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刚刚逝去的上一世纪末和当下的文坛上 .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竟成为某些人称颂的“亮点”和效仿的“时髦”。它主要表现在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上 ,更表现在对一些大师作家及文学成就的揶揄与贬损上。文章在对一个时期以来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进行扫描和梳理之后 ,还对其进行了“学理”透析 ,认为 ,当前有些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是以理想取消现实 ,是英雄史观的重新抬头 ,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左的非此即彼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 ,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内的典型反映 ,应彻底摒弃之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的一种经典性的批评方法,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但两位导师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虽然马、恩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但在考察中马克思更倾向于主体本位,而恩格斯则倾向于社会--历史本位;虽然马、恩都强调对待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要采取辩证的观点,但马克思更倾向于辩证中的统一,恩格斯则更倾向于辩证中的对立,即"二分法";虽然马、恩都看到并肯定了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问题,但马克思更倾向于把"倾向性"等同于作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恩格斯则更倾向于把"倾向性"等同于革命功利性.当然,从总体上来讲,这种不同只是次要的、末节的,但对后人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尼采所思考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间的关系的分析,对虚无主义进行分类,对他的虚无主义批判与道德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从形而上学史与存在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探讨了尼采的虚无主义批判,认为正是尼采在其虚无主义批判中表露出来的价值之思遮蔽了存在.在这种意义上,尼采形而上学就是本真的虚无主义.只有真实地去经验存在之遗忘,才能真实地经验虚无主义,从而真正地去克服它.  相似文献   

4.
刘子正 《中华魂》2022,(2):1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历史虚无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思想倾向和社会思潮,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敌.  相似文献   

5.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放在首位,必须坚决纠正政治虚无主义倾向。政治虚无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将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致命的打击。对此,习近平从三个向度对政治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表现向度上,点明了政治虚无主义虚无党性、虚无信仰、虚无人民的种种形式;危害向度上,阐明了政治虚无主义给党和人民带来的重重危害;治理向度上,指明了肃清政治虚无主义恶劣影响的完整策略。这一系统的批判,对于新时代开展反对政治虚无主义的斗争,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人民忠诚拥护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重新泛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历史虚无主义存在于众多领域,影响面广,危害度深.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创新"的旗号,歪曲历史,削解民族精神,贬低革命,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在法律视角上分析,既有其现实原因,又有其历史原因;从现实角度看,德治的产生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法律万能倾向及其法治的弊端;从历史角度看,德治的成因则在于法律虚无主义的传统以及传统德治的合理性,这些都为现代德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孕育于传统德治的现代德治方略,并不等同于传统德治,它与现代法治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用“虚无主义”的方法,模糊歪曲既定的历史事实,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抹杀和消除历史的现实意义。用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历史虚无主义放到社会意识系统中进行考察,通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差异分析,可以更好地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在社会思潮体系中,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我国主要的社会思潮是互生互变的;在社会历史观系统中,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相反相斥的;在价值观念系统中,历史虚无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相离的。从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危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这种具有特殊政治目的的社会思潮,必须坚决反对,抵制和消除其政治危害。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反思"与改革开放30年文艺史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思想界的"现代性反思"过程中,文艺史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批判"阶级进化论"转向了"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以及"新历史主义"等历史叙事模式.在当代中国历史观念的价值取向和学理基础大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文艺史观在思想解放过程中正在不断走向多元化,但也出现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分离的历史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警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十分活跃,除了继续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外,还有四大新的表现形态:一是通过所谓"真相"抹黑革命领袖、诋毁革命英雄;二是通过"削株掘根"从源头上否定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三是通过掀刮"民国风"美化民国、质疑革命、影射当下;四是通过制造"精日"乱象媚日辱国,践踏民族尊严。其实质都在于丑化党史国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若任其泛滥,必将严重干扰广大网民的历史认知,使党的执政地位面临严重质疑,必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构成严峻挑战,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网络传播的治理,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