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又产生了巨大影响,两者从相融作用、互补作用和双向作用等三个方面,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形成史的梳理 ,可以看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马克思哲学中是统一的。两者的统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经历了一个人文精神统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种逻辑相矛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初步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自觉有机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试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尧 《理论界》2005,(8):102-103
简要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洋溢着浓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相互融合渗透,贯穿于他全部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之中。这种精神品格影响并决定了马克思一生的人生历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一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我们不能割裂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该强化它们固有的统一性,这才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等教育中应侧重科学精神培育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争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两种宝贵精神财富,两者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现代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实践中的人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取。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人文精神培养的主体。现代大学的精神本身既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一所好的大学,要同时构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且试图找到两种精神的契合点。因此,大学要通过教育观念、实践和现实这三个层面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照彬 《兰州学刊》2010,(1):164-166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双翼,使人类不仅可以探索自然的玄奥,还可以思考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它们在最高境界中是共通的、融洽的,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只会给人类精神带来残缺。作为一个完全人应当是二者在精神天平的平衡与融合。我国高校教育中若要培养完全人,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插上彩凤双翼。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期间,"先进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之间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宗教"的思想冲突,由此引发的"科玄论战"对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问题富有意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融通并非指在同一层面上互补互益,而是指科学精神向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的跃升,即科学精神向人的"类本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9.
一、促进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应当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并使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理科学生文化素质欠缺,文科学生则对现代科学知之甚少,这都制约着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昔日辉煌的人文教育受到贬低和冷落。在一段时间里,理科大学教育几乎是清一色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教育,学生缺少必要…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1.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有五个鲜明的特点,包括红岩精神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共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2.
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培新 《学术界》2003,(5):151-154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基础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动力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责 ,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技术精神是由技术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技术行为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技术知识、技术理论、技术方法中的思想或理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在不断深入的技术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行为,是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在科技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形成共识和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技术精神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探索技术原理的求真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追求效益的功利精神、注重伦理的理性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它作为一种内化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的进步理念,与科学精神一样,是与时俱进地提升人们思想品质和境界的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为了正确认识事物和合理解决问题,人们不仅应大力弘扬和牢固树立科学精神,而且还应以技术精神武装头脑,以更好地适应竞争、效益、民主、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从质化研究兴起的社会科学背景、哲学基础和它的研究取向来看,质化研究表现出不同于量化研究的人文精神。质化研究的科学精神并非指科学主义所崇尚的以传统自然科学模式为楷模追求量化、精确、客观化的精神,而是在质化研究逻辑性基础上对研究规范性、策略性和信效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由于它们的哲学立足的基础是片面的,导致它们的理论不可能根本克服传统哲学的弊端。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是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内在统一,能够根本超越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将三个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过探讨三个精神科学内涵,得出了三个精神的内在关联性,即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产生前提、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具体化和特殊化表现、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较工匠精神更具意识形态特点;一体弘扬三个精神是符合马克思劳动观的科学要求的、能够兼顾受众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三个精神以劳动精神为总,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分,能够激励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象征、民族之魂、民族生命之原动力。民族精神是中华魂 ,是争取民族独立、战胜一切侵略者之奋斗精神 ,是实现民族团结统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之凝聚力 ,是建设现代化中国之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原明 《文史哲》2002,1(1):54-59
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依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得以透显的。当它依据这个原则去求“真”时,则表现出合规律的遵道循理、追求世界的本真状态和在其相对主义体系中潜含着若干科学认识因素的科学精神。当它将这个原则延展到属人的世界而成为价值范畴时,则表现出众皆平等、“常德乃足”和安顿人类生存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展示了“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相统一的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并对弥合当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建构新的科学人文主义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夏 《晋阳学刊》2006,3(4):64-6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深度的哲学——人学思考,在这一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根基处阐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须从人的发展视角入手。马克思哲学不仅设定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人文意义,而且确立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认识。建构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理解并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应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