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盛根  严密 《江淮论坛》2014,(5):146-150
我国公益广告的行政化和商业化色彩一定程度消解了公益本质,一直以来也成为阻碍我国公益广告运行的顽疾和瓶颈。文章借鉴“多中心”理论核心概念,采用“使用者协会”构建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企业型非营利组织”模式,运用有限合伙制经营形式平衡公益纯粹性和商业参与关系,坚持公益本质的非营利性,以实现公益广告主导者层面的独立自治和“多中心”运行竞争的的公益广告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所谓技术创新法律调节的原则是指法律对技术创新调节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思想和行为准则,它是法律调节的运行基础,并决定着法律调节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效果。根据技术创新法律调节本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从意义的比较角度,可将技术创新法律调节的原则分为根本原则和一般原则。一、技术创新法律调节的根本原则公益与私利都是一种利益概念。公益是指公众利益、社会群体利益,而私利是相对于公益而言的社会个体的利益。利益,指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对这种客观需要满足的统一体。利益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利益始终是…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一个历史变迁中形成的概念.从宏观层面上说,发展一般是指国家或社会由落后向先进、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发达向发达、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化的进步过程.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观依据人们对发展本质的不同理解,大体上表现为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四种演化形态.科学发展观具有迥异于以往任何发展观的崭新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价值的规定性、发展内涵的人本性、发展目标的整体性和发展路径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蔡磊 《学术探索》2003,(9):44-47
基金会是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符合财团法人的法律特征,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在功能上与公益信托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投资基金是指由不确定的多数投资者不等额出资汇集成基金,交由专业性的管理者进行分散投资,获得收益后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平均分享的投资方式。投资基金的概念中包含两个“组合”:一是投资者资金的组合,二是投资的各种资产的组合,这种组合的目的是使不同资产的风险相...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辩     
公益概念的存在在于公共利益总是与一个社群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社会价值密切相关,公共利益的法律功能在于立法价值的宣示性和权利(权力)范围的界定性。在价值多元化时代,惟有通过正当程序来确定公共利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是正义的,公共利益的需要最终必须也只能通过个体权利去获得界定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1、关于社会分配不公的概念社会分配不公不仅引起经济界、理论界的关注,而且成为整个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要研究和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必须首先明确社会分配不公这一概念的准确含义.社会分配不公,指的是分配的不公平、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它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也包含着政治、法律、道德和社会心理的含义,只有从多角度全面考察它,才有利于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北方论丛》2008,(3):148-151
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为使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清楚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公益诉讼特点的程序制度,应当从严界定公益诉讼的概念.为更好地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应赋予公民和有关社会团体为维护公益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公益诉讼只能维护体现在法律规则中的公共利益,而不应期待公益诉讼发挥政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52-156
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是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代表国家、集体或不特定多数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旨在维护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诉讼。相对于传统诉讼理论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在当事人适格理论、环境权向环境诉权转换路径、能动司法等诸多方面有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是传统环境行政执法的有益补充,兼顾了司法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0.
除了原始社会以外,在任何组织体中都不存在绝对平均分配社会资源的情况。这种社会政治现实在法律中的体现,就是比例平等原则。同样的,比例平等原则也适用于国际组织。国际组织中的比例平等原则包含了两个要素和一个标准。其中,第一个要素是成员国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二个要素是按成员国对国际组织的贡献和责任来分配一些权利与义务。一个标准则是指公平正义原则,它要求分配的结果有利于实现国际组织的目的与宗旨。由此可见,在国际组织中分配表决权等权利,不应当再去考虑平均分配的问题,而应当符合比例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许娟 《理论界》2005,(12):94-95
本文通过对权威概念、权威分类的认识和分析,来总结归纳出一些有益于阐释法律权威及其实现的理论素材。并试图通过对法律的合法性、信仰、国家强制力的认识,来表明法律权威是一个以现行法为基础,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并取得社会主体信服与遵从的法律的至上性体现。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主要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在现阶段,如何确认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行政公益诉讼所追求的目标——公共利益出发,应确立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但确立检察机关作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3.
公益信托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为将来不特定多数受益人的利益,促进一国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环保、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规范管理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信托,是为财产权人提供一个可以充分信任的财产管理和处分的制度设计。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大众树立公益捐赠意识,使公益捐赠常态化并把这些捐赠所得资金利用公益信托进行管理使用,这是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平是收入分配中一个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收入分配中没有最终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能较好地实现效率,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体现公平。因此,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本质如何与市场经济规则相统一的问题,这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必须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必要性效率是指社会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市场经济能更好地实现效率,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来自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收入由要素的边际产品(或边际收益产品)所决定。该种分配方式是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以NGO为功能载体的第三次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速转型期中国社会呼唤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N G O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以N G O为功能载体的第三次分配与构建和谐社会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而发展以N G O为功能载体的第三次分配需要法律、制度支持和公民社会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定政治经济制度约束下的准政府部门现象是社会转型和政府治理模式演进的现实反映.与主流认识的其他相关概念相比,我国准政府部门与其既存在一致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属性大致可以界定为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互益)性、依附性、公共权能性和非竞争性等方面.长期地看,我国准政府部门将在既定的制度空间中渐进地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配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极为关注的理论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体系,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本质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探讨以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分配手段,在生产资料共同所有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并且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人的本质的自我所有问题.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分析,马克思厘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划分,他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旨趣同人的本质的回归与占有结合起来,为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将分配正义与人的本质的自我所有进行关联,一方面能够深入推进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能够整合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不同思想要素,为其进一步深化提供有益助力.  相似文献   

18.
股票市场分配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分配关系。就股市参与群体的收益水平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而言,其主要规律是:股票投资者人均财富的增加大大小于股价指数的增长;股票投资者的收益并不与股市风险相对称;融资者和金融机构是股票市场的主要受益者;股票投资不仅毫无风险报酬可言,股票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低于无风险收益率也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整体为负。为增加投资者收益,应取消基金公司,限制证券中介机构收入,不允许融资者在股市转让股权,从严限制高管股权套现,限制股票发行数量。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5)
非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组织,主要体现为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等特点;中国非政府组织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存在着现有的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不高,难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总结其成因,并大胆设想了一条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规制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公益精神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主体以非政府的形式进行的,具有非营利性、非强制性、救助性和社会性的一切公益活动,是社会公意的一种良性反馈、积极作为和达成。公益不仅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更蕴涵可贵的精神气质和人文精神,表达和传承着最荣耀的公益精神。公益精神就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关注问题的行为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它内涵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意识、参与精神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