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伴侣,是资本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周期性地毁灭大批物质财富,毁灭生产力本身,以至酿成整个社会的动荡来实现。这种荒谬现象最鲜明不过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痼疾,最鲜明不过地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他认为:“资产阶级生产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场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第610页) “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资本论》第1卷,第24—25页)即是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包含的一切矛盾的焦点和总爆发。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把经济危机看成是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到来的前提。他指出:“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但是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14页)按照马克思最初写作政治经济学的计划,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谈及某类商品时--如汽车,他们首先想到的总是凯迪拉克(Cadillac)、法拉利(Ferrari)、劳斯莱斯(Rolls-Royce),而装饰品则是劳力士(Rolex)、蒂爵(Derier),像这种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价格昂贵却经久畅销,能够彰显财富、地位、品位,并且人们以拥有其为荣的商品笔者定义为特权商品.概括说来特权商品是指在销售、使用等各方面享有特殊权利的商品,这种权利包括需求特权、定价特权、宣传特权等.特权商品之所以享有诸多特权源于其特征,而特权商品所展现的种种现象又有其行为学方面的深层原因.通过对特权商品的定义及深入分析,笔者希望能够为国内企业及其产品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是由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以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的核心内容是机会平等的要求。它要求承认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具有平等的机会,承认人们自由竞争的平等机会。并且,这种机会平等的要求是作为一个普遍性的要求提出来的,即认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种普遍的机会平等的观念,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不断导致危机产生的内在矛盾全部揭示了出来。但是,由于经济危机问题的复杂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单独设列篇章加以论述,这种叙述安排导致有学者认为《资本论》中没有整体性的经济危机理论。事实上,在三卷《资本论》的全部理论的展开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考察,系统地分析了经济危机产生的现实条件和内在机理。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危机理论像一根红线贯穿《资本论》的整个论述和全部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5.
读了高凤歧同志《论(资本论)中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见《河北学刊》1983年第一期),颇受启发,但对文中提出“做为《资本论》起点的商品,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的见解,不能苟同。由于弄清楚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性质这个问题,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对《资本论》理论体系的理解。因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高凤歧和其他同志讨论,请教。 我认为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即第一卷第一篇所研究的商品),其性质不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到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商品是具有特殊经济规定性的商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多次指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资本的产品。这种商品,《资本论》简称之为商品资本或“商品产品”,用符号 W’表示。作为资本主义商品,从逻辑上或历史上讲,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马克思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6.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统摄性和核心性的主导逻辑,信用内植于商品交换和资本增值的“价值扩张体系之中”,并伴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演变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两面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包括商品在内的一切生产都从属于资本逻辑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不会被限制在市场的界限之内,而是将市场的界限看作不过是必须克服的障碍。资本逻辑是经济危机的始源性致因,信用扩张是经济危机的集成性要因,对二者现代形态的辩证批判是廓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效棱镜,也是预防和化解经济危机通达更高发展未来的现实性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一场二次大战以来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正在猛烈地冲击着资本帝国主义各国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这是帝国主义各种固有矛盾更加激化的表现,也是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更加腐朽没落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社会产品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来说,生产确实是过剩了。例如,1974年7  相似文献   

8.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规定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逻辑起点(即商品)。对这里的商品,学术界有的认为是简单商品,有的认为是抽象的资本主义商品,还有的认为是指商品一般(或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一般)。这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而且有的离开了《资本论》本身的研究对象去讲《资本论》逻辑起点,这种方法也不妥当。只有从《资本论》特定的研究对象出发,从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辩证性质出发,从《资本论》的科学抽象法以及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才能科学地理解这种商品的真正性质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第一章的标题是“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首先分析的是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分析了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持续发展,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危机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作为《资本论》第一手稿,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为我们分析现阶段的经济危机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依据《资本论》方法结构的总体和思维的整体性原则立论,通过分析《资本论》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和理论逻辑的反映论基础,阐述了范畴的历史性原则和商品范畴应有的资本主义历史性质,认为《资本论》起点商品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作为商品的性质或资本主义商品的简单规定性;起点商品反映并包括着前资本主义商品的规定性,但不是前资本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去年签署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草案,规定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征收和其他方面相互给予不低于任何第三国所享受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美国同意对中国商品降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作家多克托罗的后现代历史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主要叙述策略是"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兼有其他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小说把虚构和事实杂糅,虚拟与历史并置,用语言结构来建构现实,不仅挑战历史话语的特权地位,也更为逼真地再现了历史真相。文本重述历史,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做了多方位的批评和嘲讽,面对当下,旨在未来,是一种成功的历史重构。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的货币危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将其本质概括为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和货币危机,后者的理论含义和重要性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文章对《资本论》中货币危机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货币危机思想进行了初步的阐释,有助于加深对货币、经济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所蕴涵的内在矛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一书评介吴作萍由李达昌、刘崇仪、王小琪、陈为汉同志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专著《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以下简称《结构性危机》),近期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专著共约30万字,分为9章。在阐述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1929——1933年世界规模的经济大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国首当其冲。资产阶级传统庸俗经济学中的一切否认经济危机的理论都宣告破产,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国家指导垄断资本主义运行与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凯恩斯主义就应运产生。一、《通论》的发表及其在西方的影响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通论》的发表把凯恩斯在此之前陆续提出的经济学说及政策主张理论化、  相似文献   

17.
曹萌 《北方论丛》2004,(4):41-46
"首崇满洲"除了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以优待和特权之外,更在思想意识方面给满清上层社会造成了高责优越、轻视传统、惟我独尊、鄙睨一切等思想意识或心态,成为<红楼梦>文化批评反传统意识的根因.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商品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历史从哪里开始,研究也应当在哪里开始。因此开篇商品应是简单商品无疑。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在第一章,马克思处处都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例,来论述商品和货币理论的,在这里找不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痕迹。事实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19.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剖析是马克思经济学完整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对商品过剩、资本过剩和信用制度下隐蔽的生产过剩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发生机制,阐明了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扩张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响。这一分析工具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仍然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其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是提倡在研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时候,根据马克思所阐明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的原理来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客观规律的。所以在读了薛敬孝同志所写的《固定资本更新和经济周期》(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四年第四期)这篇文章以后,特别感到高兴。因为这篇文章,总的来说,是证明了战后的经济周期运动依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