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老乙,最近可读了什么好书?乙:正要向你介绍邢贲思同志写的《欧洲哲学史上的人道主义》这本书。写得不错,作者对欧洲哲学史上各种形态的人道主义都作了较全面透辟地论述,可算是本填补空白的著作。甲:我也读了,是这样,只是我觉得绪论部分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总的评价似乎欠公允。书是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我想邢贲思现在的观点也许会有些变化的吧?乙:不然。一九八○年第一期《百科知识》上有作者另一篇论述人道主义的文章。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是一贯的。他始终认为人道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只该被我  相似文献   

2.
白劲鹏 《求是学刊》2007,34(1):118-121
目前盛行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其实并不是“文学批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慎用这一所谓批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之所以不是“文学批评”是因为它缺少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批评实践方面,女权主义批评没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实际上是将文学重新变为哲学或政治的奴仆,本质上是文学理论的倒退。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历史唯物主义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什么?薛德震同志在他的《解放的哲学和哲学的解放》(载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学习与探索》,以下简称《解放》)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整块钢铁,“首先是从锤炼历史唯物主义这块胚胎开始的;而这块胚胎的核心恰恰就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解放问题。”“‘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就教于薛德震同志。  相似文献   

4.
张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哲学基本问题上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完整的唯气哲学,发展了《易大传》的辩证思维,其“民胞物与”思想奠定了中国近古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他的关学对中国近古唯物主义传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会图书馆目录编制人员提供的最近的统计资料,“哲学与女权主义”的分类标题下只列有45部书名。在“妇女研究”标题下则列有大量的书籍,而且现在有一个准哲学的范畴,即“理论”或“文化理论”概念。近几年来,从英美传统中训练出来的女权主义哲学家们已对蔑视妇女的语言上与制度上的实践进行了鞭辟入里、意义深远的哲学分析。(参见S.哈丁《女权主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探讨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五年前,在中国社会学座谈会上,胡乔木同志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作了长篇发言,对在我国恢复和发展社会学起了重大作用。今年年初,胡乔木同志又发表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对几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作了科学的总结,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虽然提到社会学的地方并不多,但从文章涉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它为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国学术界对认识本质问题的探讨形成了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论者基于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反映论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反映范畴带有机械论的痕迹,主张扬弃反映范畴,而代之以对认识本质的新的概括。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王振武的选择说(参见《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086年第4期)以及江信砚的重构说(参见《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他们从全新的视角对认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深化问题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告诉我们,选择和重构,如同…  相似文献   

8.
《学习与探索》创刊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它与我们的改革事业同命运,并且始终站在理论战线的前列。在批判封建主义、宣传人道主义和推进改革的斗争中,它树起了鲜明的旗帜。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变革中,它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的堡垒,为新的理论体系浇灌基础。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学习与探索》的十年历程也几经波折。但是,春寒毕竟过去,它播撒的思想的种子已经发芽。在北国大地上,我们为有《学习与探索》这样的理论刊物而自豪。作为一个由《学习与探索》扶植起来的青年理论工作者,我与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成为广大中青年学者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锤炼思想武器的洪炉。在一些刊物以拾名家宿儒的余唾为荣时,《学习与探索》却热情地向中青年学者敞开大门,发表了大量思想新颖、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结晶──评《新编经济学纲要》王守川汤鹰教授主编的《新编经济学纲要》,已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这是理论经济学的一部创新之作。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两大部分的理论体系,重新构造了一个新体系,并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阐述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9月出版了魏义霞副教授著的《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以下简称《透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新见的力著,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近代哲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虽然出现了一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但是这些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对某个人物思想的具体研究,宏观性的综论不多.《透视》一书在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哲学方面作出了第一次尝试,它打破了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只限于具体人物的思想界限,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哲学作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杜丽燕所著的《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两部哲学著作,洋洋百万言。两部书从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问题。作者在写作这两部书之前,对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寻根究底的考查,出版了译著近百万字,这些关  相似文献   

