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现代性道德体系的建设理路,突显了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构建中的传统道德的根源性与历史继承性问题。但承接的价值合理性何在?则需作出进一步的学理阐释与澄明。本文从“全球化”这一标示时代生存方式特质的时代话语出发,从历史视角、现实视角、发展视角三个纬度,求证传统美德现代承接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道德资源与现代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道德在现代中国长期被否定 ,社会主义道德要“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提法 ,表达了我们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最高肯定认识 ,但承接什么 ?本文认为传统道德中的个体修身道德、家族道德、社会及行业道德中的合理因素可以直接为变化了的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所继承 ,而封建的国家政治伦理是应该抛弃的。如何承接 ?第一 ,要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第二 ,要用各种实践方式广泛深入进行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第三 ,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批判继承 ,创造转化 ,实现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的对接。第四 ,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美德 ,我们还要注意吸取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3.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现阶段道德体系的建设应循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道德文明相融合这一基本理路进行。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道德体系 ,需要坚持体系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将完善法律体系与完善道德体系结合起来 ,将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潘小玲 《南方论刊》2003,(10):45-45
党的第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把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部门必须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探讨中国道德建设,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不仅关涉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传承问题,更关涉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发展的方向问题。面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近期天津市伦理学学会召开"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与创新"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此主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一、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是时代需求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漫长发展涵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既造就了中国灿烂的物  相似文献   

6.
樊浩 《人文杂志》2004,(4):24-28
本文认为 ,家庭伦理、家庭伦理精神 ,是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 ,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体系建构的源始性价值资源难题。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由伦理实体、道德自我、以及扬弃二者矛盾的身心修养为逻辑结构 ,家庭伦理作为传统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 ,具有深刻的历史与民族合理性。近代以来 ,由于过度的文化批判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使家庭伦理的根源地位被动摇甚至颠覆 ,在家庭伦理不能履行其人文功能的背景下 ,中国道德体系的建立 ,就在神圣性根源、人伦根据和人伦范型诸方面 ,面临源始性价值资源的难题和悖论 ,陷入文化合理性的困境乃至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当前道德建设中 ,道德赏罚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做了粗浅的分析。从道德赏罚的“源”与“原”两个方面论证了道德赏罚的可能性。从个人道德修养 (涉及道德塑造、道德内化、道德责任三个方面 )和实现社会公正角度 (涉及行为的代价与补偿、正义文明理性社会的要求两个方面 )论证了道德赏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政治文明的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离不开政治文化。无论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开启民智、民悟,政治文化都为政治文明提供了主体保证。中国政治文化历来就是一种“道德型政治文化”,政治生活附属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后者的展开便是前者的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来说,当务之急是形成新的价值系统: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客;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切实铸造文化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4-28
从德性的视角审视,"节"在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至少涵盖了节用、节义、节欲三个维度的意蕴,这三个维度的意蕴本质上是寻求情感、价值、理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是传统伦理规范的主体性建构,共同展示了儒家伦理的思想特质与伦理精神。历史视野中传统道德的思想逻辑、展开维度是我们认识传统、承接传统的基本思路,儒家传统的"节"德作为一种道德的负价值与正能量交织的两重性道德范畴,需多加辨识并谨慎取舍。  相似文献   

10.
鞠凤芝  杨玉环 《理论界》2004,(6):328-32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道德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同时存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道德,借鉴汲取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宋涛我国的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都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使少数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深...  相似文献   

12.
论司法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揭示司法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司法伦理的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司法之道,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司法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司法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司法伦理的存在是由司法活动和司法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司法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司法的道德性表现为司法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司法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司法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司法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司法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民族性和共通性,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界定—理论剖析—问题澄清的逻辑,可以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把握中华传统美德之"传统""美德""活的"三义,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德目之范畴类型、层级结构及基本内涵,审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和精神内核,阐明中华传统美德的普遍民族性、鲜明时代性和生动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澄清"传承什么意义上的中华传统美德"问题,进而整体性探究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生生之理,并从国内、国际两个价值向度诠释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中,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包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道德文化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和"的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亦是人类把握自身和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方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和"的理念进行审视与梳理,挖掘其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看, "和"是一种道德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方法. "和"既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相承接,又融入时代精神的共生共赢、兼容并蓄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渊源在于中外传统道德中的荣辱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荣辱学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基础在于当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鲜明特色在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诉求,建构了振兴中华的精神脊梁。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大力弘扬我们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浩若烟海.大致地来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可以粗略地概括、梳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热爱祖国,不屈不挠反对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人感受最深,最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深深地眷恋、热爱和卫护着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每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关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社会道德滑坡主要表现为传统道德的迷失,社会道德的失范,个体道德价值观的模糊不清。本文从社会道德的伦理结构和社会现象结构分析入手,研究了爱国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的理论价值、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分别是真、善和美,并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践引导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论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 ,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 ,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 ,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 ;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 ,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 ;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 ,是管理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管理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传统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传统美德臧乐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与我们民族传统道德的关系,已经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实践问题。我门认为,对传统道德要坚持两分法,坚持批判继承。要古为今用,使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