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库伦旗,从清初崇德元年(1636)到民国20年(1931)被称作锡勒图库伦喇嘛旗,是内蒙古唯一政教合一的旗。在该旗,作为旗长的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统管着全旗的政教事务,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宗教首领。据库伦旗史志办的齐克奇研究,锡勒图库伦掌印札萨克达喇嘛的职位并不采用转世制,在历任的23代中,除了第3代、第22代,其他各代都是从青海省乐都县碾伯地方的藏族萨木鲁家族中选任①。据我考察,萨木鲁(Bsam-blo)并不是家族名称,而是哲蚌寺郭莽扎仓(Sgo-manggrwatahan…  相似文献   

2.
3.
4.
"政教合一"的喇嘛旗是清代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畸形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相关文献和蒙古文原始档案,从社会与历史变迁视角阐述了清代蒙古地区设立的七个喇嘛旗之一锡勒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的来源及其"政教合一"的行政体制,尤其是有清一代该旗财政收入和清末民国年间出现的"政教分治"所带来的近代化或世俗社会化进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勒皮狗     
李义  王天抒 《新少年》2012,(12):16-17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勒维纳斯哲学思想发展及其研究状况的考察,意图概括出其哲学思想的主题,并勾画出它所真正触及的问题的结构,以尝试表明“它者”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源流》2008,(9)
我在伊朗长大国家地区:美国/法国影片类型:动画/剧情导演:文森特·帕兰德嘉·莎塔琵《我在伊朗长大》系列漫画的作者玛嘉·莎塔琵要以她童年的所见所闻,用影像和语言作辩解,将自己对于伊朗这一神秘而古老国  相似文献   

10.
元末明初,噶玛噶举派僧人三罗喇嘛从西藏山南到多麦地区弘扬佛法,成功地说服青海东北部的罕东诸部归明,促进了明朝的统一进程。他还站在宗教改革的前列,积极支持并改教派为宗喀巴的格鲁派,在卓仓地区进行了与山南不同的开明统治。  相似文献   

11.
前言呼和浩特建立喇嘛寺院始于俺答汗时代,清代又修建了30座左右。在这些寺院中住坐的活佛(呼图克图、呼毕勒罕)达20名。本文提出的博格达察罕喇嘛虽也是其中之一,但其特别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第一代博格达察罕喇嘛拉西扎木素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入寂,像这样能够上溯到明末清初的蒙古族活佛是非常罕见的。况且,由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即土观呼图克图三世,  相似文献   

12.
13.
《21世纪》2007,(10):29-30
在今年的国际教育展中,第一次来中国的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是学术水平最高的院校之一,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其实,拥有370年历史的乌特勒支大学也是欧洲规模最大、学术声誉最显赫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这里,有一个孤独的少年。他穿着又肥又大的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呆呆地坐在店里的柜台前。他的名字叫洋吉。  相似文献   

15.
阳光 《21世纪》2008,(12):42-43
今年10月9日,瑞典学院于当地时间10月9日13时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勒.克莱齐奥1940年4月13日出生在法国尼斯,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亚尔伯特·凱勒(Albert G.Keller)于1956年10月31日逝世,享年83岁,美国社会学的一个先驅者从此和学术界永别了。他是美国社会学会的創办人之一,他的主要的創造性工作是在本世紀最初25年中进行的。作为一个老派学者,他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好的根底,終生以反复阅讀古典作品为乐事。他的語言能力应使近代社会科学家慚愧。他不仅精通希腊文、拉丁文,而且也精通德文、法文及荷兰文,同时也能閱覽西班牙、葡萄  相似文献   

17.
在完全平面图中引进顶点分割与合并的概念,根据完全平面图的特征,对其顶点数采用归纳法证明了平面图是四可着色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朝通过立法制定蒙古地区王公贵族进京朝觐皇帝的年班制度的同时,对蒙古地区的喇嘛教上层人物也规定了年班制度,即洞礼年班制度。洞礼年班制度规定了年班的时间、地点、来京觐见程序和礼仪、分班情况、朝贡、赏赍、廪饩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年班制度,我们能够看到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朝贡,而是清朝抚绥蒙古地区高级喇嘛阶层的一项政治措施,从而起到笼络蒙古地区喇嘛和加强蒙古地区喇嘛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余英时,当代海外新儒学代表之一。余通史、通儒,喜论中国文化史之短长,其著述偏重于"窄而深"的史学专论。余对起于"五四"运动并延宕至今的片面强调科学作用的思潮颇不以为然,认为当代中国片面地以科学为尊,而忽略了人文之德。由此,他提倡一种轻"天道"重"人道"的人文史观。其游学美国多年,智识背景及思想观点与大陆学者迥异,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以"求同存异"之眼观其文化史观之大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