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智瑞芝 《城市》2014,(3):51-56
正一、引言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总量、科技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科技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浙江省"两创"战略的实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201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7.6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4万亿元,同比增长6.6%;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48.04亿元,占浙江省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9%。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总体在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强 《城市观察》2014,(5):96-106
从产业技术创新积累的过程看,目前广州市产业发展正处于主导产业创新及产业替代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高、技术商品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低等。上述问题正成为广州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竞争力整体提升的瓶颈,以及通过技术变迁实现产业升级的阻碍。本文在对广州产业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产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如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创新驱动"式发展战略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邓强  张赛飞 《城市观察》2011,(4):147-155
在分析研究广州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结合广州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广州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竞争力日益加强的时代,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电子政务环境影响下,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政府急需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阐述了政府竞争力的内涵及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竞争力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政府的竞争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福建省政府的核心竞争力即政府信息竞争力,同时对其构筑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美国、日本和西欧兴起的以高技术产业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对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决定国家力量强弱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是21世纪必争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了高技术及其产业的主导权谁就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高技术产业的特征高技术产业是以高技术为依托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基本特征是:源于科技的转化,依赖于风险投资机制与高水平的制造和现代化的管理,以及由此生产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和高速度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大学文化,大学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根源也是大学文化。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软实力、巩固其核心竞争力、培育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及建设和谐文化、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本文主要探究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7.
徐翔 《职业》2012,(24):39
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特色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生源情况,民办高校需要根据学  相似文献   

8.
赵树明  纪瑞峰 《城市》2004,(6):16-19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工业是高技术密集、高资本密集和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主要由于化工企业自身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达国家化学工业开始加快阶梯性产业结构调整,步入初级化工产品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和产品精细化的园区式集聚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案例开始在我国出现,主要调整形态为企业兼并联合、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生产中心园区化、集约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在现代全球竞争中,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对诸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的环境孕育作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实现城市复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西方国家积极开展如"欧洲文化之都"等文化创新活动,欧洲许多经济衰退的老工业城市正是借助文化创新的力量实现了复兴。过去我国的发展长期过度关注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文化创新,逐渐导致城市发展魅力消失、竞争力衰竭。当前,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刘立  胡垚 《城市观察》2013,26(4):72-80,92
本文对经济、资源和环境数据进行了区域统计分析和区位商计算,指出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悬殊、资源环境优劣各异、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是广东省实施"双转移"、"双提升"战略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双转移"和"双提升"相互促进、提升珠三角经济地位、优化产业布局和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效应,最后提出了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