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趾源是十八世纪朝鲜北学派著名学者.他于乾隆四十五年八月随朝鲜祝寿使团来到热河,并在其日记体纪行文《热河日记》中对热河之行做了详细记录.本文以《热河日记》为中心,对朴氏的热河之行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
朴趾源是十八世纪朝鲜北学派著名学者。他于乾隆四十五年八月随朝鲜祝寿使团来到热河,并在其日记体纪行文《热河日记》中对热河之行做了详细记录。本文以《热河日记》为中心,对朴氏的热河之行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杨质夫(1906-1961)先生本名杨文,字质夫,青海省互助县人.是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曾先后在青海省蒙藏师范学校、青海藏文研究社、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西宁师范学校等单位任职.协助黎丹编纂<藏汉大辞典>,其编纂的<藏汉小辞典>于1933年石印出版,系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汉藏双语辞典.发表过<塔尔寺概况><西藏世族考><西藏甘丹赤巴列传>等著述,并翻译了不少藏文著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还和其他人员共同创制了藏文新生体,研制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藏文字模,并提出后缀带点法、连串字等方法,填补了国内印刷行业空白. 杨质夫先生的<入藏日记>系其作为以黎丹为团长的"西藏巡礼团"团员,于1934年4月自青海西宁起程及至1935年2月间所记的日记残卷.仅存2册.该日记对于青藏道程的探讨,山川描述,里程记载,地区垦殖叙述,颇有参考价值.本刊节选的杨质夫先生1934年8月28日至1935年2月3日间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其在西藏境内的行程和在拉萨学习生活的情况,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西藏社会各方面状态的第一手资料. 文中除按新闻出版的规定改动数字、错别字外,其余专有名词一概保留原貌,未作改动.关键词:日记;杨质夫;西藏;1934年;1935年  相似文献   

4.
王川 《中国藏学》2023,(5):58-70+213-214
抗战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科长戴新三(1907—1997)是人生大多数时期活动于四川的历史人物,他于1933年通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并于1934年1月到蒙藏委员会任职,先后出任蒙藏委员会参事室荐任科员、《蒙藏月报》编辑主任、蒙藏委员会编译室主任等职。1940年8月被任命为驻藏办事处第二科科长,1941年4月启程入藏,直至1944年11月离藏返回内地,在驻藏办事处任职共4年3个月。在驻藏期间,他被派遣到日喀则、山南、江孜等地开展布施、调查等活动,并以《日记》的形式,逐日记录,撰写了数十万字的三卷本《拉萨日记》。返回内地后他在服务川康工作之余暇,立足于《拉萨日记》,积极撰写了多篇文章,主要是他对于当时西藏地方的观察、纪行、政论,发表于《康藏研究月刊》《风土什志》和《边政公论》。这些文章成为世人观察那一特殊时期的重要窗口,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戴新三在民国后期公开发表的考察西藏地方的多篇文献,结合新发现的戴新三《拉萨日记》第二、三册,分析戴新三公开发表考察文献、未刊日记的异同,发掘戴新三西藏地方观察的内涵,以进一步全面地呈现相关史实,阐释...  相似文献   

5.
陈小邛,女,38岁。自1991年徒步探险九寨沟以来,她先后云了羌塘草原、贺兰山、玉龙雪山、腾格里沙漠。1993年随一支探险队进入长江源无人区,以她的纪实日记《长江源,一个女人的日记》为题拍摄的专题片已在四川电视台和香港亚洲电视台播放;1994年她又随《神奇长江源》大型专题片摄制组再上长江正源羌古迪如,成为第一个到过长江正源的女性。她前后在无人区探险、漂流了150多天,记下了20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她认为探险是文明人的自我放逐,是为生命设置障碍,是一种“精品享受”。去年9月,这位传奇女子又在令无数英雄折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创造出了奇迹——  相似文献   

