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进先 《学术交流》2005,(4):148-157
郜元宝<鲁迅六讲>及<关于科学史教篇的几个问题>中所提出的鲁迅在1907-1908年间贬低科学,鲁迅认为尼采、叔本华所张皇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意力"是"科学之本"的观点,是对鲁迅的误解.这种误解产生于对<科学史教篇>中"神思"、"本柢"等语词的误读,膨胀于对这种误解的百般回护.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4,(23):70-72
1934年,在青岛陷入困顿的二萧——萧军、萧红把自己的作品寄给远在上海、从未谋面的鲁迅。二三十年代,鲁迅是左翼文学青年的精神导师。之后,萧红成了鲁迅家中的常客。常客的程度,许广平后来在《追忆萧红》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的寓所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因而对鲁迅先生的照料就不能兼顾,往往弄得我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3.
1988年~1989年起用的新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和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占了很大比重,共有28篇之多。这些篇目中的疑难词语,已由编者约请名家作了注释,对教学有很大裨益。但由于篇幅所限或传抄之误难免有所错漏。对于一些应注未注的词目,尤其是随文引申的涵义和方言、熟语、专门用语之类,一般词书既难以求得解释,而专门工具书也不一定能指示迷津,为了扫清词语障碍,方便教学,帮助学生阅读,确有补正、补释的必要。今谨借主纂《中学语文词语补注》一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5年6月发现了鲁迅为山上正义《阿Q正传》日译本亲笔写的85条注释,两年以来,日本学术界搜集有关鲁迅文献资料的工作,更加热乎起来,这是值得感谢的事情.鲁迅和日本的关  相似文献   

5.
孙玉明 《学术交流》2012,(9):173-178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红楼梦》,学术界简称为"新校本"。该书集全国多位红学专家之力,费时七年,最终于1982年出版问世,并成为深受读者和专家所喜爱的一个版本。在这三十年间,校注组的先生们和出版社的有关负责同志,虚心接受专家和读者的建议,及时吸纳红学研究的新成果,分别于1994年和2007年对该书作了两次修订。但"新校本"第3版中,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在正文方面:一是断句方面存在可商榷之处,二是存在错别字。在注释方面:一是存在该注未注者,二是有重复注释者,三是存在注释不太准确者。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鲁迅作品的译介和研究黔东南教育学院袁荻涌最早把鲁迅作品译成日文的不是日本人,恰恰是鲁迅先生自己!本世纪20年代初,鲁迅将自己创作的一篇散文《兔与猫》翻译成日文,发表在1923年北京出版的日文报纸《北京周报》新年号上。这份报纸主要是供日本侨民阅读...  相似文献   

