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比经典童话和《染血之室及其他故事》,可以发现,卡特通过改写童话中的角色,推翻了男性的英雄地位,建立了女性主体意识,为女性反抗男性霸权、呼吁女性抗争不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染血之室》是安吉拉·卡特重述童话的巅峰之作.论文从细读文本入手,分析了《染血之室》的改写艺术——奇谲的比喻以及与传统经典童话的互文效果,从而阐释卡特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吉拉.卡特的《Z小姐,那位黑肤淑女》备受评论界的冷遇,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然而,这并非是一篇普通的艺术童话,其背离传统童话的叙述手法不仅彰显了作者与时俱进的形式革新精神,也折射出上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激情。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狼人文学盛行,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安吉拉·卡特创作了四篇"狼"故事改写传统文化,颠覆传统意识。有关对其童话改写的研究多是使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其所展现的颠覆能量,以及反对父权的意识形态。然而,与传统女性主义流派不同的是,卡特拒绝把女性同化为狼,她笔下的狼女们虽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亲近,但与狼之间仍有界限,并保持距离。所以,卡特的女性主义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卡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童话教母安吉拉·卡特因其对童话的改写而享誉世界文坛,其短篇小说《染血之室》是在改写法国童话大师夏尔·佩罗的《蓝胡子》的基础上创作的.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染血之室》中新女性"我"的诞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女性身体作为女性发声的新媒介,女性精神作为女性进步的新动力,女性话语作为女性自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童话的概念和成人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话的概念和成人化问题汤素兰笔者并不想妄自给童话下一个定义,只是想提出自己的某些思考。我的思考源于我自己对童话发生问题的研究。从对童话发生问题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万物有灵观念和法术思维,是童话发生的最初源头,也是童话存在的最后保障。原始思维中的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7.
何正 《百姓生活》2010,(2):55-55
1994年6月16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平壤会见金日成。卡特带来了一个令金日成激动不已的信息:韩国方面提议邀请金日成访问汉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儿童思维的独特性入手,论述反复修辞在童话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基于儿童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等特点,在童话创作中大王运用突出、强化记忆的反复修辞是不可缺少的;而反复修辞的运用,的确为儿童接受童话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4,(7):44-45
匹诺曹,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匹诺曹历险记》(中文名《木偶奇遇记》)中的小主人公。这部伟大的童话著作,一度受到全世界儿童和成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童话的主要特征在于幻想性。童话的幻想具有特殊功能:童话通过幻想培养了儿童一种无畏的、向上的力量;童话中的“善恶报应”观念,使儿童产生一种模仿“善”的力量;童话中的幻想能使儿童压抑的冲动得到释放和宣泄,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对童话幻想中以上三个功能的张扬,就使儿童在道德情操的培养上有了依托和模仿的对象,从而达到自律。  相似文献   

11.
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论文通过这些童话体现出的悲剧色彩,来解析这些悲剧童话产生的根源,同时对这些悲剧童话的审美特性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12.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幻想性最强的体裁,幻想性是现代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美是现代童话的审美核心,它对童话的内容有实质性的影响.这里试就现代童话的幻想性美感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现代童话幻想美的艺术特征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在选材、主题、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以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的影响,表现出题材单纯、节奏舒缓、抒情性、现实性等与西方童话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人生经历、人生信仰与西方作家亦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影响的同时,《稻草人》又明显地表现出与西方童话的差异,体现了作家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本文从《自私的巨人》中的挣话原型和宗教原型入手,解析宗教、唯美主义对作家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童话这种体裁是作家表达自己最恰当的载体,是作家“艺术生命与宗教生命的一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主要嫁接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唐纳德·巴塞尔姆运用互文性将文本历史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所进行的诗学构建,是对文本历史的承续与反叛,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锐意创新。在互文性的框架下解析《白雪公主》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散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9.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