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燕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观照《国语》,发现客现型全知叙事和以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来掌握叙事重点是《国语》叙事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叙事特点对后世之史传散文和史传文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伟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本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叙述结构,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来组织情节发展的网状结构,其具体构成形态是: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处于中心地位;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4-112
《国语》与《左传》在先秦文献中具有无可代替的地位与作用,对其叙事结构进行比较,不仅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打破以往《国语》与《左传》关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偏重经义而轻于文史、注重细节但失之细碎的局限。从叙事结构上看,《国语》与《左传》体现出了迥然不同的特色与风格,《国语》叙事结构具有"双线并行"的时空结构、"详略失衡"的元素构成与"一以贯之"的因果照应等特征;《左传》则体现出了"依‘经’而行"的时间结构、"众星拱月"的板块结构与"散点串珠"的隐性结构等特色。从《国语》叙事结构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其警诫醒世的"史鉴"特色,而《左传》叙事结构则体现出了依"经"叙史的编纂目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先秦“语类”文体的代表,《国语》以国别为线索再现了西周、春秋时期不同地域间的社会风貌,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10年来,学界一方面继续对其作者与成书年代、性质及价值等传统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研究视野,利用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文学特质及思想内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各方面的研究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联,初步形成了“《国语》学”这一专门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5.
《管子》叙事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管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叙事意识.以法家思想为中心,往下分为法、术、势三个方面叙述,法、术、势下又分别以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为主要叙事因素,构成了以凸显法家思想为目的而层层细化的金字塔型结构.<管子>采用的浅层叙事结构就是缀段式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新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128-133
文章讨论了《国语》中的一些词句的训释问题,对韦注及清人训解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正。如“贪冒”条,认为“冒”的“贪”义来源于“墨”。“不承获甸”条,论证了它并非是“不获承甸”的误倒。“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条,揭示了分母有省略,并非脱字。“每怀靡及”条,指出释“每怀”为怀和、怀私、虽和,都是赋诗断章之解,而非正解。而“每每怀其无及于事之惧”才是此条之确诂。“使吕宣子佐下军”条,分析了王引之乱改古书致误的原因等等。共14条。 相似文献
7.
左丘明与《左传》《国语》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丽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3
《左传》作者是否为左丘明至今仍有争议 ,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左丘明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左传》却成书在公元前 4 0 3年之后。本文借助一些史料推理分析 ,认为左丘明当是《左传》的始撰写者 ,撰写内容传授给弟子 ,其弟子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预言及某些内容按照左丘明的思维轨迹进行了调整增删 ,最后的定稿人至少活到了公元前 4 0 3年。关于左丘明与《国语》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 ,认为编撰《国语》是撰写《左传》的必经步骤 ,但是左丘明编撰之《国语》今已不传了。 相似文献
8.
《列女传》采用人物传记体式,围绕传主的言行来叙述一个或多个故事以揭示传主品性。《国语》是《列女传》重要的取资来源。《列女传》对《国语》女性叙事的继承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照录《国语》、《国语》的节略、以《国语》为基础杂糅其它文献。《列女传》对《国语》女性叙事的超越表现为:以系统、综合的群像形态出现,改变了《国语》女性形象的散见式分布。 相似文献
9.
陈长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24-30
本文将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造词理论应用到《国语》词汇研究当中,区分了《国语》造词法和构词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共得到音义任意结合法、引申法、音变法、摹声法、简缩法、说明法、比拟法、双音法共8种造词法,并描写了它们在《国语》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次类型。最后,又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其单音词和复音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国语》专书自身的特点,指出了专书造词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俞志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3)
通过回顾韦昭的学术成就,肯定其<国语>的学术史与文献学价值,梳理古今学者的<国语>研究成果.指出<国语>一书主要的两个版本系统即公序本与明道本之间的若干区别,据此认为,若从大众接受的角度考虑,明道本当推首选;但若以学术研究求真的要求衡量,反而是公序本更擅胜场.在两个版本系统的校勘上看,也同样是公序本好于明道本. 相似文献
1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3.
李丹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43-45
《国语集解》以三国韦昭注本为基础,汇集有清一代众家之长,近乎善本。然而犹有疏漏可议之处,本文就《国语集解》注释可议者十处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14.
柳英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86-90
《非〈国语〉》是柳宗元的重要著作之一.作此书是因为《国语》在中唐时期颇受知识分子重视,柳宗元希望借助对此书的评论匡扶儒家之道.在《非〈国语〉》中,柳宗元阐发了其对人的重视,继承发扬了春秋公羊家重视权变的思想,批评并力图解释《国语》中的鬼神怪异之说.这部极具批判色彩的书开创了经典解释的新范式,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陈鹏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97-100,119
为进一步理解《诗经》在春秋乃至西周时期的流传及其作用,运用史料分析和文本语境透视的方法,考察了《国语》用诗所涉及的赋诗、歌诗和引诗三种形态。与同时期的《左传》用诗相比,《国语》用诗有自身特色:对赋诗的过程描写往往更加具体,引诗多取材于雅颂,并更多地运用于谏言政治。 相似文献
16.
17.
陈鹏程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6-9,15
刘知几史学思想和理论主要反映于《史通》中。《史通》包括众多关于《国语》的论述。刘知几对《国语》的接受和研究构成了《国语》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知几对《国语》的作者、《国语》和《左传》的关系、《国语》对《史记》的影响、《国语》作为国别体的典范之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翔实明晰的阐述。刘知几认为《国语》作者是左丘明,产生于左氏解经的需要。他已开始将《国语》从汉儒经学传播体系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8.
李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73-77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国语》韦昭注中大量存在着以复音词解释《国语》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韦昭注中的联合式复音词1272个,占韦昭注复音词总数的47.09%。通过从词义、词性、语序等方面细致研究这些复音词,并将之与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时期乃至现代汉语联合式复音词进行比较,得出先秦时期语义的严格限制在三国时期已被打破,语义的外延在扩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郭万青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34(4):53-57
宋刻宋元递修本《补音》、《国语》都有阙笔为讳的现象。寻检之下发现,《补音》阙笔为讳而《国语》本文不阙笔者10条,《国语》本文阙笔为讳而《补音》不阙笔者14条,总共涉及“胤”、“敬”、“儆”等15个字。这15个字在宋刻宋元递修本《国语》和其他《国语》各本的阙笔情况表明:递修本、金李本等公序本《国语》和黄刊明道本《国语》较多地保留宋讳,张一鲲本以后除了少数的几个字如“桓”字等尚保留阙笔为讳的习惯外,其他的就完全改回本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