7.
闻达 《今日辽宁》2014,(5):88-89
鲁迅先生《自嘲》里写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对沈阳的杜家人来说,这种躲进小楼不关心春秋的日子,已经断断续续过了86年。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铸剑》完成于1926年10月,写的是眉间尺替父报仇的历史故事,是一曲为正义而复仇的壮歌。鲁迅写这篇小说与三.一八惨案有关,严峻的阶级斗争加深了鲁迅对反动统治阶级本质的认识。对于被压迫的民众,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要让爬着的奴隶站起来做人。在鲁迅看来,眉间尺、宴之敖身上潜藏着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千年的生命活力,也是这部新编历史小说凝聚作者理想信念,高扬浪漫主义旗帜,书写火与剑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从最广的方面来看,文学作品和议论文章的标题是不大一样的。前者要求有鲜明的形象性,后者则要求有深刻的抽象性。杂文,作为文艺性的论文,它的标题必须二者兼有.而这是难于做到的。但鲁迅先生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三月的租界》这篇杂文的标题就是一个例证.这篇杂文,本身批驳了张春桥化名狄克对《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及其作者田军的恶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季刊《亚洲评论》1976年第4期,发表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讲师细野浩二题为《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的文章.作者认为,在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中,弘文学院时代是其传记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阅读了讲道馆所藏的有关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鲁迅作为"境界人"在弘文学院发现了生活在清朝体制下的矛盾;他产生了"寂寞的思想",经过医学发展到文学,他的这一思想发展过程明确了;鲁迅是站在境界之上的"精神界之战士",最能正确理解他的是毛主席.现将全文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痛感帝国主义的侵略、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民性的愚弱,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人们的精神。他便于一九○六年决定放弃学医,从事文艺活动。但是,就在此时,鲁迅又写了好几篇有关自然科学的论文。对这种仿佛变化无常的做法,可从鲁迅《科学史教篇》结尾处的一段论述找到解释。在这篇论文里,鲁迅从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出发,探讨了科学、实业、宗教、文艺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最后深刻地总结说:为了人类的文明得到全面的发展,既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周作人评价鲁迅 《阿Q正传》 所用"山灵的讽刺"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根源,指出周作人在定义鲁迅的写作特质时,除根据他们共同的阅读范围来确定鲁迅所受影响的来源外,主要依据了自己所受的古希腊及英国文学的影响.所谓"山灵的"(Satyric)这一限定语,既包含古希腊神话人物萨提儿本身的特质,又包含古希腊特有剧种萨提儿剧的特征.周作人还挪用了泰纳 《英国文学史》 中对斯威夫特的评述,作为其定义鲁迅"山灵的讽刺"手法的重要参照.正因为周氏兄弟思想资源的差异,周作人对鲁迅写作技法的理解中实暗含着两处与鲁迅的分歧:一是对幽默概念的不同认知,二是尼采意义上日神与酒神精神所象征的不同个性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3.
段留锁 《唐都学刊》2008,24(1):118-123
霍松林先生的杜诗鉴赏,师心会意,烛幽透骨,堪与原诗相辉映.本文探析的是其中的两篇,即<春夜喜雨>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这两篇鉴赏中,先生"凌绝顶",入"化境",以诗圣般的胸怀,成宏妙浑厚之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方法论的启迪,更是灵魂深处的震颤以及如何为人、为文的灯塔与路标.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僧伽罗语组副译审王允唐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选》(上册)僧伽罗文版1993年在斯里兰卡由黎明出版社出版。 《鲁迅短篇小说选》收入了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8篇,它们是:《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和《阿Q正传》。篇目顺序按小说发表年代排列。在此以前,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等曾被译成僧伽罗文和英文出版(英文版居多),  相似文献   

15.
徐铂尧 《生存》2020,(12):0227-0227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写下的。鲁迅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多人给予鲁迅先生很高的评价,那么下面我想说一说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6.
李继凯 《唐都学刊》2001,17(2):79-85
鲁迅与茅盾都是具有当代性的文学大师,在接受中生成的"鲁迅文化"与"茅盾文化",在文化积累、文化再生及针砭时弊诸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当代多元文化动态发展的视野里,应以理性态度来把握鲁迅与茅盾的当代性,从论争话语、人格特征、人生形态及文学影响等方面切实理解其当代性的"存在",而文学大师的当代性亦即意味着自我生命的延续和对当下文化创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正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大胡子、黑脸冷面?一腔激情、以笔为枪?还是和少年闰土一起捕鸟的温柔落魄少爷?但其实,除了我们了解的这些,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竟然是那么有趣、好玩。他是几十年来中国学生最痛恨的历史人物前三,是学校教室墙壁上的刷屏之王,是语文课本里永远的戏霸,是各种书店里的镇店之宝。同时,他是所有政治领袖各类讲话中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素养和极其广博的知识与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为了彻底地反封建,扫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乌烟瘴气,鲁迅当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侧重于批判方面。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极其猛烈的抨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束缚和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摧残和奴役。同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方面,鲁迅先生也做出了具大贡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在胡令能的《咏绣障》中,通过由刺绣引来黄莺,赞美古代女子的心灵手巧.在古时,刺绣与生活息息相关. 朝阳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而这些民族也多有刺绣的习俗,随着民族的融合,各族间的刺绣纹样的区别渐小而趋向同一,但是从相似的刺绣作品中,又可以看出各族文化的遗存和民族融合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时写了两首七言诗,后人根据抄件刊印,并加《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标题。诗句是:“(一)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二)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