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村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拥有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在民主选举方面也各有不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将处于城郊结合部的位置,城郊型的农村将越来越多。本文对城郊型农村村民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阻力与动力进行研究,分析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期对这类农村的民主选举有一个比较详细地了解,以思索如何推进城郊型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文杰 《经营管理者》2009,(17):346-346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村委会的直接民主选举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把村民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选进村委会班子,从而有利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机制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的最有效途径。一、在现阶段,农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和关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自主性增强,农民的自主意识也普遍增强,实行了二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民主选举是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分析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中“党的领导、人民广泛参与、推进制度创新”等主要经验,总结出对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赵温强 《科学咨询》2008,(13):13-14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的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从近年来村委会直选的情况看,广大农村村民和干部已把村委会的民主选举看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积极参与,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选好自己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5.
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3年,从地方到中央完成了新一届政府和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各地的地方人大和党委在选举工作中为推进民主选举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为了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的民主选举的经验,共同探讨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与江苏省人大人事选举代表工委于2003年8月29—31日联合召开了“选举经验交流和选举改革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级和市级地方人大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负责人、党委组织部门的官员、以及有关选举方面的专家学者约60多人。会议特别邀请了全国进…  相似文献   

6.
乡镇选举改革如果要进一步取得发展急需在两个方面取得共识:搁置合法性争议,走经过乡镇人大选举改革再到间接民主选举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路径。加强党内民主,创新党管干部制度,在乡镇选举改革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基层民主选举中,村庄的精英群体,如村"两委"成员、村办企业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对村民自治的热情较高,参与民主选举的愿望较强烈,而普通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则较低,甚至对选举态度冷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地区的"两委"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执行者,同时关系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和谐。村"两委"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实践部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途径,是基层民主发展实现的有效形式。新形势下村"两委"的工作直接以村民为对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两委"换届选举,情况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加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民主选举的确立,改变了农村的政治生态,提高了村民的权利意识,并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截至2009年6月,全国共有60万个村民委员会,经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0.
木然 《领导文萃》2011,(20):21-22
现在都讲基层民主,可连基层民主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比如每到一定时期,各个社区都挂着红字幅、红标语,上面写着发扬民主,搞好基层选举,再过几天,社区就宣布,基层民主选举已经结束,经过投票选举,形成了新的社区委员会。选举了什么人不知道,某人是不是竞选上的不知道,是谁选举的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选举是民主的第一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放 《领导文萃》2009,(11):36-38
为什么说选举是民主的第一要义 西方式的议会民主选举从1907—1911年起在清朝的资政院和咨议局议员选举中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第一部宪法明文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除精神病患者和被剥夺法定权利者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因此,当今社会,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演进过程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从而使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谭用发 《领导科学》2005,(19):13-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地方民主选举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日趋高涨。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走上了地方领导岗位,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地方民主选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限制和阻挠代表联合提名、“陪选”、拉票贿选等。这些问题并非只是发生在个别省份、个别地区的少数地方,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不但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威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较为突…  相似文献   

14.
彭城 《经营管理者》2013,(16):315-315
选举是一种重要的集体决策,它不仅用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在人工智能中也有大量的应用。本文通过计算机程序验证了一个有关民主选举问题的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 Impossible Theorem)。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归纳法原理将该定理减少至具有3个备选对象和2个决策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证明这种基本情况。所有这些计算机模型分析都是对民主选举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伊娜 《领导科学》2013,(14):29-32
关于选举制度与选举程序,诸多学者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不能忽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问题。在此,笔者借用道格拉斯·C.诺斯提出的制度变迁理论,深入探析党内民主选举这一政治制度的变迁。一、路径依赖与党内选举制度变迁(一)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前后,道格拉斯·C.诺斯提出了制度变迁理论,明确指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制度(Institution),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由此定义,诺斯在后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把制度区分为正式制度(正式规则)与非正式制度(非正式规则)。  相似文献   

16.
贿选现象与选举制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贿选现象发生的规律性所谓贿选,即贿赂选举,通常解释为用金钱、物质收买选举工作人员或选民,以取得选票或改变选举结果的行为。[1]贿选是近代民主选举活动普及过程中产生的政治腐败现象。从政治史角度看,贿选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民主化的早期阶段。18、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二战以后的日本,近年来的菲律宾、泰国等都出现了贿选频繁发生的现象。[2]中国近代史中也不乏贿选丑闻,如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为当总统,向600多名国会议员行贿,最后得逞,成为“贿选总统”,并且炮制了“贿选宪法”。[3]在当代,我国台湾…  相似文献   

17.
选举是民主政治条件下执政党取得和保持其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崭新课题。 包括县乡选举在内的我国选举制度发展是渐进的不断完善的,并且正在进步中,各地出现的变革创新,需要有关方面的及时总结和规范。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迫切需要从制度设计和运行本身进行完善,还原人大代表应有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现县乡人大代表民主选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也是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提名方式是民主选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选举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 ,民主选举内在地要求候选人的提名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3种候选人提名方式:村民公开提名、村委会提名和乡党委提名。通过设置变量以及对陕西6个县34个村调查研究结果的实证性分析 ,研究了不同提名方式与民主制度的实施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不断有读者、作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反映一些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中存在的违反选举法规、侵害选举者法定权利的问题。民主选举是体现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之举。但现实中一些地方党委和领导的做法,却使民主选举变了调、走上了歧路,危害是极其严重的。通过这些富有正义感的同志的反映,我们了解了现实选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心情颇感沉重。现将其整理发表,以期引起广泛的重视。同时,我们在此向这些对改进选举工作充满责任感的同志致敬。  相似文献   

20.
官方学者提交中国选举状况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当前选举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公民是为了利益才参加选举的,而不是基于对政治感兴趣或是对民主所做的善意的理解才参加选举的,他们参与愿望的强弱取决于利益的大小。”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最主要的问题是能不能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而扩大直选最大的阻碍来自一种先验观点:中国经济文化 落后,老百姓素质太低,搞不了民主选举。但大量调查表明,民主选举与公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