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BO作为一种创新制度,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MBO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MBO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定价、融资、交易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本文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分配的政策框架为基础,总结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政策机理,提出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化薪酬分配的实施条件、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一婧 《劳动世界》2013,(10):115-115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的流失情况,并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的流失路径和原因,进而提出了一些关于防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失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的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会改革的重点,监事会作为国有企业中的重要部门,如何实现它的最大作用,令其对改革起到推动作用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监事会还存在很多弊端,监事会无法对董事会形成制衡,无法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国有企业监事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我国企业改革中遗留下来的历史原因,也有监事会独立性缺乏的原因。国有企业要想成功进行改革,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实现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作用最大化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资源与资产的成分利用,避免浪费,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苏梦 《劳动世界》2013,(1):134-136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至今已经历了30余年的历程。我国的国有企业高管股权激励的发展是伴随着国企改革而生的。正如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所受以往制度惯性的影响,处于国有企业体制内的高管激励发展也深受以往经济、政治体制结构的影响。而在西方,股权激励的研究已经发展成熟。本文对西方和我国高管股权激励研究进行了回归,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绩效分析、会计分析,或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股权激励的效用问题。也有学者研究了行政制度对于股权激励的影响,但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当前,有关国企改革的理论热点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功能问题;二是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三是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企性质及其作用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国企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至今已经历了30余年的历程.我国的国有企业高管股权激励的发展是伴随着国企改革而生的.正如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所受以往制度惯性的影响,处于国有企业体制内的高管激励发展也深受以往经济、政治体制结构的影响.而在西方,股权激励的研究已经发展成熟.本文对西方和我国高管股权激励研究进行了回归,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绩效分析、会计分析,或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股权激励的效用问题.也有学者研究了行政制度对于股权激励的影响,但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递     
数据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共2600万人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字,到2003年底,我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260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50万人。  相似文献   

9.
平稳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到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呈逐步增加态势,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方式的改变是国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怎样做好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中国改革发展之路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日趋激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着"十三五"深化改革和创新转型的迫切需求.企业是由人组成和支配的组织,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内容都应当是组织和企业内部人员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者的领导力,尤其是企业中坚力量的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培养将左右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格局,做好国有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落地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要求还存在不太匹配的问题,如何提高国有企业干部,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以及"新领导力"概念的探索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模型的构建,为我国国有企业找到一条适合国有企业性质和实际情况,符合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培养的正确途径,通过提升"关键少数"来做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不仅需要开拓视野,敞开怀抱,吸引外部人才,更重要的是发掘内部人才潜力.加强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给员工提供平台.让更多的企业急需人才从企业内部涌现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则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那时起,我国每年都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十多年过去了,勿庸讳言,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进退两难,企业经营机制未转换,活力没有根本的改观。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学者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国有企业摆脱困难境地提供对策,其中,经济学理论界知名度很高的三位学者,一位是中央党校的王珏教授,一位是黑龙江大学的熊映梧教授,一位是中国社科院的董辅礽教授,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引起了学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因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而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并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国企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生产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办好企业,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一,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度的基本条件尚需完备,实行的环境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1.我国的企业家市场尚未真正建立,企业家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企业家的选择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家的行为后果也缺乏客观的评判;经营者在其经营上缺乏诸如破产、失业等的外部压力。目前的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层),不同于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中所定义的企业家。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步转向  相似文献   

15.
张忠堂 《中国劳动》2003,(11):30-3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本应是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承担,而我国目前还处于“模拟市场经济体制”之中,资源配置的功能实际上处于由政府承担向市场承担的过渡时期,变形的权力之手介入资源配置。目前,国有企业工资的分配原则既不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如何盘活国有企业,使其走出低谷,提高企业竟争力,社会观点不一。但总的来说,要从企业的内外环境加以分析。债务重组是从外部环境探索出来的一个重要战略。本文就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办法作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制度之一,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进程。要完善国企工资管控工具必须结合实际,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管控方式应符合我国国情,不宜简单与企业效益挂钩。建议按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与同行业对标、工资水平与同行业对标的"双对标"方式,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养老基金缺口以及个人账户空账,长期困扰着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找到一种长效治理机制,有必要深入探讨。同时,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全体人民到政府部门再到国有企业"这一委托代理链条中,各个层面都有不少缺陷。本文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国情,深入研究了二者的关系,并指出通过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国有企业,实现二者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困难企业也日渐增加,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的现状已日益引起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于今年5月专门召开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随后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通知》,接着各地也作了具体部署。为了贯彻中央、省、地精神,不少企业及主管部门对领取基本生活费的下岗职工逐一落实、清理、筛选如何界定提出了一些普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命根子,如何帮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国有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制,这当中富余人员及破产企业职工的再就业成为问题的焦点。上海市设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形式,探索出了一条既不把职工滞留在企业,又不把职工简单地推向社会的道路,把再就业工程推向了有序化运行的轨道。为此,本刊特将上海纺织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运作情况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