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1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国际著名藏学家杰尼特·嘉措(Janet Gyatso)教授受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邀请,在中央民族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杰尼特·嘉措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工作,是美国乃至西方藏学界的重要学者。她于1981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以有关唐东杰布  相似文献   

2.
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于1995年6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央民族大学有关院、系、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藏学网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红 《中国藏学》2006,(2):44-50
“中国藏学网”(http://www.tibetology.ac.cn)于2001年7月21日开通运行。历经5年的创建与发展,今天的中国藏学网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期间,中国藏学网经过初版建设、二版建设两个阶段。其中,第二版“中国藏学网”调整了栏目设置、增强了藏学研究信息和报道、加强了藏学研究成果的数据化,并开通网站全文检索功能,同时升级了中国藏学网邮件系统、对网络杀毒系统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目前,中国藏学网正在考虑第三版的改版工作,同时积极规划,力图将中国藏学网建设成为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权威网站。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20日,应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邀请,国际著名藏学家卡尔梅·桑木丹教授莅临中央民族大学讲学,开始了他在北京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5.
藏学期刊作为我国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出版和传播载体,70年来为发展和繁荣中国藏学研究事业、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20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藏学研究成果借助数字传播平台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内容,通过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70年来我国藏学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情况从年度、出版物、学科、主题、作者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在数字出版和传播环境下,如何借助全流程出版平台和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提升藏学期刊的办刊效率和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发挥藏学期刊对我国藏学研究的引领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学>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大型藏学研究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她所刊登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藏学研究较高水平.采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07年20年的发文进行统计,并从论文数量及年代、主题分类、科研基金资助论文、作者群及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既是对<中国藏学>20年来的发展的梳理,也是客观地评价该刊物学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今后的藏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百期纪念     
《中国藏学》2012,(1):3-4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藏学研究事业,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为了全面展示中国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藏学工作者搭建学术平台和阵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于1987年创办了中国藏学杂志社,并于1988年2月推出《中国藏学》创  相似文献   

8.
班珠 《中国藏学》2012,(3):218-219,2
2012年8月2日至8月4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瑞士、德国、挪威、美国、澳大利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67名藏学学者出席会议,其中中国学者191人(含港台学者10人),国外学者76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38篇.  相似文献   

9.
梁俊艳 《中国藏学》2015,(2):193-194
2014年12月27日上午,"明清西藏历史研究暨庆祝邓锐龄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和中国藏学杂志社合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邓锐龄先生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藏学珠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论坛开幕式于11月23日上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同志主持开幕式。游洛屏同志指出: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全国藏学研究事业进入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藏学研究源远流长。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现代藏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并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二是民主改革以后的发展阶段,随着学术资源的公众化、社会调查的不断深入,开展了藏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实际产生了许多重要学术成果;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复兴阶段,人才队伍空前壮大且结构合理,专业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相继成立, 学术成果大量涌现。以第一次全国藏学协调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现代藏学又进入了全国统筹协作的新阶段。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拥有丰富藏学资源和人才基础又乐于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中国藏学,一定会迎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藏学》2008,(1):29-31
张羽新(1999-2003年任<中国藏学>执行主编,现已退休) 二十年风雨路,二十度春华秋实.<中国藏学>从破土而出的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为藏学研究百花园平添了不少春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学》2012,(1):23-37
我与C.T.有旧盟至今白发未忘情——我与《中国藏学》有缘邓锐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一、我与《中国藏学》的缘分《中国藏学》1988年2月创刊。此前1986年10月,由廖祖桂总编和我一起拟出发刊词稿备用,其中谈到"崇实与求新"将是本刊的特色。20多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现在《中国藏学》发刊已经满100期,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以"西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为主题的"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于2008年10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有217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170篇.综述分社会经济、历史、文物考古、宗教、梵文写本、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及藏医药等研究专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藏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李学竹  筱洲 《中国藏学》2011,(1):176-178
2010年10月21日上午,中日学者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了首届中日学者藏学论坛。来自日本龙谷大学、东京大学,德国汉堡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的6位学者作了主旨发言,其中3位日本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藏文翻译特征研究、日本涉藏史研究,3位中国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汉艺术交流研究。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1日,《冈底斯雍仲苯教文献》丛书发行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这套丛书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教授和中国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委员泽秀仓活佛的发起和主持下,经过3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是藏族文化典籍之精选,也是一百多函珍贵的苯教手抄本和木刻版文献的一次重要集成。  相似文献   

17.
藏学是研究中国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国外一些藏学专家认为 ,匈牙利人乔玛开创了藏学。其实早在 8~ 9世纪的唐蕃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藏学著作 ,这比乔玛要早近千年。所以说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 ,它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形成、发展起来 ,并逐渐走向世界的一门显学。由于它植根于华夏大地 ,饱经神州风云变幻 ,浸润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点 ,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就是其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本文将扼要说明这一传统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一古代中国藏学萌芽于 8~ 9世纪 ,形成于1 0~ 1 1世纪 ,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20日<中国藏学>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首都藏学界新春茶话会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中央统战部七局、中央外宣办七局、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华书局等单位的领导、代表,新闻出版署报刊司、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新华文摘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民族研究><中国西藏><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法音>等兄弟刊物的代表,还有曾经在<中国藏学>杂志社工作过的老编辑、老领导,以及朱晓明、拉巴平措、格勒、毕华、郑堆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领导和学者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各位海内外来宾,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刚刚开过两月之际,我们在奥运会主场馆鸟巢东面1000米处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第四届北京藏学讨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代表中国藏学界的全体同仁,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16个国家的220位海内外藏学专家学者,向在座的出席会议和列席会议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0.
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全体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就要落下帷幕.刚才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林冠群先生、康嘎·崔臣格桑先生、桂绍隆先生高兴地接受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的聘请.下面,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我对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做一简要小结.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创始于1991年,本届会议在已举办的历届会议基础上,在其规模、内涵、品质等诸方面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色. 第一、会议准备充分,规模大,品位高 任何事物的诞生、成长、发展都需要时间风雨的历练和考验,需要靠灵异智慧的支撑和创新,更需要辛勤汗水的浇灌和培育.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1991年首创后,1997、2001、2008年及本届会议的举办,都是在认真总结历届会议经验和充分借鉴同类国际性学术会办会标准,以及惯例的基础上筹备和举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