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阳昭 《天府新论》2007,3(Z1):12-14
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民主化,法制化,人性化的和谐富裕的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俄国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苏联社会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笫一阶级”的社会,而只是胚胎状态的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苏联共产党长期实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措施,并固守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斯大林政治体制,苏联人民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民主权利。由此使苏联人民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苏联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逐步动摇,苏联共产党逐步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充分表明,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也必须不断提高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加强党内和谐,密切党群联系,改善民族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应着重于对内因、对所犯错误内容和原因的分析 ,总结经验既不要肯定一切 ,也不要否定一切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从实践上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永图 《学术研究》2000,26(3):44-48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资本主义提倡的全球化实质是世界的资本主义化,而社会主义提倡的全球化最终是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世界的共产主义。我们正在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当提高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李仁世界经济一体化,高科技革命,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构成了当代世界性的潮流。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世界正经历着冷战结束后的巨大变革。然而,就在世界格局发生新的调整之时,中国...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在苏联最终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种模式普及到诞生不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财产制约形式,推动了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又具有过渡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势必会遇到挑战。本文试对苏联所有制的形成进行历史考察,这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原因探析杨嘉靖,刘继祥苏联解体的原因学术界已有多种看法,本文试图从原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等深层次原因上作些探索。(一)原苏联的管理体制,在接受实践检验和时;代弃取方面,曾呈现出两种不寻常的现象。一种是在苏联前期,即在困难的革命时代,其体制曾有较好...  相似文献   

8.
令睿  张添翼  闫宇 《南方论刊》2021,(4):42-44,99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苏联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导,造成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导致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最终亡党亡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的多维解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的演变,对摸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建成有...  相似文献   

9.
既不对历史负责,又不对未来负责的社会舆论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而苏共未能把握舆论导向和最终放弃舆论阵地是消解苏联合法存在的关键。真可谓“国家兴亡,舆论有责”。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与苏联的解体谢国先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庞大国家。在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与四国联盟到十五国联盟的发展之间,有不可忽视的相似性。女皇叶卡特林娜二世没有活到二百岁,俄国(俄罗斯人统治的国家)也没能统治整个欧洲①,但至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1.
吴强 《理论界》2008,(12):22-23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在实事求是地肯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要辩证地分析这些新变化,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矛盾上分析,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质并没有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客观规律并没有变,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1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主要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创造者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创造性活动的成果;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同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是紧密相联的。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重大转折时刻,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无产阶级历史主动性提到首要地位;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人,总是把矛头对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精神和历史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又与目前人们存在的“信念动摇”、“理想淡化”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进程所出现的曲折。作者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探索性、创新性、曲折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得出最终的结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根本点和正确方向,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春贵 《学术研究》2000,3(1):30-37
社会主义运动,总在曲折中前进。只要科学、准确而全面地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那么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必将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主义产生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自从郑时以来,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的学说早已超出了理论的范围,在世界广大的地区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每一胜利,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新证实;而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又会经常提出一些新问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寻求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诞生,社会主义在20世纪兴起,决不是一种偶然的历史现象。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反映了要有一种更加合理的社会形态来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20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一部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又遭受了重大挫折的历史。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尤其是后期的重大挫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值得认真思考和科学总结的问题。首先,社会主义实践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开始的,这就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是…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2011年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家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历史命运巫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发现:经济制度姓“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G—W—G’即资本带来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全部秘密,社会大厦的整个地基就在这里。这个秘密曾令早期资本主义世界骚动不安。那时,资...  相似文献   

20.
魏国力  潘静敏 《理论界》2005,3(2):27-28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将诞生于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决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