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行动.基于专业教师视角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对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关系,分析目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工作制度三个方面,研究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建设路径.专业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为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传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诉求.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就,但是从反思的视角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策略包括学校...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以《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从协同育人机制、挖掘思政资源、育德能力、跟踪评价机制四个维度着手,探索高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协同育人路径,使高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课程思政的意蕴和价值及协同育人的内涵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内在契合性.从建立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课程思政全员教师德育能力稳步提升、深挖专业课程体系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元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和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各专业都在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入方式。本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从家国情怀、科学观念和个性品德等方面剖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根据《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建设全员育人队伍、建立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和打造全方面育人平台等方面探索如何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不断推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内高校的“三全育人”在育人理念、服务国家战略、思政教学体系、协同育人等方面遇到瓶颈问题,亟须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其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改革的启示意义,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改革思政教学组织方式、打造育人共同体等方式来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应切实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方面均实施得不到位。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基础建设师资队伍、以“全程育人”为依据构建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体系、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促进其他教育载体协助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等路径,能够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理论中的育人功能,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本文以教育学课程论为基础,结合协同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课程协同育人与成效分析的框架体系,深挖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论基础,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协同育人的效能提升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着力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践育人思政功能突出,方式方法新颖,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对于实践育人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这一问题,可尝试着通过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健全保障机制、发挥协同联动、注重环境育人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将校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能创新思政教育,会取得入脑入心的育人成效。【设计/方法】以电子科技大学校史融入戏剧鉴赏课程的经验为例,从建设要求、培养模式、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戏剧鉴赏课程思政为何需要改革,及其在教师主体、教学实践与课程设计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结论/发现】为培养坚定“四个自信”、三观正确、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时代新人,需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戏剧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发挥学生在戏剧鉴赏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将校史思政元素贯穿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面对“审美化”的中国文化 ,我们不能不对“美育”重新做出判断。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已向传统的美育提出了质疑 ,“寓教于乐”与“技能至上”在质疑中显得尤为尴尬。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中国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业界与编辑出版教育界之间的供需矛盾,提出数字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并对有关数字化与编辑出版教育的研究做了综述。数字传播技术为出版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出版业对编辑出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符合数字时代出版业所需的杰出人才中的归纳,文章探讨了编辑出版教育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本来是喜欢学习的,但在教育中,儿童变成了学习人类知识经验的工具,变成了成人可以利用的对象.这种"奴化"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中的人(受教育者,常常是儿童)的精神的漠视、忽视、压制、否定.真正的教育,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对儿童"生命世界"的关照.对话教育是一种对人性没有压制的教育,能够消除焦虑和压抑感,建立安全感,能够使儿童进行体验和发现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真诚、敞亮、投入的基础上,形成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平等、理解、沟通、信任、尊重、融洽的情势,形成与儿童之间的互依、互生、互补、互惠、相互激发的情势和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办学重心已逐步由"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转移,机构名称相继更换为继续教育学院.这顺应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潮流,也是积极应对教育市场竞争的需要.文章对在这一角色转换过程中,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应完成的任务、管理人员应提高的素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 :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 ,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 ;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 ,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 ,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 ,实在是一种尊称 ;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 ,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 ,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 ,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 ,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疏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中教育本质理论 ,重新审视当今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或称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无目的、无课程、教学不教的“三无论”,认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改革 ,在立论上有可取之处 ,然若把它当作“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将“授予式”教学当作对立面 ,加以批判 ,否定 ,就值得再商榷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从教师、教材、教法中寻找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条件和方法,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政教专业的“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为: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生的本体知识、程序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加强课程建设和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素质教育的出路,将孔子的“学”与“思”的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孔子强调的“学”侧重于知识的累积与继承,而“思”侧重于知识的创新、发展与批判,在教育过程中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当前,充分认识孔子的“学”与“思”的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爱”与“公正”是人类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起始范畴”。培养儿童具有一颗公正的、爱人爱己之心 ,不但是社会的需要 ,更是儿童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施“爱”与“公正”教育的有效途径是 :转变教育观念 ,引导儿童学会做人 ;端正教育者行为 ,重视身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