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共和国将帅的行列里,最具传奇色彩的要数陈赓大将。就连他的恋情都令人称奇。最近记者专程采访了陈赓大将的夫人傅涯老人。我们渴望通过傅涯老人的追忆,走进陈赓大将传奇的的情感世界。她首先向记者讲述了陈赓大将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2.
魏延的悲剧     
提起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魏延,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两件事。一是他刚从长沙归降时,诸葛亮号令将他推出斩首,理由是他脑后有反  相似文献   

3.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也正送  相似文献   

4.
陈赓大将戎马一生,许多传奇故事脍炙人口。而他一贯反“左”的政治态度却少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陈赓大将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南征北战,战功卓著,这是大家有口皆碑的.他对上对下豁达坦率,豪爽开朗,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可是他那充满活力的情趣和妙趣横生的雅兴,恐怕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6.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6,(11):92-96
胜败非天命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就家庭背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平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那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他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而且他非常勇敢。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  相似文献   

7.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他足因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10次。  相似文献   

8.
鞠开 《领导文萃》2008,(21):67-69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授了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59名少将。粟裕名列十大将榜首,人称“共和国第一大将。”  相似文献   

9.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授了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59名少将。粟裕名列十大将榜首,人称"共和国第一大将。"打那以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粟裕的军衔问题常常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许多同志认为,粟裕战功很大,评大将低了,应该授元  相似文献   

10.
岳庆平 《领导文萃》2013,(15):40-43
项羽是中国古代"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是气贯长虹、叱咤风云、勇武绝伦、侠骨柔肠的盖世英雄,也是两千多年来广为民间传颂和喜爱的"战神"和"爱神"。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期楚国名将,被秦将王翦所杀。项羽随叔父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后率军灭秦,威震海内。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分封十八诸侯王。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后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年仅三十一岁。  相似文献   

11.
谭政复出     
《人物》杂志近期刊登董辉撰写的《书生意气将军情——政治漩涡中的谭政大将》一文,介绍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在政治漩涡中的种种经历,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在骨子里就有一种不确定因素,属于三国时蜀国的大将魏延那种长“反骨”的人,老板对他再好,他也可能成为“叛将”。这种“叛将”回头找到老板,希望能回归企业时,老板应该细细思量:当企业出现危机时,他是否能忠心耿耿地与我一起渡过难关?另外,对回归  相似文献   

13.
冯玲 《领导科学》2012,(4):48-50
满族兴起之时,在辽东战场上,明末大将袁崇焕凭着永不衰竭的热诚、一往无前的豪情,激励了所有的将士。他凭着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卓越的军事才能,将一群萎靡不振的残兵败将锤炼成了一支死战  相似文献   

14.
老一辈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愈是随便,愈显出性格.陈赓大将便是这么一位人物.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的逻辑史观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他研究的具体内容、基本性质以及对逻辑史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本文对温公颐的中国逻辑史观进行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两个问题展开:何为“中国逻辑史”、中国逻辑史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是名扬中外的一代名将。在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他居功谦让的高尚品德和负重进取的全局胸怀,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粟裕为党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刘伯承赞扬他,"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陈毅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打愈奇,愈打愈妙。"流传至今的苏  相似文献   

17.
正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  相似文献   

18.
魏文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君主,善于用人,历史上有好多关于他用人的故事,他任用乐羊攻打中山国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话说魏文侯的时候,中山国国君昏庸无道,魏文侯便想乘机举兵讨伐。在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之后,他决定起用平民乐羊为大将,这个人文武全能,是个人才,惟一的问题就是他有一个儿子在中山国当官。魏文侯召见了乐羊,明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和疑虑,那乐羊拍着胸脯表示,自己决不会徇私情的,公事公办,并且果断表了态,一定拿下中山国。魏文侯很高兴,便调遣5万人马给他,向中山国进军。战事进行得并不算特别顺利,但也很快打到了中山国国…  相似文献   

19.
戈登的愤怒     
姜钦峰 《领导文萃》2009,(15):76-78
1863年春,李鸿章率领淮军攻打苏州。太平军主帅谭绍光主持苏州防务。他对天国忠心耿耿,督军死战,但是太平军内部不和,谭绍光与部下郜云官等将领貌合神离。李鸿章得知这一消息,果断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一面派兵猛攻苏州城,同时又让手下大将程学启前去劝降,试图分化瓦解。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削刺     
从凤阳的穷山恶水走出来的托钵僧朱元璋,赤手空拳打天下,最后竟然成为一代开国之君,那丰功伟绩的确令人仰慕,但他大肆屠戮功臣的残暴行为,也—直被后世所非议。第一次大屠杀是在公元1380年(即他称帝后的第十三年)的丞相胡惟庸一案,遭株连而被杀的达三万余人;第二次是在公元1393年大将蓝玉一案,诛杀人数为一万五千人;其他还有所谓“空印案”、“盗官粮案”;每次杀戮都在万人以上。到他去世之前,那些帮他夺得天下的文臣武将,全都被斩尽杀绝,其残忍实在是千古所未有。对于以这样血腥的手段对待功臣,他的继承人、太子朱标很不理解,也很不同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