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前程  范从来 《江海学刊》2022,(1):105-115+255
由于共生利益分配的不对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共生发展中存在非对称性,这是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了共生发展,但在共生利益分配中偏向金融部门,呈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明显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贡献的“失衡”状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非对称性及其所引发的失衡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有所区别。为此,应着力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共生发展关系,推动二者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促使金融和实体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金融空转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使金融服务更好地契合实体经济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因自身特性和外部约束等方面的差异,三者具有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应通过创新债券市场、加快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激发产权交易市场活力,提高金融服务国有经济的能力;通过完善民营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建立企业征信系统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通过逐步使外资银行获得"国民待遇"、规范和发展外资融资租赁服务、放宽"熊猫债券"发行门槛以及稳步推进国际板建设等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外资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的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手段,改善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新的金融服务,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发展金融科技要提升监管的科技含量,管控金融风险的传播,加强金融科技研发,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既是思想解放驱动下的理论创新,更是利益博弈中的制度规则创新。中国市场化改革就是在不断交锋的理论争议过程中实现渐进制度转型的历史演进过程,其间大的周期性“市场化争议”风波已经经历了三次。目前中国改革又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们应遵循中央决策,明辨是非、审时度势,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重大突破,努力将市场化改革大业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要素投入与实体经济互动的角度指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更多地发挥高级先进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孤军奋战。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加强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均衡关系的宏观治理;要鼓励用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支撑科技创新,同时以科技创新振兴实体经济;要把过去在全球价值链底部进行国际代工的汗水经济,转变为由人力资源驱动的智慧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能够产生“降本增效”的作用,提高生产迂回度和附加价值,引致新业态、新组织、新模式诞生,从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数实融合能够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创新动能、赋能产业绿色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数实融合的实践进程中还面临着数字鸿沟与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共存、数字技术核心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强、数据要素流通不畅等一系列现实困境。若要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应采取措施弥合多维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畅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渠道,以促进产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焦点.城市中演绎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见证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变迁,城市因此而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理论源自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实践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城市经济理论领域开展了精彩而深刻的探索,在城市化、城市群、大都市、城市产业(产业集聚、结构类型、转型优化)、竞争力、生态保护、开发区、住宅与土地经济、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重点作出了初步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一个放松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中国已经加入 WTO的情况下 ,中国如何把握住机会、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主流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从上世纪 70年代兴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意或无意地参加到这一进程中。由于经济基础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的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发达国家先后放松或取消对利率、分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的管制 ,使本国金融业发展进入了较为…  相似文献   

11.
服务贸易与金融业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视角,探讨了1991———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二者之间呈一种单向的关系,即金融发展会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服务贸易对金融发展作用甚小。最后,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合理有效引导资金流向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佛山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是观察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样本。佛山实体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但在当前也存在产业层次依然较低、产业结构性失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生产要素制约明显、空间布局尚需优化、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具有创新引领的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的实体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1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上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次研究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以及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与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实证关系.本部分所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为1993-2002年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  相似文献   

15.
杨军 《中州学刊》2023,(3):36-42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实体经济形成质效提升、合理增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础、掌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赢得国际竞争发展话语权、构筑高质量供给关系体系的迫切需要。但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绿色低碳发展缓慢,区域、行业要素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深层次塑建中国式现代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应围绕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内外循环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基本方略,完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延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空间,创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业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金融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争论不止,并最终形成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出发,探索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应采取的金融政策,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分为前后两个30年,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进行回顾,对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进行展望。特别是对2007年以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德旭  张雪兰 《中国社会科学》2023,(5):26-46+204-20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在剖析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从系统循环的视角讨论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思想根源;解构金融改革如何以制度创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刻画如何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以恰当的政府干预与制度约束阻遏宏观金融内生不稳定状态、抑制渐进性改革进程中的结构性套利机会,以内外兼顾、激励相容的“大禹改进”策略设计,构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金融安全屏障,为理解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数百年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断成功上演落后国家赶超领先国家的案例。中国若要成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就应在高度重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民族产业,充分利用中国科研的人才优势,切实做好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掌控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重塑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第二种"机会窗口"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所提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二十年产业格局的实证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1978年改革以来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在搜集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肯定了改革20年来中国产业格局所取得的实绩,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指出产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及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