12.
论著提要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一种特殊的现代主义,或称宗教自由主义的运动,在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得到广泛传播。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力图巩固由于社会与科学进步而被毁坏的宗教阵地。他们认为自己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们反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企图创立一种无神的宗教,重新论证人道主义思想。P.赫姆斯特里特牧师在《宗教人道主义的实质》一文中说:“美国的人道主义是自由主义基督教与犹太教内部分化的结果。”宗教人道主义奠基者的著作的基本内容是:宗教与人道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问题。他们探讨道德的意义与起源、人的自由与责任、生命的  相似文献   

13.
过程女权主义是当代美国学界一股新兴思潮 ,它是一种试图将过程思想和女权主义结合起来的努力。它既是建立在怀特海过程哲学基础上的过程思想在女权主义领域创造性的应用 ,也是立足于现实的女权主义对过程思想的丰富。本文通过考察两位当今活跃在美国学术舞台的过程女权主义思想家———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不同的思想进路 ,亦即通过考察南希·霍威尔的分离式的过程女权主义和玛约丽·苏哈克整合式的过程女权主义 ,大致勾勒过程女权主义这一新兴思潮的理论内涵 ,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思潮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哲学上有过关于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讨论,那么,以人为本思想与人本主义有什么关系呢?怎样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以人为本思想呢?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是从西文翻译过来的,...  相似文献   

15.
论价值形态     
价值论是近代哲学提出而在现代哲学中得到确立的。传统的西方哲学是认识论一本体论哲学(认识论、逻辑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价值问题被狭义地作为伦理学问题提出,而伦理学又是由认识论一本体论引伸出来的。这就是由柏拉图开创,延续到黑格尔的伦理—认识平行论。它们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理念,对理念的认识产生知识,道德也是知识。传统的中国哲学正相反,是价值论—本体论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某种道德实体,天道即人道,明道的途径是修身。康德首先把伦理学提高到与认识论平列的哲学地位,即批判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对峙。他把现象看作认识论的对象,把本体看作伦理学的对象,突出了主体性,从而为价值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黑格尔以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使认识论吞没了价值论。黑格尔以后,便是认识论一本体论思辩哲学的解体和价值论的掘起。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价值理论,继之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以及存在主义诸家则建立了与传统哲学对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5):30-3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恩格斯晚年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辩证的发展观,这一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文从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意义、辩证的发展观的理论特质及对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论述恩格斯辩证发展观的特点和作用,是我们认识真理和认识历史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似乎对人道主义问题的探讨做出了权威性的总结。但是,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沉思,人们觉得《问题》一文关于人道主义的一些观点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就《问题》一文的几个观点提出质疑。《问题》一文立论的中心是认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立足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这种意识形态”;而“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它不能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科学的解释”。就是说,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可以接受,作为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是不可以接受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那么,我们要问:世  相似文献   

18.
T.雅罗舍夫斯基的《论实践》是这位波兰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第二本译成俄语出版的书。第一本书《个人与社会》是1973年《进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在苏联舆论界获得很高的评价。雅罗舍夫斯基在这本书里以充分的证据批判分析了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以及其他资产阶级哲学关于人的观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理同这些观念作了对照。这位波兰哲学家批判了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代表现代反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伪人道主义的空泛词藻,论证了真正的人道主义同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争取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斗争密切联系的论  相似文献   

19.
论认识工具     
认识论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研究中,人们特别注意到当代科学的新成果对认识论提出的新问题,这是十分可喜的。为了使当前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需要我们对组成认识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和要素作专题考察。认识工具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认识工具是认识的组成部分 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是否要研究认识工具?这是认识工具问题能否纳入认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往的认识论,对认识工具虽偶有提到,却从来作专门论述,这实际上是未将认识工具问题包含在认识论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把视野放宽一点。…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概念虽然产生于近代,但是其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近代人道主义利用形而上学方法构建了抽象的人性,忽视了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智慧",丧失了人的自我确证维度,使人道主义局限在了理论层面。从对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解出发,马克思主义内部也产生了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马克思本人既批判近代人道主义,即"理论人道主义",同时也承认自己的理论是一种"实践人道主义",两者的本质差别,就在于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自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回归到了古希腊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实践作为历史的中介与人自我确证的方式,张扬了人道主义的实践内涵。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其理论与旧哲学的本质不同,也就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