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公民参与的积极意义,探析了新媒体环境中公民参与存在的主体局限、公民责任缺失、公民非理性参与以及政民互动中政府回应力不足等困境,进一步提出消解参与壁垒、建立平衡监管机制、增强政府回应力、引导"意见领袖"等途径,力求改善新媒体环境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从而更好地汇聚民智、集中民力。  相似文献   

3.
微博问政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给政府回应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政府回应能否适应微博问政背景下公民参政议政的需求,进而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有效性,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结合微博问政下政府回应流程的四个环节和具体实例归纳整理出微博问政背景下我国政府回应存在的拒绝回应、回应时间滞后、回应主体互相推诿责任等问题,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从意识转变、法制建设、制度构建三个层面来创新微博问政背景下政府回应机制的路径,力求为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回应性是责任型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但随着微博论政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政府回应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政务微博成为了政府回应民众诉求的可行方式之一.现代民主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所有权和行使权的分离.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政府有义务回应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关切.政府回应性成为衡量现代政治制度民主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度之下,人们通过选民代表表达诉求,而政府则对选民代表的提案做出回应.我国民众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回应性评价较低,政府的回应性亟待提高.导致我国政府回应性低下的原因既是由于我国公民缺乏参与政府活动的机制和途径,如公民听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公民上访等都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又是由于传统的政府回应方式,如新闻发言人制度等已不适应当前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形式既能弥补公民参与政治事务途径不足的缺陷,又能为政府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政府回应方式.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腐败治理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对推动我国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公民权利与政府及其官员权力不对称,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不足,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及回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公民参与腐败治理仍面临着许多制度困境。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优化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完善激励制度和保护制度等,破解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6.
网铬政治参与的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使政府的社会服务更具有可选择性和向“公共服务”治理理念的转变。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非理性化发展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和培育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形成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对于网络政治表达,政府的回应性要求体现在回应的反应时间与处理结果两个方面。关于回应的路径,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亦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网络政治表达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路径主要有畅通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的决策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担负着政府与公民互动关系中政府公信力提升与降低的"镜子"作用。文章重新构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子,由介质传播引伸出新媒体内涵、特征以及新媒体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双重影响,从而提出变革政府理念、转变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治理思维、引导公民理性参与地方社会事务和构建"倾听-回应"型的政民互动关系等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这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解析和参与动因分析,提出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治理理念创新的路径选择:政府合理地扩大其管理半径,提高其管理效率;有更强的回应力,回应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需求;政府自身角色的转变,处理好网络话语的主导权;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及其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公共政策系统的政治参与思想、心理和道德习俗规范等的总和。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民主建设、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目标群体的需求偏好的有效回应,并确保政策执行主体重视公民政策权益的权威分配和公正落实;因而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终促进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重塑公民参与--从管理学视角谈政策过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朴贞子 《东方论坛》2004,(5):112-115
政策过程始终是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公民作为政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渗入政治生活中,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力、制约力逐步加强.公民参与已不是漂亮的词汇,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行为,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政治现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等决定的.公民参与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有关公民参与的研究既有政治学的视角,也有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公共行政学视野里的公民参与研究涉及到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表达利益需求,使政策更具有回应性,更符合民众的需要。公民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对公民参与的作用需要作辩证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政策过程中融入有效的、积极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一直以来也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政府的努力基本是从宏观层面,缺少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和程序。民间组织正好可以弥补政府在这方面的缺陷,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民间组织可以发挥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训教育公民如何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引导公民实践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公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政策的阻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心理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府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政府治理中凸显出降低政治参与成本,优化政治监督环境,促进利益表达整合等价值和意义,但又因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公民网络参与在政府治理创新中产生出诸如不均衡参与、非理性化参与和非规范性发展等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培育参与主体、完善技术机制和加强法制建设这三个视角去寻求政府治理创新中公民网络参与提升的对策和思路,从而开辟公民网络参与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网络反腐中公民参与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公民反腐的新阵地,有利于公民行使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批评建议等个人权利,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增强。我国网络反腐中的公民参与仍存在着一些公民参与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宜采取以下对策加以完善:提高公民参与素质;完善网络反腐的相关制度;政府积极推动官方网站建设,加强其和民间反腐网站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增强对公共政策的回应与监督.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应该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并培育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践行公民参与,培养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不仅包括政治参与,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参与。农民工在城市的公民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工个人权利的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在武汉市的调查,当前农民工的公民参与度较低,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农民工的公民参与状况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生存状况、城市认同心理、组织化水平、公民参与的动员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提高农民工的公民参与水平,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建立农民工公民参与制度及其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为政民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能力和回应效能的影响,很少基于政治修辞的角度对政民互动的话语进行具体分析.以F市G区为个案,利用其12345平台连续三个月完整的公民诉求工单数据,探讨了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话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回应话语会受到公民诉求话语、问政类型、诉求领域和是否主动提供个人信息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政民互动中的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都具有选择性,是一种策略性互动;策略性互动的背后是政府和公民彼此政治信任基础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