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观念、产生道德动机、完成道德行为、磨练道德意志的“催化剂”。那么。在班级组织与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怎样的策略去激发、唤醒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运用当代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优秀的道德遗产的一次新总结和新发展。它所包含的内容,源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自人民群众伟大的道德实践,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追求;他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超历史的抽象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道德观念也要跟着发生变化。就是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道德建设应该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道德观念应该与这个阶段相适应,道德建设应该扎根于这个阶段的经济关系之中,并为它服务。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一代“四有”新人。而造就培养人最重要的又是提高人的素质,这个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本文主要谈人的道德素质及其提高问题.道德素质,一般是指人的道德观念素质和道德能力素质之总和.前者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等。道德认识指人对道德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这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道德的特点行政道德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职业道德,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行政道德不同于社会其它行业的职业道德。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综合性和示范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政道德也可以说是行政机关道德,是一种“官德”或“领导道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倡导社会主义的行政道德。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核心力量,共产党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其本质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吸取历史上人…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当前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原因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新”道德观念的多种谋合、混淆与矛盾同时存在,纠葛难辨。存在这些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它是由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特征及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报复公正与社会道德情绪和司法制度认知密切相关,是人们关于罪与罚的主观认知与估量,具有功能主义与道德主义两种心理逻辑。功能主义逻辑认为刑罚能够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者,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渴望;道德主义逻辑认为刑罚是违法犯罪者应得的后果,折射出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认同。报复公正在道德情绪、道德范围、道德载体上具有丰富的学理与现实价值。报复公正心理基础可以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启示:善用道德情绪传播道德观念、凝聚道德共识、强化道德认同;立法中体现道德道义的法律价值,释法中表达法律制度的道德底色;规范践行实体法与程序法,展现道德信念,避免惩罚价值的错误归因。  相似文献   

9.
三分的认知世界与怀疑逻辑的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0.
“责任理性”是暗藏于韦伯命题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是人独立自主地认识自己行为后果并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一种道德实践能力,是一种能化责任为信念,以激情、欲望为动力,以理性思考的判断力作保证的道德实践理性,一种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相互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支撑、理性与情感相互亲和的现代理性.  相似文献   

11.
编辑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反差,主要表现在过于追求物欲化倾向与正当物质利益原则的错位、对动无责任化与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的错位、经营风气的虚假化倾向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错位、人际关系冷漠化倾向与互助公益精神的错位。这是由于道德观念的多样化、道德情感的冷漠性、道德判断的“双重标准”和道德意志的不稳定性等原因造成的。要做到编辑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吻合必须要解决好道德养成教育、道德创新实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  相似文献   

12.
农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农民在传承传统道德的同时道德观念也随时代而变化,其道德现状表现为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并存。要引导农民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实现新农村“乡风文明”,就必须对农民现有的道德观念进行扬弃并创新,创建新型的农民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编辑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反差,主要表现在过于追求物欲化倾向与正当物质利益原则的错位、行动无责任化与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的错位、经营风气的虚假化倾向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错位、人际关系冷漠化倾向与互助公益精神的错位。这是由于道德观念的多样化、道德情感的冷漠性、道德判断的“双重标准”和道德意志的不稳定性等原因造成的。要做到编辑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吻合必须要解决好道德养成教育、道德创新实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监督整合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标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内化为公民个人的道德信念,形成个人道德人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他律是重要途径。因此,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他律建设,形成符合道德要求的社会环境,从而不断提升人们道德境界,最终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个体道德素质结构中存在着认知表层化、情感淡漠化、意志薄弱化、需求外在化、理想世俗化、信念缺失的倾向,必须从调整道德认知结构、引导道德体验、激发道德需求着手,通过道德调控,培养和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6.
意见分歧是否会导致信念调整?根据一种回答,意见分歧并不导致信念的调整,在面临意见分歧时,分歧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可以合理地坚持自己原初的信念。根据另一种回答,意见分歧导致信念的调整,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分歧双方合理的做法是“分摊差异”。前者只强调初始证据对信念认知地位的规范影响,而忽略了意见分歧本身的证据效力;后者则相反。所以,二者都不是关于信念合理性的最好的回答。基于此,本文支持一种关于信念合理性的“总体证据观”。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致力于构造其“内圣成德之学”。孔孟以道德意识层面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以及道德理想、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层面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以及道德修养塑造出个体的整体道德素质 ,即道德境界 ,从而完成了对其个体道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1.道德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性道德观念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也各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关系呢?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突,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从经济对道德的根源性上阐释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发展.并致力于探寻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道德伦理体系,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诚然,道德的发展最终受经济关系的制约,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体系和理论,但道德决不仅仅是作为为经济论证和辩护的工具,为经济服务的手段时才有其存在的意义。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品格,它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真善美的统一。一、过招与真的统一道德是调整人与人…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关系的认知困惑,是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教师信念作为从实践层面进入到理论层面的接口,并将教师信念分解为“三观”,即语言能力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是探讨解决教师实践—理论关系认知困惑或障碍的有效路径。科学的“三观”应分别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相联系,并以其为支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三观”,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探求与之相联系的理论,从而更容易建立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直接联系,更科学地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