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人,是指人格卑下者。但这里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的小人。我说的小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或自己的体内。小人如果在别人身上很好识别,比如某人好嫉妒,某人好调唆,某人趋炎附势或卖友求荣,会看得清清楚楚,但若这小人在自己身上便不易察觉。它不声不响地隐藏在我们的体内,暗地作祟,当它表现出来——由于与自己利害相关,往往并不自知,可是在别人眼里,我们自己就显出那么一种小人的意思来了。人常说,身边的坏人好防,小人难防,可是自己体内的小人就更难防了。  相似文献   

2.
王明钦 《领导科学》2005,(21):45-46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小人难养。与小人相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就是说,你对小人亲近一些,他们就会做出违背情理的事;你对他们疏远一些,他们又会怨恨你。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说:“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频地骚扰我们的视线。”北宋年间被时人称为“六贼”之一的王黼就是个典型的小人,他的发迹之路在北宋甚至整个封建社会中都有很强的代表性,从王黼身上可以发现一些小人得志的惯用伎俩。因此,研究王黼对当今如何选拔领导干部及识别小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黼(1079—1126),宋开封府祥符县(今…  相似文献   

3.
正"小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词,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小人的一面,遇到某些事的时候也会用小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你眼中的小人有没有君子的一面呢?肯定是有的,小人有的时候也会有君子之风。人有两面性,既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关键在于你要激活的是他善的一面。如果你做了不善的事,激活的是他恶的一面,他就会觉得,老板你有小人之心,就  相似文献   

4.
露锋与藏锋     
正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应该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和别人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在我们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开明君子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狭隘小人却会因  相似文献   

5.
在工作中,领导者难免会遇到品格低下、心理阴暗、工于心计、唯恐天下不乱之辈.他们游走在违法边缘,惯于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有的甚至当面说好话,暗中使绊子,背后捅刀子.手段隐秘而狡猾,令人防不胜防,我们姑且把其称为"小人".现实生活中,"小人"虽为数不多,但负能量却极大,危害不容小觑.领导者在潜心工作的同时,不得不耗费很多精力提防"小人"侵扰,这无疑会对其心绪和工作带来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6.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记取的古训。可大千世界,君子与小人共存,小人无处不在,你想躲也躲不了。对此,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讲求一定的斗争策略,才能最终摆脱小人的纠缠。提高警惕,识别小人。工于心计的小人往往善于伪装,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辨别力,就难免会把小人当成人才来重用。虽说是用人不疑,可领导对身边的人也要注意察言观色,及时识别那些善于伪装、骗取领导信任的小人,将其调离要害岗位。识别小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其有无逆耳之忠言,有无秉公之直谏。那些整天围着领导屁股转,阿谀奉承,好话一…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不少人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然而,当我们卓尔不群时,是把自己的才华藏藏掖掖,还是锋芒毕露呢?应该说,一味地卑微与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为了使群体和谐共处,我们既需要“露锋”又需要“藏锋”。那么,我们该怎样“露锋”与“藏锋”呢?首先,“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客观地说,在我们的干部群体中,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对开明君子来说,他们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对狭隘小人来说,他们则会因你外露的才华而嫉妒你、伤害你,“直木先伐,甘井…  相似文献   

8.
小人     
小人是什么?如果说得清定义,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可恶了。小人是一种很难定位和把握的存在,约略能说的只是这个“小”,既不是指年龄,也不是指地位。小人与小人物是两码事。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欧洲的一则往事: 数百年来一直亲如一家的一个和睦村庄,突然产  相似文献   

9.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10.
王重旭 《领导文萃》2007,(5):138-140
我们一直都以为,刘禅亡国,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诸葛亮“近贤臣,远小人”的忠告去做,而是一意孤行,“近小人,远贤臣”。结果导致国破家亡,以至“此间乐,不思蜀”,成为寄人篱下的“安乐公”。  相似文献   

11.
冯东书 《领导文萃》2006,(10):60-62
中国历代好心的大臣和儒生都劝君王为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其实,稍微懂事一点的君王,都懂得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君,都要识人,都要“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的。那为什么从古到今,做君王的(不管他叫不叫君王)总是要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呢?这就因为他们有重用小人的需要。历史上的皇帝,是不可能有民主意识的(现在欧洲的一些君主立宪国王除外)。他们掌握国…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一些能力不强但很会来事的干部常常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而一些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却意外落选,出现"君子斗不过小人"的现象,挫伤了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本文从君子和小人的表现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机理。一、官场中君子和小人的现实表现一是君子走正道,小人走歪道。在官场上,一名干部想得到提拔,必须有领导发现、领导举荐,否则,即使你再优秀,也只能是埋在沙子里的"黄金",前途渺茫。  相似文献   

13.
刘占奇 《领导文萃》2014,(12):39-40
<正>一刘备建蜀后,经常举行宴会。有次宴会上,刘备忽然发现诸葛亮脸上有愁容。刘备便问诸葛亮:"我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想这大概是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吧。在我们蜀国,最能称得上君子的应该是丞相你了,照理说君子不该忧愁的,可丞相为什么忧愁呢?"诸葛亮听到问话站了起来,他说:"我们蜀国刚成立不久,制度法律等各方面还不太健全;国家尚不富裕,百姓还不富足。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建国是天大的喜事,陛下的心情我能理解,  相似文献   

14.
君子与小人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3):138-139
终明一代,文人中的君子与小人都有代表人物。但两百六十多年的官场,却是以小人居多,这是一个悲剧。在历史上,大凡国有昏君,就必然小人得宠。文人无行,若仅仅只是行为放浪,言语不检,倒也罢了,若放弃操守,又作用于政治,便会把政坛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5.
<正>宋代欧阳修先生的著名政论文《朋党论》,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意思是说,君子交朋友以同道为前提,小人交朋友以利益为前提。小人所爱的是薪俸,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  相似文献   

16.
远离小人     
在中国古代伦理评价中,常常将小人与君子相对而言。小人,原意是指受君子支使的非在位者。孔子的学生樊迟曾向他请教农业生产技术,孔子不懂,反而生气地说:“小人哉,樊迟也。”这里说的小人,是指樊迟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只为切身利益及其谋生手段而苦苦奔忙,孔子自然看不上他。后  相似文献   

17.
正"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齐桓公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君,曾称霸于春秋时期,就是这么一位"权无霸",最终竟栽在三个小人手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中曾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小子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苏洵笔下的"三小子"就是齐国国君身边的三个小人:一  相似文献   

18.
小人品性     
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是不会放过小人的。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发现了这个历史症结,于是在他冷静的叙述中不能不时时迸发出一种激愤。众所周知,司马迁对历史情节的取舍大刀阔斧,但他对于小人的所作  相似文献   

19.
歌德说:“跟小人 一起,只能成小事;跟大人,小事可成大功。” 歌德所说的“小人”,不是道德意义或品格层次上的“小人”,而是指未有成  相似文献   

20.
Z:这个题目谈起来有难度,一是因为"虚伪"这个词可能是人类的共性,好像无论哪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虚伪。所以,要说它是我们的文化遗存,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二是谈论这个话题容易惹人烦,有点儿大言不惭,好像你就是"君子"?J:是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作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伪君子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不是特指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