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立法、执法、司法、普法。都要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要从法治的层面突破制约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善于用法治的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增创我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上。转轨经济所付出的成本,是由战略思路的风险控制和法治信用建设缺失导致,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国家经济战略的实现。为此通过详细的经济学论证,提出国家经济战略的实现路径,使得隐性成本显性化,从根本上保障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最后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韩超 《经营管理者》2011,(6X):274-27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主义法治也逐步推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司法领域也积极推行司法改革,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梳理司法改革与立法活动的关系,了解我国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探索改革的出路以求完善我国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宪政制度的协调配合。良好的宪政必须以健全的市场经济为前提。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缺陷需要政府去弥补,市场经济盲目的发展需要宪政限制和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迅速发展,各领域体制机制进入转型期,城市治理出现许多新情况,政府角色逐渐从大包大揽的全能式管理者转变为体制机制的制定者、治理责任的承担者、社会组织的培育者、法治规范的保障者等有限责任角色,与角色转型相对应的是其职能的转变,从纵向控制的管理到横向协调的服务、从包揽型政府到共治型政府、从一元化的人治到制度化的法治。基于角色转型与职能转变的现状,政府在城市治理中应当从加强党委领导、推进政府负责、促进社会协同、推动公众参与、完善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此次问卷中.有两个问题是官民双方都比较有共识的:一是都认为官员运用法治思维l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二是都认同体制问题尤其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是影响从传统的非法治思维与方式向依法办事转变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现实.怎样通过完善体制特别是监督机制的方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是一种既有市场经济因素,又有大量旧体制残余的过渡性的经济体制。它既可能进一步前进到法治的市场经济,也可能蜕化为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来源于新生的市场经济制度解放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富有活力,就是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通过完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经过改革,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环境。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宪政与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治与宪政的关系,一方面,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并捍卫着宪政体制的生存和稳定;另一方面,宪政反过来又保证了法律的内容和形式的公正,维持了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平衡。事实上,正如我们下面将讨论的,宪政恐怕是人类所知道的实现一定程度法治的唯一途径;同时,我们将看到,宪政是法治与人治良好平衡的必然要求。由于对宪政和法治的定义不同,学者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解释。有些学者认为法治只是宪政的一部分,建立宪政体制不能只靠法治。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法治与宪政是同一个概念,而且法的至上性的最高和最终…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与维护。缺乏信用,市场交易者之间缺乏信任,就不能正常交易,进而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由于体制转轨的漏洞,加之利润冲动、法治不力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商品交易中的各种导致信用危机的行为长期存在,欺诈案件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靠的就是信用。所以,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任何经济实体要实现健康发展,法治建设都不容忽视。在我国,尤其是在当今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各项体制正在趋于完善中,开展依法治企工作已然成熟;再者,当前我国的各项改革越发深入,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依法治企势在必行。如果说,构建法治文化是依法治企的重要着力点,那么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则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势必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有效推进国有企业依法治企进程。  相似文献   

12.
法治观念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以及具有什么样的法治观念,不仅决定着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决定着领导干部法律实践的方向,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以下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3.
覃永 《决策探索》2007,(4):19-21
家族企业是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家族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那么,家族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呢?笔者认为:政府部门主要抓好经济法治、环境建设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家族企业自身主要抓好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企业治理结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肖伟 《经营管理者》2009,(22):270-270
行政指标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行政指标制度仍然大量存在,且暴露了不少问题。反思我国目前行政指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益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树立全面绿色繁荣理念、建立城镇绿色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法治为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稳定就业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确立了科学规划。为推动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创新土地利用法律制度、促进城镇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化、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健全城镇治理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近日在建设"法治浙江"工作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说,要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都要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7.
时时政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重大改革举措中,有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有84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基层领导作为我国干部中的重要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因而必须培养自身的法律信仰意识。针对基层法律工具主义没有纠正,法治文化缺失,权力本位思想没有消除,法治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培育基层领导的法律信仰意识,应从提升法治意识、打破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借助宣誓仪式、强化制度体制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形成,可能遭遇外部体制机制的阻碍与"固化"利益集团的抵制,这些阻碍可以通过不断推动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得以消减;也可能遭遇干部内心对法治不认可的阻碍,譬如一些干部依然眷恋人治模式的好处,存在"严格遵守法律无法开展工作"、"法治会阻碍经济发展"等看法,这就需要认真分析法治的真正内涵,澄清对法治认识的误区,在理论上达成共识,从而促使干部心悦诚服地接受法治、真心实意地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20.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相同的本质属性、趋同的价值追求、相似的运行机制、一致的人民意志和统一的实践基础,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要防止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不一致,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原则,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进行依法领导和依法执政;要纠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不一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改变以党代政体制,使政党活动民主化、法治化,党还要选择和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