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云江 《领导文萃》2009,(22):99-103
郭嵩焘曾有一段名言:“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一方面希望与大臣共治天下,一方面又对他们不放心。他是怎么从“钓鱼执法”到解开心结、下放权力的呢?下放权力还是“钓鱼执法”?  相似文献   

3.
当时北方的天下,是曹操打下来的,汉献帝的帝位甚至生命,也是曹操保全的,按照“家天下”的原则,则天下本就是曹家的了。曹操当时“挟天子”自以为可以“令诸侯,”但那些跋扈的诸侯们没有一个因献帝之令而乖乖的驯顺于他,还是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加以消灭。如前所说,献帝此时实际上已不是天下的一个天子,而是天下的一  相似文献   

4.
吃饭     
周波 《领导文萃》2009,(2):145-146
他一直认为吃饭是要付钱的。他父亲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相似文献   

5.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6.
对于赵普,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半部《论语》治天下",认为他是书读得少而精明强干的杰出代表。既然可以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理解为人们对他活学活用、聪明能干的赞美之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朝廷内外讥笑  相似文献   

7.
刘丽娜 《科学咨询》2003,(21):32-33
对于技术孵化事业的未来,赵大庆教授充满了信心,他表示:经过努力,要一举得到"3个天下",即:天下有技术坯体的人必到中心孵化、天下需成熟技术的人必来中心寻求、天下想资本增值的人必向中心投资.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最强,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而奠定。纵观曹操轰轰烈烈一生,其成功因素颇多,但最根本的是他自身的超绝群雄,不可一世的人格风范。这种人格风范,气势恢宏,君临天下,是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内在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9.
历史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打败 了项羽,一统中国,成为皇帝。在志得 意满之余,他在洛阳举办了一场宴会。他问文武百官:“你们老实告诉我,何以我能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天下?请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省诸暨市,提起赵林中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国有大型企业浙江富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他是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15年,共提交议案、建议、意见1000多件,四次应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他心怀天下,情系百姓,提交的议案、建议、意见源自基层,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大多涉及“三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关心弱势群体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他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百姓的代言人”.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赵林中代表,重点介绍作为一名基层人民代表15年来的履职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河之洲     
给对手敬杯酒康熙在位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拥立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第三杯敬他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闻听康熙说给敌人敬酒,众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  相似文献   

12.
仕与不仕     
刘兴雨 《领导文萃》2014,(23):88-90
正中国人一向把做官看得很重。如果说谁有出息了,往往是指谁当了什么官。所以古人十载寒窗苦读,往往为的是出人头地,混个一官半职,所谓学而优则仕。如果读了很多书,而没能当上官,那书就像白读了似的。过去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的达也就是当官,而且是当大官,不然怎么兼济天下。当然,有些人达了也未必兼济天下。这些人天生就不愿为天下做点儿什么事,留点儿什么念想。他或许会想:兼济了天下,谁又会给我什么好处?虽然有些人并不愿兼济天下,但官还是愿意当的。中国的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恐怕只有汉文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不是个好皇帝,他以天下之力,遂一己私欲,所以二世而亡,亡了以后,还被人骂,在历史上遗臭;汉高祖刘邦,从民间起兵做了皇帝,这样的皇帝,本来应该很民本主义,可他却一身的无赖气,俩口子算计功臣不遗余力。汉家天下里,汉武帝最贵气,打仗、花钱无敌,可他花的都是爷爷的积  相似文献   

14.
他是富贾天下的商业巨子,是当代闽商的杰出代表;他的博学多才令人折服,他是经济学的博士;他热忱教育事业,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董事;他是香港特区政府委任的太平绅士,是全国政协常委。 5月中旬,他来到福州参加首届世界闽商大会,并代表港澳台闽商代表发言。在接受笔者专访时,他说他今年65岁,虽然处在半退休状态,但他仍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会记得一个叫张松的人,他本是西川益州牧刘璋属下一别驾。此人虽然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足五尺”,却满腹经纶,博学多才,且能言善辩,过目不忘,就连一向自恃其才而小觑天下之士的大才子杨修都惊叹张松“真天下奇才也”。张松因见益州牧刘璋生性懦弱,胸无大志,料其成不了大事,便萌生了另择高枝之心。他久闻曹操雄才大略,欲一统天下,广纳天下有识之士,便有心弃刘投曹。于是,他暗藏私绘的西川军事地理图,欲将西川州郡献与曹操作为投靠新主的筹码。谁知曹操眼拙,不仅未能接纳张松,还差点砍了他的脑袋。张松一气…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提醒     
正本来不是你的责任,你要管。本来应该由厨子做的事,你这个管理员非要做。本来应该科长解决的问题,结果你部长那儿批条子。你自上而下地包办代替、事必躬亲,把你累得一个臭死,结果还是有不良的反应。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越俎代庖。庄子的奇想庄子认为,天下是管治不了的,应该让它自然而然地发展。他的思路很逗:没有一个权力的核心存在,拥有这个天下、把握这个天下,天下会乱,这个国家肯定会乱;然而,没事的时候,你不要具体地管。  相似文献   

17.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18.
问题66:刘邦认为,自己在谋略方面不如张良,在军需后勤方面不如萧何,在军事指挥上不如韩信,他之所以夺取天下的原因在于重用这三位大臣。你认为刘邦得天下经验之谈对现代领导者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史载,大唐开元盛期,唐玄宗与其侍臣有段对话。臣问:“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玄宗曰:“我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李隆基所说的“天下肥”、“为社稷”,当然是指“国强民富”,他是否有这么高的境界姑且不论,但他所说作官的原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善悟     
读史,知道有两个悟性极好 而又善悟的人,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人称“捷悟”。他在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一次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不料他手下的得力干将韩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