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明代的殿试始于洪武四年,初期多是由皇帝亲制策问,后来多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拟题,然后送交皇帝裁定。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总共进行了16次科考,相应的就有16道殿试制策题目。这些制策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天下国家而问,历史学在这些制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每一篇制策都要从时政的角度提出问题,鲜明地反映出时务策的特征。在殿试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应试者确实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浙江史学在历史上引人注目,乃在于它有著名的浙东学派的存在。浙东学派出名的时期是南宋和前清,元明时期声望弱些。浙西史学和浙东史学相比,总的说来要逊色的多。但明代中期尤其是嘉靖以后一段时间,浙东史学却不及浙西史学,浙江史学的发展重心是在浙西三府,而不是浙东八府。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和明代文化发展的地域特点有关,明代文化的发展中心在北是北直隶,在南是长江下游,即南直隶及苏、松、杭、嘉、湖五府。长江下游地区是当时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浙东则在这个文化区的外围,相对说来落后一些。所以,明嘉靖以后,浙江史学的发展中心,也自然而然地移到了浙西。朱仲玉先生曾作《明代浙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盐税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历代统治者对食盐的产销都十分重视,如汉武帝时的盐铁官营、唐代的榷盐法、宋代的折中法等,都是为加强封建政府对食盐运销的专卖而实行的。两浙地区在我国盐业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宋元时期,浙盐的年产量一般约占全国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到明代,两浙的盐业生产仍十分发达,本文试图对明代两浙盐业生产的发展状况与明政府的两浙盐业政策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北京是我国历史比较悠久的政治与文化名城,到明代,它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文围绕经济状况,做些初步的探讨。一元末战乱之后,北京人口一度大减,故明初时出现了“商贾未集,市?尚疏”①的现象。朱棣即位后,针对这一状况,采取了各项积极政策。他下令“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②。永乐元年,“令选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陕西、河南及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安、庐州、太平、宁国、安庆、薇州等府无田粮井有田粮  相似文献   

5.
6.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0,26(1):59-63
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与政治、道德、教化等融为一体,所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作为世界文明古城,西安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明的城市,它不仅保存有丰富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存有丰富多样的地下考古实物,这些实物多角度地展示了西安音乐发展的活的历史。深入研究西安音乐文物,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生活,对今天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以及西安音乐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颖 《唐都学刊》2010,26(3):96-98
抗日时期,难民大量内迁西北为垦荒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西北又有大量的生熟荒地。在国民政府和西北各省地方政府的积极组织和领导下,垦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难民的西北垦荒,在充分肯定其成绩和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具有的战时特性。  相似文献   

8.
张连起先生所著《清末新政史》一书已于1994年7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叙述1901-1911年清本新政历史的学术专著。全书约20万字,是近年来关于清末新政史研究的上乘之作。《清末新政史》一书在广泛借鉴史学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清末新政史研究的独到见解。该书特色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该书把历时10年的清本新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加以表述,这应当说是成一家之言。众所周知,“文革”前,史学界对清末新政的提法通常采用“1901-1905年的新政”。“文革”后发表的一些论著已经提…  相似文献   

9.
类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述略王力军类书是中国古代一种汇辑各种文献资料,分门别类编排而成,以供查阅的工具书。由于其“区分胪列,靡所不载”(李桓《玉海》序),所以被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当然古代的类书和现代的百科全书是有区别的。百科全书汇理成文;而类书则“达而不作”,直录...  相似文献   

10.
金元赋述略     
金元两朝都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对祖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衍进,都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在文学创作上,也各自取得了各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文学创作是祖国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虽然人们常说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比如一说到唐就说到唐代的诗和传奇,一说到宋就说到宋人的词和话本,那么一说到金元,自然也就说到金代的院本和元代的散曲和杂剧了。但这不过是把当时的这些文学创作与前代、后代以及当代的其他样式的文学创作相比较而言的。是此并不等于非彼。任何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1.
明代处于一个社会变迁时期,其间生活质量的高低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因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明代各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乃至生活质量差异甚大,明显体现出一种等级性的差异。若从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及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等级层次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明代的生活质量可以厘定为富贵奢华生活、富裕小康生活、温饱生活、贫困生活及贫困线四种生活状态。明代的生活质量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生活质量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但体现为贫富差距这一社会阶层的差异性,而且体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性,甚至城乡生活日渐凸显出二元的结构。二是生活质量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主要体现在承平时期与战乱、灾荒之年,百姓的生活质量迥然有异。  相似文献   