6.
刘平 《民族论坛》2012,(3):17-19
2011年11月26日-2012年2月16日,“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先后在台北市松山文化园区、高雄市佛光山、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等地展出,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观。省博物馆馆员、展览导览员刘平与省群众艺术馆非遗办专干、展览工作人员钟妍在特展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特展日记”,真实记录了特展期间的情况,是两岸人民交流与学习最动人的见证。本刊现摘录她们的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刘平 《民族论坛》2012,(5):17-19
2011年11月26日-2012年2月16日,"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先后在台北市松山文化园区、高雄市佛光山、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等地展出,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观。省博物馆馆员、展览导览员刘平与省群众艺术馆非遗办专干、展览工作人员钟妍在特展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特展日记",真实记录了特展期间的情况,是两岸人民交流与学习最动人的见证。本刊现摘录她们的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杨质夫(1906-1961)先生本名杨文,字质夫,青海省互助县人.是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曾先后在青海省蒙藏师范学校、青海藏文研究社、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西宁师范学校等单位任职.协助黎丹编纂<藏汉大辞典>,其编纂的<藏汉小辞典>于1933年石印出版,系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汉藏双语辞典.发表过<塔尔寺概况><西藏世族考><西藏甘丹赤巴列传>等著述,并翻译了不少藏文著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还和其他人员共同创制了藏文新生体,研制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藏文字模,并提出后缀带点法、连串字等方法,填补了国内印刷行业空白.杨质夫先生的<入藏日记>系其作为以黎丹为团长的"西藏巡礼团"团员,于1934年4月自青海西宁起程及至1935年2月间所记的日记残卷,仅存2册.该日记对于青藏道程的探讨,山川描述,里程记载.地区垦殖叙述,颇有参考价值.本刊节选的杨质夫先生1934年8月28日至1935年2月3日间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其在西藏境内的行程和在拉萨学习生活的情况,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西藏社会各方面状态的第一手资料.文中除按新闻出版的规定改动数字、错别字外,其余专有名词一概保留原貌,未作改动.  相似文献   

9.
1944年7—11月,华西协和大学边疆研究所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组成联合考察组,赴西康省北部各县考察。时任华大社会系教授、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的任乃强先生是此次考察的倡议者与向导者,考察中他写有《康北考察日记》,返校后又写有考察报告《最近的西康之行》。其中,日记逐日记录了四个多月考察的行程与主要考察内容,考察报告则详尽地记述了考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备尝的艰辛、得到的收获和考察中的趣事。这两篇珍贵资料对于了解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不畏艰苦、深入康藏调查的治学精神和当时西康北部地区各县的社会、地理、宗教、文化、民俗等,有重要的价值。但日记文字较简略。考察报告虽较详,现仅存考察"木雅与鲜曲盆地"一帙。文章将这两篇珍贵资料综合辑录,予以整理、校注,使日记和考察报告互为补充,全面展示这一考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胡传日记》全称《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记载了清末琼州府部分汉区和黎区的社会发展状况,不仅反映出当时汉民的社会风貌,也反映出当时黎族人民的社会风貌。对于研究清末的黎族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在研究该日记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论证的问题,本文分别论述了三个问题,即胡传受何人派遣前往琼州考察、衣领港为何港、黎区的田赋银问题。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报》于一九六五年十月三十日、十一月十日,在《一心为革命》的标题下,连续发表了解放军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乒一连班长、烈士王杰同志的日记摘抄,本刊选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发表。文内小标题是我们加的。  相似文献   

