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汉语的否定词研究,尤其是围绕"非"的词性的研究一直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左传》否定词"非"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的分析来看,在《左传》中"非"只能是副词,不可能是系词。与"非"联系紧密的"匪",它和"非"在否定谓语时确实相通,只是使用的阶段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2.
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一文(载《汉语研究》2012年第3期,以下简称刘文),在分析否定副词"不"由非叹词转化为叹词实例中,提出"否定副词‘不’,独立用作否定应答语时,不再是否定副词,已经叹词化",且把它看作与英语作否定应答语的No相当。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汉语口语实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楚简《老子》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功能、表义和强调用法三方面,探讨了楚简<老子>中否定副词"不"、"弗"的区别,通过对荆门郭店楚简<老子>中"不"与"弗"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否定词的重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汉语中“白”类副词具有“预设否定”功能 ,是“预设否定副词”的认识包含了对“预设”概念、特别是对该类副词语义功能的严重误解。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辩正 ,指出该类副词的语义功能不是否定话语的预设而是使话语具有特定预设 ,这是该类副词的词义具有该预设 ,用于话语时即将其带入话语所致。  相似文献   

6.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漫"是古今汉语中均较常见的词语之一,至少在唐代,就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漫"作禁戒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为:大水→水满外溢→多→不受约束,散漫,放浪→随便地,胡乱地→枉,徒然,白白地→表示禁戒否定。另外,"曼"、"谩"、"慢"等在字形、语音、意义方面都与"漫"关系密切,而且也都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但"谩"、"慢"作禁戒否定副词主要是因其与"漫"相通的缘故,并非自身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者对汉语中所谓的"副词 名词"结构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无一质疑该结构中心词的词类判断.对刘正光等人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类的判断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语义,而应在使用大型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类范畴化是动态的过程,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的最终结果;对于"副词 名词"结构中发生的词类去范畴化,语法转喻是其内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简帛医籍否定副词有“不”、“未”、“弗”、“毋”、“非”、“莫”、“勿”、“無”共8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出现一些新的用法特点:“毋”表叙述否定与“勿”表禁止否定以不带宾语的情况为主;“未”由否定过去发展为否定未来;“莫”的指代性消失.  相似文献   

10.
副词连用是汉语史中常见而重要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与副词的特点和功能密切相关.东汉注释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能体现中古早期汉语语法的发展和变化.以东汉注释的副词连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用现象的分析,发现东汉注释材料中副词连用的形式较原文更为多样、用例更为丰富,反映出较为严整的同现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存在三个判断词是、为、乃;两个副词非、不."非"为判断性否定副词,一方面与"是"为"乃"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判断义位;另一方面与"不"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否定义位."是"和"不"分别替代"非"的判断义和否定义,是"是"不"组合的条件,也是"是"判断词成熟的条件.<世说新语>中的"是"尚处在刚开始具有"非"的判断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句尾"了"和韩语先语末词尾‘-■'的将来时间用法主要包括将来完成体用法和主观将来时用法。词尾‘-■'的将来完成体用法相对句尾"了"更加灵活,可与不同韩语连接词结合,这与韩语是黏着语,汉语是孤立语的语系差异有关;两者在主观将来时间用法上最为多样,都可表示推测、确信、回想和担心等多种心理,体现了语言的主观化特征。但在主观将来时用法表否定时,虽都需与副词结合使用,但句尾"了"和汉语否定标志词(如"不/不用/别")结合,多用于祈使句;而语尾‘■'则不与韩语否定标志词结合而是与副词"■"结合,多用于陈述句,且这类句子对语境依赖性极强,是语言话用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上博简否定副词“弗”的考察表明:“弗”字句的谓语主要是动词谓语,动宾结构做谓语可能是古语的留存;“弗”的主语多为在上者;“弗”在复合句中多处于后续句中,“弗”与“不”的连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两国语言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语言的具体应用中,汉语有副词,日语也有副词。从副词修饰的对象看,汉语和日语的副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汉日语语法结构的不同,其副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从副词的性质特征、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汉日语副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汉日语副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存在一些如“并、从来、根本、万万”之类强制性或倾向性地要求其后的结构为否定结构的副词,可名之为甭向副词,它们呈现出一定的语用语义共性。其语用共性表现为增量、消除预设以及凸显主观性;语义共性是这类副词表达的部是主观大量。否定结构在自然语言中一般表主观小量,为了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性,就需要有表示主观大量的形式手段来增量,这成为其需要否向副词同现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前缀式"非+X"是汉语附加式派生构词。前缀"非"是由上古汉语否定副词"非"虚化而来的,表示不属于某个范围,"X"是名词或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前缀"非"不改变"X"的词性,整个构式仍是名词性的,多为正式用语,通常与X对举使用。"非+X"是一种临时分类命名方法,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在汉语同类否定前缀式构词中,"非+X"构词能力最强,并且汉语语素性质的特殊性使之与英语否定前缀式构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针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双音节"形名"区别词(共计71个)的专项研究,从是否接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和在句中的语法位置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这类复合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进而对该类复合词的语法和构词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8.
考察汉语及多语种语料中的弱肯定性副词的词源以及语义演变的进程。研究显示,汉语中"能、许"和量化词"约、概"是弱肯定性副词的常见词源义,最主要的演变机制是通过重新分析和类比。多语种语料中弱肯定性情态副词主要以形容词性的"可能"语义为词源基础,影响较为广泛的演变路径主要是由包含功能性句法成分的句法结构或原本不在同一层次的相邻成分发展形成弱肯定性副词。这既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共性,也揭示了不同语言在概念化和词汇化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史中对"会""先""比""竟"等的性质的判断多有失误。在和时间短语一起出现时,该类词容易被误判成介词。句法结构相似、语义相似、功能相似是误判的原因。若从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认知方式和焦点凸显角度对该类词进行定性则可以确定其副词性质。  相似文献   

20.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新增了唯谓形容词,但唯谓形容词的研究还不充分.科研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学语法应侧重系统性、易于教学.唯谓形容词的立类缺乏充足语料的支持.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副词的所属词一直有变化.一些词是否为副词值得探讨;主语位置上的"副+名"存在矛盾,如果认为是状语,它不符合状语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认为是定语,则不符合副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