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希金作为一个经典性作家,被一代代人解读,然而对于其女性观的阐释至今仍是个盲区,本文则立足于经典性文本《叶甫盖尼·奥涅金》解读其女性观。作为一个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经典性的男性作家,诗人普希金对于男权中心既是有所超越的,更是有所维护的;其女性观既是现代的,更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2.
诠释一部作品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意图,<歧路灯自序>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李绿园小说观的众多依据之一.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与个人经历、文本以及读者等几个方面来解读李绿园"教化至上"的小说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当代女作家徐坤的小说<厨房>的解读中,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解放面临的家庭困境和社会困境,探讨了解决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矛盾冲突的出路,认为女性解放最理想和最终的出路是男女两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  相似文献   

4.
在加缪的<局外人>里,太阳既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又是作家个人潜意识的符码;阳光中的阴影既是荒诞哲学的矛盾综合体现,又是文学作品的荒诞象征元素.阳光意象是日神文化传统的现代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5.
《切文古尔镇》是普拉东诺夫的代表之作,是最能体现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作品,本文试图对这部作品的女性书写进行解读,以加深对作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理解。本文认为该小说对女性的书写从母亲、女人(男性情人)、女性群像三个方面进行,并赋予其特殊的功能和丰富的涵义,她们对小说男性的塑成起到重要作用,既是历史传统的象征,还是政治狂潮中的清醒者,更是异于狂暴时代的另类声音,代表着普拉东诺夫对时代和革命的反思和批判,也是作家独特艺术风格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剖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男性文化心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鲜明的、自相矛盾的双重个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哈代既有传统的男性思维,又有鲜明的女权主义意识.而这既是作家本人精神冲突的表现,更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个专门对女性命运进行深刻思考与冷静剖析的作家,<金锁记>是其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讲述了曹七巧不幸的婚姻遭遇以及被金钱毁灭,到头来又毁灭他人的悲剧故事.文章拟从人性的角度阐述张爱玲苍凉的创作底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紫色>的解读,发现沉默既是文本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建构的方式.沉默体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它消解了主体性的霸权存在,表现出结构主义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私人生活>使陈染成为一名以个人化写作为标志的女性作家.<私人生活>着重书写女性的精神之旅,体现了陈染的超性别意识,此外西方的文学、哲学对陈染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陈染小说个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英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乔治·爱略特在女性历史上取得了无人可比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因其观点及创作主题,特别是其女性主义主题,其生前身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这使得爱略特在西方文艺评论界的地位相当令人困惑.本文旨在澄清一些爱略特与许多女性读者之间的误解及其女性主义观在其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精神的围城>从女性视角评说了当代文坛作家、作品以及纷繁的文学现象.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2.
张泽忠在<蜂巢界>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侗族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相比,这些女性形象更适合作为侗族文化的象征,同时这些女性形象也是作家审美理想的形象呈现.  相似文献   

13.
作家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抒写了一部女性精神史.在小说中作家吁求母性回归,颠覆非勒司中心主义;并以女性的自我和社会文化结构为切入点,阐释作家的女性观和小说所蕴涵的女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澳门土生族群是一个由血缘和文化交融组合起来的族群.这一族群的诞生和发展折射了澳门近代史的一个方面.澳门土生作家也以深厚的情感描绘这一族群的演变.这部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长篇小说,<大辫子的诱惑>讲述了一个独特族群的诞生过程,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可以对这个族群诞生的历史与中西文化的交融史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基石的经典性阅读,既指阅读要选择好经典性著作,也指要用“经典解码”的方法认真开展阅读活动.当今文学作品经典性累积过程中的“选辑”、“论述”和“改编”环节的大众参与性越来越明显.文学经典具有“历史逻辑修正中的丰富解读性”,这种“历史逻辑修正”首先是由生活于不同“历史时空”的中国人/华人提供的.文学经典的创造性阅读,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经典解码:一是综合运用传统解码方法;二是重视文学本体的解码;三是关注文化多元背景下的经典解读.  相似文献   

16.
<在医院中>是丁玲解放区创作中内容复杂、意蕴丰富的文本.其主题指向既有对革命根据地封建主义残余的揭示,也有对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既带有深切的女性感受与体验,通过主人公形象寄托着作家的自我人格与精神追求,同时也真切地表现了作家隐含于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遗产开拓出富有符号性意义的女体空间和女性乡土想象书写.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萧红大量地书写了女体空间所可能载的各种符号形态,特别是有关跳大神的仪式化女体现象.萧红笔下女性所构成的女体符号空间,其根基建立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与乡土想象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萧红对女体的想象书写和乡土的文化空间建构是双线并行的,缺一不可.此种女体/乡土叙述突显出历史文化交织的符号空间,乡土的象征功能是女性作家藉以窥探女性内宇及社会文化系和人生命运不可或缺的书写策略.在萧红的<生死场>中,女体的符号化和乡土的女体化,让萧红笔下的农乡女性归属于此以富有女性意识的土地,也让乡土同样归属于这些生活其上的女性团体.此种乡土经验有别于传统父权/男性视下的乡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吴言生 《人文杂志》2001,(4):102-108
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心经>,既是<大般若经>的精华,也是佛法的总纲领.<心经>五蕴皆空、色空相即、诸法空相、了无所得的般若空观,深刻影响了禅宗破除五蕴执着、圆融真空妙有、体证澄明自性、彻见本来面目的思想.禅宗汲取<心经>精髓,并通过诗歌偈颂的形式,传达对<心经>般若空观的透彻之悟,流漾着玲珑透彻、色相俱泯的风致.体证般若空观及其对禅思禅诗的影响,对建构21世纪禅悟诗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般若空观剔除感官的粘滞性,超越物质声色世界,以跃入澄明自在的审美情境,与禅的终极关怀合若符契,对追求诗意地栖居的当代人文精神,也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碧英 《天府新论》2006,(5):111-113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政治伦理概念,在<论语>中得到了广泛的论及."中"、"和"这两种政治伦理品格的实现是与多种其他政治伦理品格的完善相辅相成的.<论语>"中"、"和"观是孔子之时社会形态的映照,是和孔子一生的理想分不开的.它既是实践孔子所倡导的社会政治生活制度的方式,又是孔子对理想的政治伦理状态追求的体认,也是孔子对前人"中"、"和"以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文化功能的继承与阐释."中"、"和"观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又难以走出困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小说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新写实小说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这也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一大批被人津津乐道的新写实小说当中,刘震云的&lt;一地鸡毛&gt;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