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康”反映古代人民对一种美好社会状态的追求。邓小平使用“小康”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象、亲切的描述。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把小康社会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扭转发展不平衡加剧趋势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又是一个转型社会。中国的社会转型关键在于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制度 ,这是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能否认清发展阶段 ,事关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我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 ,可归纳如下 :从抽象的共产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超越了历史的“设想”;从认识社会主义的“两阶段”到形成“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是一场现实的思想接力 ;从经济衡量标准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杨琰华 《兰州学刊》2003,2(3):83-84
中国现代化战略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贡献之一 ,它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的体现过程 :建国初期 ,提出了“超英赶美”的盲目赶超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提出了“两步走”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提出了“分三步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十五大前后 ,提出了跨世纪发展的新的“三步走”和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战略。它凝结了几代人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由单一物质层面的工业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拓展,发展战略步骤由“两步走”“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日益细化,发展动力从“矛盾动力观”“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升华到“和谐动力观”,发展重心实现了由以“物”为本的客体到“以人为本”的主体的转变,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日趋深刻,对时代潮流的把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在经济上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社会,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大众的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为此,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众化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大好,同时又暂时出现了财政不平衡、信贷不平衡、物资不平衡、外汇不平衡的问题。那么,原因何在呢?主要就在于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基本建设的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怎样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调整的一个关键。陈云同志早在1957年就明确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陈云同志的这个意见,是把马克思主义具体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得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结论。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原理来看,要保证社会总产品在生产规模扩大中实现,第一部类所要补偿和追加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必须和第二部类所要补偿和追加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7.
“三步走”是邓小平同志依据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我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透彻了解,以战略家特有的思想风格、思维方式、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提出的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理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结晶。这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具体部署是: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上承温饱社会 ,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重要发展阶段。依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根据十五大报告所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规划 ,我们将分阶段逐步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我们将继续完成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所涵盖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标 ,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新“三步走”战略具体实施的重要阶段 ,即是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个具体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蓉 《兰州学刊》2004,2(2):192-195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包罗宏富。从胎教到母教 ;从转变“贤妻良母”型为事业型 ;从全面发展教育到独立完全人格培养 ;从培养自立意识到社会责任感 ;从开放“女禁”到男女共校等。主要成因 :一是植根于他的男女平等思想 ,二是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借鉴 ,三是长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反思是:第一,中国历史和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第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条件,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及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国情、把握规律,是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5.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以性善的“道德人”为前提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性恶的“经济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我们认为 :这种“现实的人”生活的最佳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其基本原因是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推行股权分散化运动 ,改变私有制的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 ,发挥“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的重要作用 ;利用世界市场 ,转嫁危机与灾难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河北学刊》2007,27(5):43-45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哲学经典《齐物论》进行现代解读,可以透见庄子的评价论之基本理论特征。就其内在理论结构而言,从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参照系统到评价情境都贯彻着相对主义,致使评价结果和整个评价活动也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虚无性。对此,不仅应结合一般价值理论和评价论的特性,对其理论失足作出分析,而是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给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理论资源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