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语言能力天赋论与建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姆斯基和皮亚杰分别建立了语言能力的天赋论与建构论 ,两者的冲突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语言能力以先天的生理素质为基础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积极建构而形成。语言能力天赋论与建构论之争反映了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方法论的斗争 ,这种争论不仅使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更加向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而且为现代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当代发展心理学中“天赋论”的复兴及其对儿童研究方法学的挑战作了整体上的概览,认为从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层面上说明天赋的性质和涵义及其与后天(后成)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语言习得研究多关注语言输入方式的现状,运用模因论从语言输入内容这一角度切入进行语言习得研究.在语言从输入到吸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模因的两个特征向学生提供优质语言输入;在从吸收到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模因的两种复制方式输出所吸收内化的语言知识,从而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4.
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分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过程在外语学习中的认知规律和作用.通过对这两种过程的比较,分析了它们在指导学生外语学习时可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有语义,还是先有语法;语义和语法是密不可分,还是相互独立的、相互分离的。当代语言学的两大学派——"形式主义语言学"和"认知功能语言学"对此长期处于纷争之中。本文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即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来分析语义和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对不同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习得顺序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们发现儿童习得特殊疑问句的顺序几乎是一致的,即论元特殊疑问句的习得先于附加语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针对这一共性,学者们纷纷从句法、语用、认知等角度分析其原因。本论文从儿童最早接触的语言输入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通过对一名说普通话的母亲与其儿子的对话以及一名说英语的儿童与其母亲的对话当中的特殊疑问句进行对比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国家儿童特殊疑问句的习得顺序与语言输入频率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the theory of meme)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3].随着国内外模因概念的广泛传播及研究,模因概念已深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同时,模因论也深入到了二语习得领域,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基本理论出发,并用语言模因理论解释二语习得过程及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从而得出该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习得理论模式研究中涉及文化问题,在研究与文化相关的语言习得理论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习得者的态度和动机问题。这些研究对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外语的正确态度和动机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语义语法观,儿童语言的实例研究基础上发现,儿童语言习得的实质是基于对象世界感知形成认知图式,基于认知图式形成语义结构。儿童语义结构的形成经历了未语义结构化底层,完全语义结构化过渡层和完整语义结构的发展过程。由此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要素离散化-图式结构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关于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包括经验论、唯理论、建构论等等,但都不能完全解释二语习得的过程。维果茨基提出了语言习得的结合论,他认为:人们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标志是能运用这门语言进行思维,即言语和思维的紧密结合;其结合的根源在于外部交往活动;其过程必然经过外部言语到自我中心言语再到内部言语。该理论对二语习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语言游戏论的“家族相似性”和“意义即使用”为理据,阐释了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语言正、负迁移现象。研究表明,语言正迁移是由于语言游戏之间存在家族相似性,而语言负迁移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所有的语言游戏之间虽存在家族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下仍有差异存在;语言的意义按照规则在使用中得以体现,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的产生是由于母语与二语所处的生活形式发生变化引起语言游戏规则的改变,进而导致语言规则和使用的变化,亦即语言意义的不同。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对词汇迁移现象进行分类总结,理解其本质,提倡利用语境进行二语词汇教学,使学生形成自然的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小学生中推广英语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拥有一本理想的英语学习词典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本文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基于小学生的语言认知模式,探讨了小学生英汉字典的优化处理,试图寻找最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英汉字典.  相似文献   

14.
后期维特根斯坦关注日常语言,主张将语言的研究还原到语言的原始运用中,提出语言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中,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言游戏,语言的意义发生于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蕴含.本文借用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观,从范畴与语境角度出发,分别阐析了二语词汇语义及语用习得障碍产生的内外在原因,并进一步尝试性地提出了词汇习得应在语言的使用中获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从语言是一个规则系统的观点出发,对Krashen的习得与学习假说,批评的多,赞成的少,认为它的假说将会导致外语学习者的无能为力。本文从语言知识的双重性角度,说明Krashen的习得与学习假说主要涉及语法(句法),学习与习得的区分与他的无接口论并不适用于词汇习得。并指出词汇为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之间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语言交际能力及其所包含内容给以探讨,并就非本族语者不同于本族语者习于交际能力方面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了非本族语者习得交际能力的困难。虽然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确实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但是,毋庸置疑,非本族语者依然可以运用学习策略习得交际能力。针对非本族语者的习得提出了四条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语义语法观,儿童语言的实例研究基础上发现,儿童语言习得的实质是基于对象世界感知形成认知图式,基于认知图式形成语义结构。儿童语义结构的形成经历了未语义结构化底层,完全语义结构化过渡层和完整语义结构的发展过程。由此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要素离散化-图式结构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根据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顺应的动态性指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作的动态顺应,揭示的是语言选择的“实际过程”,也是语言意义动态协商生成过程。语言顺应的动态性在广告语言使用中主要体现分别为:(1)语言使用随着时间流转而产生意义的变化,具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表现;(2)作为语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关系及认知心理状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3)广告语篇布局谋篇的灵活性;(4)广告言语事件或活动使其表意框架具备的规约性及变异性;(5)语言意义体现的多样策略性,如隐形和显性等。  相似文献   

19.
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的原因之一。在充分了解语言习得过程的基础上探索以该理论为指导原则的教学方法,“高效低耗”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即尽量创造促进语言习得的教学环境,让第二语言的学得最大可能变为第一语言的习得,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使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达到最佳的匹配度,作到有的放矢,降低教学“成本”,增大教学的“有效”产出。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东部多语族群地区成员语言习得有其特点及规律,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族群杂居,生产生活交流,婚姻互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有关,与习得者年龄等关系不明显.以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托,多角度探讨了多语言习得特性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