12.
有泰,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姓卓特氏。为大学士富俊之孙.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1902年12月2日),清廷派为驻藏大臣,二十九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1903年2月9日)始抵拉萨。三十二年查办大臣张荫棠劾其贪婪昏聩,贻误事机,诏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三十三年三月初六(1907年4月18日)离开拉萨。其驻藏日记涉及藏政、外交、历史、宗教、风俗、地理等均属身经目击之谈,信而有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十九世纪后期,沙俄、英帝加紧对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侵略活动,西藏边陲岌岌可危。英帝在一八八八年武装入侵我西藏地方之后,相隔不过十五年,于一九○四年对西藏地方又一次悍然发动武装侵略。面对英帝的武装挑衅,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领导西藏僧俗军民,英勇杀敌,抗击英国侵略军,最后藏军失利,十三世达赖喇嘛拒与英人交涉,离开拉萨奔赴内地。然而清朝驻藏大臣有泰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对帝国主义侵略者采取屈辱投降的路线,英藏私立条约,丧权辱国,莫此为甚。有泰日记中反映了这一非常时期的情况,虽然有时记述仅片言只字,甚至语焉不详,但是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窥见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正气凛然的英雄事迹。和英国侵略者的凶残、狡诈的反动本质,以及清廷驻藏官员在大敌当前时卖国求荣,沉湎声歌酒色、腐败堕落的丑闻。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全部日记手稿共十六卷,经吴丰培先生整理,近期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现就《有泰驻藏日记》第五、六卷中有关一九○四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部分评述文字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左文秀山东省济南市郊人。1983年1月入伍,1985年5月27日在老山前线对越作战中光荣牺牲。这个年仅21岁的回族战士入伍两年来曾受到部队的嘉奖和表扬。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下面是他的日记摘抄。  相似文献   

14.
扶贫医疗队下乡日记文/华克2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了。决定要求“要高度重视并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本刊现刊发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华克同志撰写的扶贫医疗队下乡日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贫...  相似文献   

15.
朱文惠 《中国藏学》2011,(Z1):24-32
文章利用相关史志、民族志、州县方志、官方档案、官员日记、军委会边政资料、调查报告及相关人物的口述历史访谈,从相关各方的利益、动机、策略、手段、目的等多个角度,对1940年以前康藏之间发生的3次纠纷的成因及背景条件作了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中国现代美育学的首创人.自1912年蔡元培邀请鲁迅来教育部工作起至1936年鲁迅逝世,他们共同交往了24个春秋.时间虽然不短,但双方的往来信件却不多.从鲁迅日记中我们能检索出他们各自寄出的书信只有十余封,原信保存下来的就更不多了.  相似文献   

17.
《味水轩日记》记述了李日华自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期间的日常生活,其中多是艺术生活的集中叙述.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李日华为中心的书画鉴藏圈.本文侧重于对李日华等人对祝允明书法鉴赏的研究,从祝允明性格特点、创作的书法作品、创作年代、款识内容等对祝书有整体的认识,再从作品后的跋尾、留在作品上的鉴藏印章以及李日华自己记载的鉴赏过程等方面,立体地研究祝允明书法的流传及交易情况.  相似文献   

18.
"苔米花虽小,也作牡丹开。个体的力量虽有限,但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这是杭州市胜利小学英语老师刘珂羽在支教日记中的一句话。2018年7月,刘珂羽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来到陌生的山城鹤峰,挂职湖北省鹤峰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她秉教育初心,尽一份绵力,画好杭鹤两地教育蓝图,点亮大山盏盏心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依据尚未刊布的吴忠信日记,首次勾勒出吴忠信召除乌斯满手下干将并最终召除乌斯满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按属考查日记》的作者谢汝钦,字静之,贵州仁怀厅官渡(今属赤水县)人,清末长期宦游东北,民国后死于上海。宣统元年(1909年),谢汝钦奉督、抚之命先后考查今黑龙江东部和吉林中部,历时近三月,行程九千余里,历经黑龙江东部的小城子、双城厅、滨江厅、依兰府、临江州、呢吗口、密山府、海林、绥芬厅、一面坡、长寿县、方正县、宾州厅、阿什河、榆树县、五常厅;并假道俄境,历伯力、海参崴、双城子等地。考查所得写成《按属考查日记》,约三万七千余言,由吉林官书刷印局印,无印刷年月,似为内部报告,未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