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外,对语言的研究开始从词的层面和句子层面转移到篇章层面,从句法转移到语义,从语言内部的静态分析研究转向语言与语言外部因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动态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对篇章结构分析,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阅读过程中的表层结构层面、深层结构层面和读者的世界与深层语义相互作用层面这三个层面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探讨阅读的性质和理解产生的过程。提出应该认识到阅读理解的能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诱导学生不断扩大并加深所学的语言知识,了解并熟悉目标语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拓展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经历,在阅读中开展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以期获得阅读的高质量与高速度。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深层意义的理解,提高记忆英语词汇与阅读英语篇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汉英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具体从语音与认知、词语与认知、句子理解与认知 3个方面论证了语言理解是由语言感知提供的输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同构的结果。阐述了语言理解过程的认知顺序是从句子的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强调了语言理解基本知识层面和语言理解的文化知识层面在语言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指代歧义是指句子一个成分可以分别指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人或事,从而造成一个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依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是产生指代歧义的所在,原因是深层结构是大脑要表达的思想,不会产生歧义。对歧义的讨论是根据语言结构本身及句子中的词组成分的阿尔法移动这一转换生成角度来探求结构歧义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产生机制,在完全摆脱语境的条件下探求指代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只有语句结构本身提供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这种指代的结构才会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产生歧义。管辖约束理论指出在分析指代歧义时显示出一种指代管辖约束关系,其次,在结构歧义分析中,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应用于指代歧义的分析,并在控制理论中的地方域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句内外域和句外外域两个概念,这对于代词在域内或域外找到其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指提供了证据。从语言本身局限性上讲是指代歧义的产生是由于深层结构被转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视角对医学英语翻译中理解障碍进行分析,指出要清除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障碍要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修辞层面入手,这是医学英语成功翻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过程和教材编写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忽略了篇章的产生是作者篇章策略选择的产物,忽略了篇章的表层结构特征;片面注重小句层面的理解和对孤立的语言素材的掌握,造成了外语学习和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脱节。本文提出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应采取篇章教学模式,教材也应符合篇章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视角对医学英语翻译中理解障碍进行分析,指出要清除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障碍要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修辞层面入手,这是医学英语成功翻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一种常见普遍的语言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语言的表现力。幽默效果产生的前提是接受者理解了话语的深层意义。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解释语言意义的理解过程。阐释该理论的运作机制的同时,结合英语言语幽默的特点,概括出四种网络模型分析英语幽默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