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三角一体化与苏南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和必然趋势,将对苏南地区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长三角一体化将使苏南面临一个收益与风险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总的来看,苏南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可能的收益远高于风险损失,长三角一体化对苏南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制约影响。提升苏南竞争力的基本路径在于,抓住机遇,科学定位,打破行政分割,在苏南内部率先实现一体化,建设地方性分工协作网络,强化产业集群的植根性。  相似文献   

2.
熊月之 《学术界》2022,(11):82-96
安徽人是近代上海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数比例仅次于江苏、浙江。最早与上海地区发生联系的主要是徽州人,其次才是皖中、皖北人。安徽人在上海的职业分布相当广泛,包括商业工业系统、教育文化系统等方面,在两方面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而特殊的政治舞台,是很多安徽人抒发政治理想、施展政治抱负、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包括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等人。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上海大学,内以安徽人特多。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安徽人以其灵动性、亲和性与创新性,成为最积极的力量。近代上海安徽人,表现出勤劳笃实、识时顺变、商儒兼重与家国情怀的特点,在近代中国历次进步运动中,都有独具特色的贡献,也使得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中,融入了强烈的安徽色泽。  相似文献   

3.
4.
安礼伟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5,(3):79-84,238
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生产网络的重新整合。长三角在信息通讯等产业上的良好基础、潜在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庞大而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都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角色转型,目的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向周边省份梯度转移,是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内生需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于安徽经济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弥补发展资金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区社会就业,是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力。但这其中也蕴含着潜在的经济风险,不加选择的盲目承接,不仅会削弱安徽未来经济进一步提升的潜力,甚至会使安徽在泛长三角的分工中长期处于依附和从属地位。因此,安徽在大力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应当有所选择,并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系统风险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极为重要的方面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安徽能否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黄金周期的历史机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安徽的未来.本文认为,当前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培植优势产业,重点是组团式转移及配套体系的完善,基础是软硬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而政府职能的适时转变将是把握产业转移黄金周期的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与各县市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障碍等,并提出如何通过中心城市与各市县产业联动来实现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及政策.  相似文献   

8.
论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区域竞争力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以其特有集聚效应和优势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长三角是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最多地区的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前哨阵地。本文主要是研究FDI对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贡献,采用实证的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FDI对长三角工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利用FDI政策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阶段,合肥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通过对合肥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梳理,运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对合肥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转型动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缺乏良好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四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治理体系策略。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探索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中国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在创新一体化中建设创新型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突破口是推进创新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创新型区域.对创新型区域的评价涉及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制度等方面.与国家创新体系一致,区域创新体系涉及相互衔接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入新时代,长三角区域要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进行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包括:区域内形成合作创新的机制,壮大核心区的科创内核,科创中心和其外围有效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型城市是区域创新极.依托创新型城市辐射的创新成果,带动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的动力来自高水平的研究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型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型区域尺度范围包含多个创新型城市及其辐射的外围地区.目前的一市三省只是长三角的行政范围,不能接受到科创中心创新要素辐射的区域实际上没有进入长三角经济区域.外围与创新中心对接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成果辐射的范围越大,中心地位就越突出.外围要成为创新型区域的一部分,更需要接受中心扩散的高新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园区,建全科技服务体系.其基础性条件包含三点:一是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三是建设创新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群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能拓宽发展空间,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率的环境,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强大的发展功能,从而加快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城市群发展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基础最好的地区.而对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给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当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服务经济定位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刘志彪 《河北学刊》2008,28(1):142-146
本文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提出了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这一新的理论命题。本文的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才能为制造业集聚及其升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制造业的良性集聚和升级发展。这也是京津唐地区赶上或者超越长三角地区可能需要经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刘永华 《理论界》2010,(2):53-5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全国各省(市)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具有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市场化、国际化推进"长三角"发展一体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阻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用行政机制来调整"长三角"地区间的行政摩擦,有悖于一体化的实质.为了在"长三角"地区大市场范围内推动实现有效竞争,该区域要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实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共同市场,使区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率配置.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处于动态有序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系统必须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现象。该理论给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启示是:必须以开放的胸怀、主动的姿态,从外界引入"负熵流";实施非平衡战略,培育山西省的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树立非线性思维,推动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多元崛起;利用涨落,切实推动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山西"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软环境基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数量、素质的不断提高、结构比例的持续优化,作为具有合素质较好、知识层次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的高校女教工群体更应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已明确了农村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农村的成功跨越发展,就必须要破解目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困境,进一步强化农村的政治保障、完善经济保障和推动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但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媒介产业发展还存在地域分割严重、同质竞争、发展滞后,特别是缺少整体发展战略与协调机制等诸多问题.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制度供给与政策引导,在宏观政策、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上进行大胆突破创新,通过一体化、集群化、特区化策略促进区域内媒介有效分工合作与资源的合理高效流动,在形成若干较强媒介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性的媒介产业圈,实现区域内媒介产业的做大做强与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