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民意表达的日渐主流化,网络舆情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传递社情民意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研究在对成都市领导干部群体面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态度和应对方法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关涉领导干部群体的典型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及政务类微博发展的成都实践分析,提出了领导干部运用和把握网络舆情的方法创新与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新业态不断涌现,极大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的传播格局。目前影响较大的新媒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手机、电脑等为终端的网络新闻、微博、博客、微信、客户端、网络论坛等。信息来源、信息传播渠道的异常丰富,给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多,网络民意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在行政工作中越来越受到网络民意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运用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200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的技术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属于技术进步推动型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存在显著的网络效应特征,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其中网络效应的临界规模为41.43%的网民人口比例。运用研究结论,本文还对"索洛悖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认为索洛忽视了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问题从而给出了"计算机对生产率无效"的误判。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设普惠互联网"、"加快产业层面‘互联网+’战略的落地"以及"加强互联网时代产业规制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可以说,网络和信息化素养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必备技能与基本素养。首先,领导干部必须通过长期"在线"不断扩大视野。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对创新环境、社会生态、经济形态、文化舆论的颠覆性作用尤为明显,新型网络组织不断涌现。只有紧紧跟踪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不断学习熟悉人民群众的网上生活和社会活动方式,执政者才不会掉队。其次,领导干部必须通过与网络的"亲密接触"不断开阔胸怀。将网上的善意批评、舆论意见视作"洪水猛兽",或消极抵触,是缺乏胸怀的过时表现。开放性、自由性、扁平化、多中心是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性之一。众声喧哗之下,闭目塞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网民的善意意见和网上的善意批评,领导干部都应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主动占领网络反腐阵地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正作者:郑永年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4月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互联网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越来强大的辅助角色。观察中国互联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可以发现,互联网给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共领域中转换。从大量的数据梳理和事实分析中,作者得出了四重的研究结论。首先,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13,(10):137-138
网络领域的新王者中国正在研发一种更快更安全的系统,西方对此望尘莫及。现有的互联网正变得陈旧不堪:IP地址数量行将耗尽,网络从根本上依然不够安全。而中国在对这一切进行改变的方面已将西方甩在身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周发布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打造下一代互联网方面所取得的进  相似文献   

9.
对今天的各级党政官员来说,网络既是服务民众的新平台,也是了解民意的直通车。今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各地政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同时,又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领导干部要善于把网络作为开展工作的工具,切实加强舆情民意的  相似文献   

11.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技术网络、组织网络和社会网络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商业业态,在对传统治理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启发了对新兴商业模式有效治理的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治理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司治理成本降低,致使新的小股东、社群等积极治理主体应运而生。移动互联  相似文献   

12.
网络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对领导干部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网络监督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产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互联网、社会焦点问题和网民.  相似文献   

13.
周娟 《决策与信息》2010,(11):67-69
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网络这一新媒介在新闻和舆论形成等方面,已经无可争议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并在当今整个传播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领导干部既要高度关注,也要认真分析,更要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4.
秘苑摘萃     
正领导干部需从三方面应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谭福森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0期《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挑战》一文中指出,网络已经成为舆论导向的主阵地,领导干部要从三个方面应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一、清醒认识网络政治生态。第一,互联网成为舆情危机的重要推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爆料""吐槽",经过网友转发,尤其是通过网络的推波助澜,能够迅速掀起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目前已超过4亿人,网民人数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说明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要信息源。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会舆论迅速融合,网络舆论代表民意的基础越来越深厚,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  相似文献   

16.
政治     
正习近平要中国官员"常上网看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以"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他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不仅要欢  相似文献   

17.
《领导科学》2012,(20):1
雷强、褚松燕在《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和公民参与研究》一文中指出,互联网时代,党政领导干部需要坚持和创新群众路线,创新共享领导模式。创新群众路线,一方面要把"群众"具体为"微众",使群众路线具体化,无"微"不至;另一方面要把"微众"链接成"大众",使群众路线泛在化,无处不在。创新共享领导模式,就是"政府+新媒体+社会"。当前,网络领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领导干部信息网络素养不高、网络问政的运转机制尚不成熟、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互联网法治能力不强等,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信息网络鸿沟导致公民参与的不平衡性、网络价值多元化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紧张、网民的非理性参与导致网络泄愤行为、网民的非法参与导致网络暴力、网民与地方政府发生冲突等。提高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和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一、互联网为提升领导力和公民参与提供历史性机遇自1994年接入因特网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社会迅速发展。2002年是博客元年,2007年是网络公民社会元年,2008年是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是微博元年,2011年是政务微博元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网络社会已经从"虚拟"转变成为"现实"。网络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化使得互联网的政治、社会和媒体功能越来越强,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沟通方式、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赋予人民群众新的身份,使"人民"转化为"人人",使群众转化为"微众"。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用户产生内容的流量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博客、论坛、SNS等应用的流量份额超过了新闻、搜索、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总和,互联网的"微众"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考验着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领导干部必须善用网络,真正做到"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一、继"网"开来。领导干部要通过互联网这种最快速、最便捷的沟通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握民情民意,网聚民心民力,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网络舆情,以提高满意度为有力杠杆,积极化解网民反映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09,(13):15-15
山西省委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认真解决群众通过互联网反映的问题。通知强调,要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宽网络服务渠道。明确具体承办部门及责任。建立健全有关方面配合协调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应用和管理.不断改进网上服务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