12.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但关于南宋故宫的资料,过去留传下来的不多。潜说友说:“内廷事秘,臣下不能详知”。这是一个原因。本文仅就目前所能看到的一些资料,将南宋故宫的历史和皇城宫殿的建造情况,扼要地加以叙述,疏误之处,请予批评指教。一、故宫历史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自扬州逃到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就有驻跸杭州之意。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高宗初来时,本来选地在西湖北山之阴的西溪,建立行宫,至今还有“留下”之名。后来,因为凤凰山东麓,原有隋唐北宋时的州治,又是五代吴越国的国治,便扩建做为行宫。据当时执政叶梦得说:“州治屋宇不多,六宫居必隘窄,且东南春夏之交多雨,蒸润非京师比”。简陋的情况,可想而知。绍兴元年  相似文献   

13.
两宋赋述略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伐北周自立而建立宋王朝起(960),至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统一中国止(1279),前后将近320年的时间,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混乱的历史时期。这时期,封建王朝交错递变,民族矛盾非常复杂,阶级矛盾也甚为激烈。除了宋王朝自身由北宋递变为南宋之外,还有北宋与西夏、辽,南宋与西夏、金的分裂与对峙,直到元蒙建国后,才出现了祖国大统一的局面。由于各个王朝都各自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和思想文化政策,再加上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校勘学乃有清一代之显学。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清代校勘学的主要特点:(一)对明代兴盛的随意改书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二)对校勘理论和校勘条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三)在利用金文材料解读传世典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后对卢文绍、戴震、钱大听、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俞樾等清代学者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分别作了概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5.
<正> 清代康熙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了初盛的形势。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社会的相对稳定,一些官员也开始贪图安逸,甚至乘国家典制未备之机大贪国家之财,以致吏治趋向腐败。国家战事减少之后,八旗风气日渐颓废。“诸王皆习尚骄慢,往往驭下残暴,任意贪纵”。①满族官员不习骑射,只知酗酒作乐,再也不见往日大战沙场的剽悍之勇。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弄得清廷内部乌烟瘴气。由于官员恣意侵吞国帑、国家“库帑亏绌,日不暇给”。②仅八旗汉军所奏亏空银两计有四百余万。③而允禵部属领兵各员名下应追银两则达六百万之多。④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非常遥远的年代里,远古人类就生息和繁衍在这里,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地把历史推向前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考古学资料证明,辽宁本溪山城子后庙山,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遗存,属于旧石器文化遗存,已与北京猿人同时期。喀左县水泉乡石城子村瓦房屯前的鸽子洞遗址,距今约五六万年。在北部的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市阎家岗发现“哈尔滨人”头骨化石,距今有二万三千年。说明二万多年以前,黑龙江地区已经有了原始人类活动。据此,专家们断定,黑龙江地区的远古人类已有了数万年的历史。至于新石器遗  相似文献   

17.
曾小华 《浙江学刊》2001,(3):155-160
所谓资格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以论资排辈、平流进迁为基本原则的任官制度.源于秦、两汉,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广泛运用于唐宋之际.自唐以降,资格制与科举制有机整合,成功运用于官员的选举和任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翔实的资料阐述和分析了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作者把它概括为六论:四化目标论,经济首位论,农业基础论,治水兴林论,科技关键论,结合统一论。四化目标论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主题和战略目标,文章论述了这一思想的观点、内容、发展变化及与此思想密切相关的五个问题,特别指出了邓小平对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经济首位论,论述了周恩来的经济建设居于首位的思想观点,分析和论述了相关的三个重要观点和五个重大关系问题。农业基础论,论述了周恩来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及其四个根据,关于农业的两个思想观点,关于农业和粮食的七个主要问题。治水兴林论,论述了周恩来关于兴修水利、振兴林业的思想观点,兴修水利的八项内容,林业发展的九个内容。科技关键论,论述了周恩来科技是决定性、关键性因素的思想观点和相关的十二项方针政策,并论述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思想观点。结合统一论,论述了周恩来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把八个关系巧妙地结合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的法制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北京农业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民国时期北京的农业很少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大概是由于严格地讲,北京经济中并没有农业这一生产部门。在1928年以前,北京的行政区划只包括内外城区。当时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可以从全国调入各地的农副产品,郊区农业在城市经济中也不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和客观上都似乎没有农业。 1928年以后,北京城发生了变化,由首都降为普遍城市,失去了在全国各城市中的优势地位,周围农村对北京来说,就比以前重要多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四郊农村由原河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