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任人选     
正小王和小黄都是办公室副主任。最近,主任年龄到点了,准备选一个年轻人接班,小王和小黄都是合适的人选。论年龄、学历、资历、工作能力,小王和小黄不分上下,唯有一点区别是两人工作习惯略有不同,这个不同又主要反映在中午的工作餐上。吃工作餐时,班子成员都围成一桌,自然也包括小王和小黄。大家都不太吱声,只听"班长"说话"。班长"也特别能侃,上侃天王老子,下侃鸡毛蒜皮,大凡这世界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闲聊之间吃完饭,"班长"并不准备散场,而是又开始新一轮"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恳谈会。"班长"会关心、询问每一个班子成员的  相似文献   

2.
除非被激励者完全明白你要他做什么,否则无法完成你的要求。 詹森为了参加一个老友的葬札,匆匆驾车来到一个小镇,这个镇虽然小,但是殡仪  相似文献   

3.
正本以为自己就要加官晋职的田涛,结果不但没能如愿以偿,而且还在昨天被一撸到底。要知原委,还得从松嫩平原上的一个小镇说起。这个小镇虽然归某县管辖,但却比县城的名声还要大。因为它不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还是四个县陆路交通的枢纽,并与一座中等城市接壤,前两年又有美国、日本等国的外商和港澳的富商在这里同乡镇企业合资办了几处工厂。这个从前就举足轻重的小镇现在更是令人瞩目,镇党委书记也从不是平庸之辈所能担当得了的,必是县委委员。这个小镇的党委书记大都是县委常委的后备人选,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了。  相似文献   

4.
陈晓光 《领导文萃》2012,(20):37-40
刘邦对陈平既欣赏,又有看法。临终前,他对陈平做出了评价,要点有二:一个是这个人聪明得过了头;另一个是只能当副职,不能任一把手。评价是中肯的,陈平的确太有才了,每次身陷险境,总有办法转危为安。似乎也是因为过于聪明,处置风险能力太强,所以让人有点儿不放心。至于为什么不能当一把手,这  相似文献   

5.
一个旅行者在穿越一片看似平坦的草地时,没走几步,脚被什么东西猛地绊了一下,他摔了个跟头。他没太在意,从草地上爬起来,继续前行。但没走出几十米,他又结结实实地跌了一跤。这一回,他没有急着站起来,而是躺在那里,一边揉着受伤的腿,一边仔细打量着脚下的草地。原来,绊倒他的是  相似文献   

6.
关于气节     
正当一个朝代濒临落败时,能够抵抗到最后的,常常是文人。虽然他们文弱得手无缚鸡之力,但能以生命殉情、以生命殉国。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之前,朝廷里的人们早已收拾好金银细软落荒而逃了,但是有一个叫王懿荣的人没有跑,他选择了自杀,而他自杀的过程太惨烈,先是吞金未死,然后又喝毒药,虽然撕肝裂胆,却居然还活着。最后,他爬到了井边投井而死了,死得  相似文献   

7.
好人蔡元培     
<正>蔡元培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北京大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联系在一起,诚然,这是蔡元培的卓著功勋,但以此标签化蔡元培,却也太过简单了。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一副谦虚和善的面容,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按他夫人的话说就是:"蔡先生这人真是好伺候,饭烧好了也  相似文献   

8.
空间的价值     
西岭雪 《领导文萃》2006,(9):135-136
故事发生在美国北部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上个世纪的建筑格局,因而成为一个旅游怀旧的好地方。深知小镇发展根本的人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小镇的风貌,甚至换一片屋上的瓦也要经过全镇推举出来的长老会的审查。  相似文献   

9.
陆大明老婆的表哥的小舅子提了组织部长.陆大明在老婆又哄又骂的威逼利诱下,抱着两条好烟,去给这个亲戚送礼了. 陆大明已经四十多岁了,多少年来默默无闻地在单位工作.他老实、憨厚,没有可利用的关系资源,又不会跟领导套近乎,当然就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现在,眼看就快五十岁了,他的心里也早已不存有提拔当官的奢望了,却突然有这么个亲戚当了官.这下他老婆的思想又被激了起来,说什么也得让他上这个亲戚家多走动走动.陆大明禁不住老婆的威胁利诱,只得硬着头皮去走一趟了.  相似文献   

10.
悲情巨人——史玉柱(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悲情英雄,令人尊敬的是,史玉柱在失败后没有倒下,而是在外地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他在脑白金项目上有所喘息时重新站起来。点评:很多人认为“巨人大厦”是史玉柱的坟墓,但它也许会变成他人生历程上的“纪念碑”。我们这个时代太缺少史玉柱这样的悲情英雄了,真正的企业家也许就是从他们中间诞生的。梦断标王——胡志标(原爱多总经理)胡志标被抓既让人吃惊又让人可以理解,他因为涉嫌诈骗被汕头市公安局拘捕。爱多曾以2.2亿元的天价夺取中央电视台1998年“标王…  相似文献   

