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波普的知识增长论否定归纳法在科学中的作用,认归纳为神话,从而否定知识增长的“积累主义模型”;他提出的新的知识增长理论认为,通过“猜想—反驳”知识才得以增长,其程式为:“P_1→T T→EE→P_2……”,即“问题→试探性理论→排错→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建立了与堆积知识大山的积累主义相对立的“间断模型”。在知识增长论上用“猜想—反驳”法否定归纳法,具有一定变革性意义;然而“猜  相似文献   

2.
如何才能促进知识的增长呢?波普强调理性的批判精神是推动科学知识增长和进步的最大动力。他认为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假设”或“猜测”,只有在反驳中才能得到进步。他提出了反归纳法、证伪原则和“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模式。他的科学方法论弥补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某些不足,同时也带有机械性和脱离科学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波普曾长期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下简称《批判》和《导论》),按波普的看法,他在形成自己哲学思想过程中,从“猜想一反驳”的初步构想的形成和后来以批判维也纳学派的形式正式提出自己的思想,都与康德哲学思想的某些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说来,表现为他对康德哲学的利用与修正。本文拟对此作一阐发。一、“猜想一反驳”的初步构想与康德哲学关系波普曾把自己思想和康德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猜想一反驳”的初步构想。波普在1919年底得出分界问题的基本答案后,继续进一步思考科学方法论的其他问题。1921—1926年间,他特别关注知识形成理论。在当木工学徒期间(22—24年),他形成了如下(?)法:知识的形成有教条阶段和批判阶段。教条阶段是某种期望、某种行为规律在其中形成,从而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从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出发,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论的主要思想.他的知识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说明,追求全称陈述的知识只是人类的理想,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完全达到真理.知识是客观的、实在的和自主的但本质上是猜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来实现的,衡量知识或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从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出发,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论的主要思想.他的知识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说明,追求全称陈述的知识只是人类的理想,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完全达到真理.知识是客观的、实在的和自主的但本质上是猜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来实现的,衡量知识或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从分析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着手,揭示了科学是科学家不断发现、不断革命的过程,从而建立起“猜想与反驳”方法论。波普尔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方法论内含的科学创造精神和科学批判精神对于现代科学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成就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的证伪主义原则以试错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为核心问题,他反对归纳主义,否定并从逻辑上批判了可证实性原则,同时他认为:“检验的严格性”、“确认”以及“逼真度”为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把科学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筑起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即“问题-猜想-反驳-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两方面:一是大胆的猜想,科学的创造精神;二是严格的否证,科学的批判精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进行哲学思考的全新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归纳问题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通过归纳既获得知识的增长、又保证新增知识可靠性的方法进行思考,不同的逻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归纳问题的看法:知识的增长源于复杂的归纳和演绎的综合,归纳与演绎统一于人们的实践之中,归纳问题的实质以及以往解决方案的失败在于割裂了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在于他们只是用纯形式、纯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归纳问题,因而找不到论证归纳可靠性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波普的自然科学哲学在科学哲学界是尽人皆知的,然而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波普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颇多富有启发力的内容,他所首倡的境况逻辑(situationallogic),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波普认为存在一种统一的科学方法,它既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humanities)。这种统一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试错法‘themethodoftrialanderror),也叫猜想与反驳的方法。波普关于统一科学方法的信念与密尔等人的科学方法思想一脉相承,所以他Th威人们划归为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派别,尽管实证主义和科学…  相似文献   

10.
波普批判历史主义传统,通过历史主义和开放社会的对立分析,把历史主义赶出开放社会体系,然而开放社会同样需要历史,同样需要历史内在的权威的支配作用,这是波普在构建开放社会的时候未想到的理论悖论,也使得波普只能巧妙地避开对该问题的讨论,从而避免开放社会的历史主义本质匮乏而导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1.
管理的知识与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知识的力量"为出发点,分析了管理的知识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并结合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将成为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将是未来管理的新课题。因此,知识人才观应是当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并且在管理实践中,要把管理的知识与知识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开创中国现代化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将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易划分为管理不参与交易、管理直接交易和管理参与文易3种方式,并运用Holstrom和Milgrom模型对3种交易方式进行了分析,为推动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易顺利地进行,企业应解决知识地图,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促进交易并最终形成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课程基础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人们备加关注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 师的改革。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教育 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社会中 ,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怎样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角度分析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认为隐性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指出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途径,对知识专家地图的定义、构成、设计原则以及在知识交流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总咨询费用为目标建立了知识专家的优化选择模型,同时兼顾企业知识交流效率,从使员工到达交流系统后必须等待的概率尽量小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目标优化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6.
知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门类 ,19世纪以来先后形成知识哲学、知识逻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在 2 0世纪末的知识研究热潮中知识科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研究的渐次细化、深化和多学科理论、方法的渗透 ,知识科学还有一系列处于萌发状态或有待创建的分支学科。按照生成区位的差异 ,所有的分支学科可以区分为三个群组。为了推进知识科学的有序发展 ,在对其学科体系进行整体性建构和预测新学科生长点的基础上 ,应当实施关联式、收敛式、开放式的发展方略 ,扩充研究队伍 ,加强基础研究 ,拓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知识城市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和城市转型的客观需要,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进入国际城市发展的视野。知识城市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其一套系统的衡量指标。知识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生活的诸多不同方面,因此发展知识城市的进程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世界知识城市建设进程在加快,中国要深入研究知识城市这一新的理论,将知识城市战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 (KMS)的含义和Web技术的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KMS模型框架 ,并且还分析了该模型框架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 ,指出 ,企业依据模型框架 ,能易于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和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 ,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对教育者来说 ,知识的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工作的真正主宰 ,可以使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富有感染力 ;对学科建设来说 ,多学科人才的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以“借鸡孵蛋”的方式加速发展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来说 ,知识的介入可以为枯燥的理论灌输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形象的载体 ;对教育者来说 ,知识的介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化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经济指标是简明描述经济体系运作情况的方法 ,对知识经济特性的测度也不例外。测度知识经济的难点在于知识本身难以定量和定价 ,在于未被编码化和仅存于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存在着系统性障碍。多方位、多角度地系统阐释了知识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指标、生产力指标、形成的标志性指标、主要指标、产业群体指标、区分指标和特征指标等指标体系 ,是知识经济研究中的一种新的视角 ,即全景式的描述性的勾勒与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