以后,市民社会借助于资本主义改革而获得了文化领导权,启蒙时代催生了艺术自律的那种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的对立趋于消散,艺术自律论也逐渐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作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创造性反映的产物 ,能唤起青年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获得艺术的美感和深刻的启迪。艺术审美在全面提高青年的素质 ,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 ,陶冶青年的心灵与情操 ,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具有不可低估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同为综合艺术 ,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 ,但戏剧艺术是古老的传统艺术 ,历史悠久 ,电影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它们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