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不但没有弱化反而不断强化。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其政治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外交功能上。我们应认清全球化态势下西方意识形态策略的新变化,防止陷入西方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意识形态作为文化软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应该从意识形态应对的主体、目标、原则等方面加强意识形态文化软国力竞争的研究,通过意识形态的应对保证国家独立和国家安全,保持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沙飞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25-127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维护其自身垄断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面临文化安全危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放,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问题.当前文化全球化存在着由一国或几国推行的全球化文化与多国平等商量而确定的全球化文化之双重逻辑,并且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前者成为现实文化全球化过程的强音.全球化文化既不应是单一的也不应是异质的,而是一体中的多样化或多样中的一体化.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全球化文化,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改变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现实境遇下,将动漫产业简单地视为"艺术行为"或"经济行为"都未必妥当.全球化背景下的动漫产业发展,既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和互补,又受制于全球化文化扩张.在动漫产业领域,"话语霸权"因世界性的市场竞争而产生,同时对动漫产业"话语霸权"的警惕和反抗也由此而来.动漫产业的世界性竞争和"话语霸权"不再以明显的意识形态来演进,而是通过更为隐蔽的亚意识形态来推广.动漫产业中的亚意识形态,主要以审美方式作为其表述形式.同时,"资本-国家"通过文化政策,推动动漫产业中审美背后的亚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对此,不能简单地排斥和取消动漫产业的国际间交融和竞争,而应合理借鉴外来文化观念、适度利用跨国文化资本、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这是保证全球化语境下动漫产业既具有世界竞争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它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 ,还具有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等多重意义 ,并凸现出文化在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要有敏锐的全球视野 ,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世界性的关系 ,切实加强文化系统中社会主义主文化及意识形态建设 ,形成文化创新体系 ,并构筑文化产业平台 ,推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的"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就软实力所包括的三个方面——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而言,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即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否被重视和有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被高度认同,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文化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被淡化弱化、被误读化、被教条化等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制度优势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竞争的优势、以执政党先进性支撑政治文化竞争的优势、以战略持久性保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文化与空间在中国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在扩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经济文化渗透的策略来适应当地的需要,从而形成表面的地方化和文化多样性,但在这表面之下却隐蔽着一种同一性: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从文化和空间方面探讨全球化的本质,以中国的文化和空间变化为实例,我们发现不论全球化的外表显得多么具有民族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与空间的复制。尽管全球化的力量巨大,但我们仍然存在着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希望空间。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志鹏 《天府新论》2010,(2):115-119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作为“文化载体的意识形态”以消费主义文化为表现形式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本文首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界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认为消费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消费主义文化是由“以消费为动力”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意识形态实践方式转变的表现;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于“文化工业”;其运行和扩张以“文化主导权”的形式来实现;消费主义文化造就了异化的人,增加了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在 2 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异彩纷呈的边缘意识形态。在我国,边缘意识形态的存在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既有积极推动的正效应,也有消解削弱的负效应。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于发展着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对于经济、政治和文化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中国来说 ,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政治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文化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挑战 ,因而必须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一、全球化已不可避免,主流意识形态角力加剧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占有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决定着中国话语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化进程中,其主线是经济全球化,我党应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带领人民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以谋取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政治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表现,中国共产党要确保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际地位;在文化全球化中,中国共产党应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已成不逆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文化.作为文化之一部分的文艺理论,也受到西方某些大国所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要批判地吸收,筛选取舍,融合沟通,进行综合创造.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在经济上,全球化的趋势是经济的一体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全球化是否要推进文化的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是否也要为文化多样化的消解而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07-212
媒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文化、国家主权意识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必须采取更新意识形态防御理念,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亲和力,树立网络主权意识等理性防御策略,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关注合理的利益诉求,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是和谐文化生成的基础。文化的多元化是现代性、全球化和意识形态三个维度共谋的结果。现代性对前现代的解构催生了“去中心化”“脱序化”和“崇高的弱化”,为文化歧出提供了土壤;全球化一方面生成了世界文化观,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时代文化的分化和解组;意识形态对多元趋向的认同,是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条件。文化的多元化使和谐文化的构建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王野 《理论界》2014,(10):44-47
当今文化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国家,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其渗透性和隐蔽性更强,对我们民族国家产生双重效应,对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大影响,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政治强势推行文化霸权,离散我国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意在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化"。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党对主流意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更加牢固,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制度。而且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占领属于自己的网络文化阵地,掌握信息主动权,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