11.
我最早认识华国锋是1961年在长沙。当时,张平化(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曾向我们这个调查组介绍当时湖南省的基本情况,华国锋作为分管财贸的书记参加了这个会议。但是他同我们调查组没有发生什么工作关系,我在湖南三个来月没有同他说过话,对他没有任何印象。我对他有印象是从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时开始一直到他下台之后的这些年。  相似文献   

12.
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说是她的一个华裔朋友在为民主党竞选委员会工作。她在信中说,她感到很高兴,因为她最不喜欢布什了。这让我想起来,我在香港的时候,另一个朋友也问我,她说,这个布什,我一看他的样子就讨厌,美国人当初怎么会选他?先撇开国内外形势、政策方针、雄才大略不计。选总统有没有“外表”的问题?这让我想起那次克林顿相老布什的竞选。那时我们来美国不久,对两边的账还算不清楚。可是,听了竞选辩论,我的一个德国朋友跑来,很激动地说,哇,我真是太喜欢克林顿的那个搭档戈尔了,那么英俊、那么潇洒。她扔下两个总统不谈,整个晚上就在夸…  相似文献   

13.
干部是否用在当用之时,是检验干部工作效益高低的一个标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干部工作中时常出现的两种现象。现象之一,个别干部面对组织提拔使用前的谈话,没有任何的责任驱动意识,也没有任何被组织和群众信任的感动,没有荣誉感,没有任何的感恩心理。他一脸无所谓地告诉别人,这是他早该得到的,是组织对他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30分钟内抢到甲骨文台湾分公司总经理这个位置?吴升奇用了一个“5分钟定一生”的策略。吴升奇接任跨国企业甲骨文台湾分公司总经理时,有一段很戏剧性的历程。没有第三者或猎人头公司引荐,吴升奇在得知这个职务空缺后,他自己直接把履历e-mail给甲骨文的亚太区主管,并在30分钟内迅速搞定一个众人争抢的工作。究竟他如何直捣机会之门、并精  相似文献   

15.
党国英 《领导文萃》2007,(11):109-111
有的地方之所以潜规则深深地束缚着人们的生活。完全是因为正式规则或“明规则”存在根本缺陷 自从吴思先生出版了他的《潜规则》以后,这个做了书名的词语也空前流行了。这个词流行以后,我心下曾将它等同于“非正式规则”这样一个术语,可仔细想一想后又以为不妥。另外注意到很多人把“潜规则”等同于“坏规则”,也觉得不是太对头。  相似文献   

16.
大家有时会不会觉得王石是个搞运动的?因为他登山、探险、跳伞,玩各种极限运动,唯独不见他谈什么生意.另一个精力过剩的知名老总潘石屹,除了当天气预报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跑跑步. 老总爱运动,我也来参加.极限运动太危险,还是跑跑步吧.穿好了一身国际大牌运动装等电梯下楼,再刷一下微博,老潘又在晒跑步路线了.咦,他原来是在纽约的中央公园跑?这个差距真心无法弥补! 这样的惊诧,也来自"央视前方记者"王石.你说什么?王石都跑到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去了!登山其实特别无聊,就是不停地走.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现场,王石其实不是参赛者,他当时坐在终点处的VIP看台上.  相似文献   

17.
海豚微咨询     
《经理人》2013,(2):10-10
张建国提问:80后.90后怎么管? 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差钱,有些人不想学太多的东西,要自由。给他安排岗位,他很快可以接手,但一旦重用他,他对这个工作岗位好像没有太浓厚的兴趣,马上又跳槽。这是我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19.
从漂泊浪子、街头斗士到外交部长,菲舍尔反叛、回归,进而融入社会的人生轨迹恰恰是德国二战以来整个历史的缩影 1948年 4月 12日,一个新生命降生在德国南部巴符州一个小镇的平民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肉店;母亲是烟草店主的女儿,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儿子的出世给这个平民之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他们给他取了一个最平常不过的名字:约瑟夫。50年后,这个孩子成为了德国外长。 1965年 3月,不满 17岁、学习成绩平平的菲舍尔做出了一个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决定:退学。理由是老师在开发他这个“人才”时不得其法,…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不想受到重用。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重用? 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早有定论,不就是“德才兼备”吗,还能有什么新的说法?这当然没有错,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则。100个没有受到重用的人也许有100种不同的遭遇;100个上司重用下属的标准则可能超过100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出版一本“怎样才会受到重用”的完全手册.我们也不知道以后谁能做到这点。所以,本期的话题既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借鉴和思考,也是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 对于具体的领导人,由于他的责任定位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工作类别不同,所处时期不同,再加上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不同,个人风格不同以及提供给他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不同,他对下属的喜好必呈百态千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